小儿积块的证辨与治疗
小儿积块的证辨与治疗
来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
·马氏撰
·丁芝亭手抄
童瑶点校
段逸山审订
原文:
四十七、积块论治
夫食者人之本,虽能养生.亦能害生,何也?
盖小儿知食而不知饱,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
不能运化,于是停滞中脘,又为风寒暑湿之气所
侵,则成积矣。其外症头痛、面黄、身热、眼胞浮
肿、肚腹膨胀、足冷肚热,饮食不纳,或呕吐口臆
酸气,大便馊臭。此伤食积病也。治用保和丸、
消食丸、谷神丸等药消之。如不消化而气实者,
以木香槟榔丸下之。若积久而成块,或左或右,
在中脘为痰饮,在左为血块,在右为食积。此论
也。盖小儿多是痰食.不可专用下药.当消导使
融化,如木香化滞丸、七圣丸、万金丸等药磨化,
或大温中丸亦可。如气实可下者,用木香化滞
丸、紫霜丸、三棱等以下之。下后须大补,或参
等白术散、助胃膏以补之。若无癖而腹膨者,用
褐丸子治之。又有停食感冒,宜用参苏饮治之,
或用防风、羌活、紫苏、升麻、葛根煎汤,化下保
和丸以服之。
有时时泄清水如生菜汁,是受惊
而后有积,烦闷啾卿,常似生噢,名曰惊积。先
解惊,后理积,用五苓散化下保和丸,或用神曲、
麦芽、白术、积壳、木通、山植煎汤。化下抱龙丸,
外用木鳌膏、玻拍膏贴之。大抵此症不可过于
攻击,贵于以渐消除,勿损脾胃,勿伤元气,斯为
善治。苟或攻取太急,致伤脾胃,反生潮热,脾
虚则生风,至不救者有也。
散人注译:
古文古方许多读者比较难以完全理解,散人将其内容分拆拼接后,大家就很容易看明白了。下面的丸方大都的经方药丸,现在中药房可以买到。
1、伤食积:
症状:外症头痛、面黄、身热、眼胞浮肿、肚腹膨胀、足冷肚热,饮食不纳,或呕吐口臆酸气,大便馊臭。
原因:小儿知食而不知饱,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
不能运化,于是停滞中脘,又为风寒暑湿之气所侵,则成积矣。
治法:用药消之,如保和丸、消食丸、谷神丸等。
如不消化而气实者,以木香槟榔丸下之。
2、血块和食积:
症状:若积久而成块,或左或右在中脘为痰饮,在左为血块,在右为食积。
治法:
(因为)小儿多是痰食,(所以)不可专用下药,(应)当消导使(积)融化,
方药:如木香化滞丸、七圣丸、万金丸等药磨化,或大温中丸亦可。
如(果)气实可下者,用木香化滞丸、紫霜丸、三棱等以下之。
(但是)攻下后必须大补,或参苓白术散、助胃膏以补之。如果没有癖而腹膨的,用褐丸子治之。
3、还有兼停食感冒的,
方法:宜用参苏饮治之,
或者用防风、羌活、紫苏、升麻、葛根煎汤,化下保
和丸以服之。
4、惊积:
症状:有经常泻泄清水好像生菜汁一样的,再就是烦闷,发脾气。
原因:是受惊吓以后导致有积的,
治法:先解惊,后除积,
用五苓散化下保和丸,或用神曲、麦芽、白术、积壳、木通、山植煎汤。化下抱龙丸,外用木鳌膏、琥珀膏贴(肚脐眼)。
注意事项:这个症状不可以过于攻下,应该是渐渐消除,而且不要损脾胃,更不要损伤元气,这样才是最好的
治法。如果攻取太急,导致伤脾胃,反而会产生潮热,脾虚就会生风,或者因为处理不好而导至死亡的也会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