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绝对优势力量的国民党军队为什么在内战中迅速失败?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上次写了一篇淮海战争,让很多读者对国共战争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给我留言要求写一写更多的国共战争。

今天我就来挑战一下这个主题,用一篇文章的篇幅详细给大家梳理一下解放战争的历史,让即使对军事基本不懂的读者也能理解——我军为啥能在劣势下迅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1  国民党战败另有原因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达到巅峰。

包括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经济实力雄厚——拥有8亿美元外汇储备,黄金储备近1000万两,同时还接收了数额惊人的日伪资产。

除了国际影响与经济层面,国民党军事力量更为强大。

1945年国民党军队总人数达到430万,不但陆海空俱全,而且装备精良。而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只有127万,没有海军与空军,陆军重型装备与国民党军队也有较大的差距。

如此巨大的优势让蒋介石志得意满,宣称只需要3个月就能消灭共产党解放军。

(来源:搜狐网)

但是内战爆发之后,所有军事观察家的眼镜掉了一地,除了少数战场国民党军队获得胜利之外,在大多数战场国民党军队连战连败,被解放军打得没有脾气。

为什么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却打不过解放军?

是因为国民党军事将领愚蠢无能?

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国民党绝大多数军事将领都有正规军校学习背景(黄埔军校、保定军校),相当于科班出身,并且经过抗日战争的熏陶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综合军事素养并不低。

而我军军事将领大多没有军校学习背景——林彪、刘伯承等少数将领有军校学习背景,但是从整个军队系统来看,包括旅、团、营等中级指挥体系中我军有正规军校学习经验的军官基本为0。

所以,国民党在战场上的败绩并不是双方将领军事素养有很大的差距,而是另有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中共对基层强大的组织力与动员力让解放军在战场上掌握了绝对的主动,这个主动权让国民党军队根本无法发挥自己军事上的优势。

2  战场浓雾

现在我们就用一个案例做麻雀来剖析双方在军事上的优劣势以及选择的策略。

这个案例就是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在苏中取得的7战7捷的战争过程。

1946年7月,蒋介石派李默庵率领5个师15个旅约12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发起进攻,而我苏中解放军只有3万余人。

12万VS3万!

双方兵力对比是4:1,国民党军队有绝对优势。

国民党领军将领李默庵是黄埔一期毕业,在国民党内部有“文武双全”之称,从过去战绩来看确实是国军一员能征善战的悍将。

李默庵

(来源:搜狐网)

这样一位国民党悍将率领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军队,结果1946年7月中旬到8月31日,与苏中解放军连战7场,场场大败,被苏中解放军歼灭5.3万人,差不多被干掉了一半!

那么,李默庵是怎么输掉这场战争的呢?

说实话,如果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你很难用“无能”来描绘李默庵的失败。

首先是双方掌握的战场情报严重不对等。

解放区由于中共对基层强大的掌控力,几乎就是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铁板,李默庵除了大致知道苏中解放军的数量,对解放军的部署一无所知。

而同样因为我党对基层强大的掌控力以及无所不在的中共地下党的渗透,我军对国民党军队的部署清清楚楚。

总而言之一句话:战场信息对我军属于单方面透明。

所以,当双方指挥官趴在同一个区域地图上制定作战计划时,看到的完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图。

站在粟裕的视角,看到的苏中地图是这样——

粟裕眼中的国民党军队部署一目了然

粟裕不但知道哪些地方部署了那些国民党军队,还能预测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路线——铁定是沿着公路线行军!(这个原因我们后面来讲)

但是站在李默庵的视角,看到的苏中地图却是这样——

李默庵眼中的共产党军队部署一团迷雾

对!你没看错,由于国民党军队严重缺乏我军部署的可靠情报,所以,个苏中地区都笼罩在一团战争的浓雾中,他既不知道苏中解放军在哪里,也无法预测苏中解放军会去攻击哪个地方。

好吧,假如你现在就是李默庵,手握12万大军,你觉得该怎么打?

3  占点保线压面

你是不是已经准备破口大骂了——没有情报,还打个屁啊!

这句话对也不对。对的意思就是没有情报确实很难制定有针对性的作战计划,不对的意思就是即使没有可靠情报,也不是绝对不能打!

举个例子,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也没有可靠的情报支持,但是日军还是可以利用其军事优势对我抗日根据地发起多次扫荡作战,给我抗日根据地造成巨大的损失。

如果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来观察抗日战争,有一个现象就很奇怪——日军驻中国的部队最高峰也只有100万人左右,而国民党军队高峰时期数量超过600万,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高峰时期也要超过100万

100万日军对抗700万中国军队不但能压着我们打,更过分的是还能占据大半个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中国区域(蓝色)

(来源:搜狐网)

怎么做到的?

就算日本对中国有巨大的国力差距,但是区区100万日军如何能控制如此广阔的沦陷区地盘?

日军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制定了一套优秀的战略。

这个战略简单的说就是:占据点,确保线,压制面。

占据点就是日军主力主要集结在交通要点的城市,同时组建一支强悍的野战部队确保交通线(铁路、公路)的畅通,通过控制的交通线实现对“面”的压制。

其逻辑很简单,只要日军能控制线,在“面”上任何点的战斗,日军都可以利用畅通的交通线迅速调集兵力,在局部实现以多打少的优势。

而丧失对交通线控制的对手,即使战役发起时能集结大军,但是调动不易,很容易被日军各个击破。

后来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与蚕食也复制了这套策略,占据点就是修碉堡(八路军重武器缺乏,攻坚能力差,碉堡就是我军很难啃掉的点),控制线就是在公路旁边修深壕(阻碍我军行动能力),这么一张密如蛛网的大网撒下来去给我军造成极大的困难,在斗争最残酷的冀中地区,日军靠着这套战术甚至蚕食了我们90%的根据地。

所以,在缺乏情报支持的情况下,李默庵准备效仿日军故智,也制定了一套以点带线,以线控面的作战计划。

具体计划如下:

国民党军依仗兵力的绝对优势,分兵多路先期打通泰州、泰兴、靖江、南通等国民党军队出发地与海安的交通线。

攻占海安这个要点之后,再沿海安两侧公路展开,从而切断苏中根据地与苏北根据地联系,最后再利用控制的苏中公路网(交通线)将整个苏中根据地蚕食掉。

简单的总结李默庵的作战计划与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战略完全一致,其核心思路就是:占据点,打通线,蚕食面。

李默庵的作战构想

在缺乏解放军基本部署情报支持的情况下,用控制点线来蚕食面的战术基本就是国民党军队唯一能选择的策略。

4  执行的差距

策略没有问题,能否成功关键还是执行者是否给力。

日军能执行这套策略取得成功是因为日军战斗力很强,不但装备、训练、补给等各个层面都全面碾压中国军队,而且战斗意志也非常顽强。随便一只小部队坚守一个点,就是中国军队啃不动的堡垒。

而国民党军队相比日军就差远了,即使装备在内战时已经达到了日军水平,但是训练、补给、作战意志都与日军有不小的差距。

而解放军在内战时,装备、训练水平相比抗日战争时期也有很大的提高,此消彼长,就让国民党这套控制点线来蚕食面的战术面临较大的变数。

5  七战七捷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粟裕的作战计划。

对于粟裕而言,制定作战计划相比李默庵就有更多样化的选择。因为战场情报对解放军单方面透明,所以解放军自动拥有战争的主动权——解放军可以任意选择时间、战场、对手进行作战,而国民党军队只能被动的接受解放军的挑战。

这个战争主动权优势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说明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性。

假设甲乙双方,甲方主守,有A、B两个方向需要防守,乙方主攻,可以任意选择A、B两个方向进攻。甲方部队有3个师布防,乙方只有1个师进攻。

基本规则是,师级部队不准拆分,甲乙在同一战场相遇,兵力相同时判定乙方获胜(进攻有利的原则),甲方兵力大于乙方时则甲方获胜。

从这个模型可以推导出,不管甲方如何设防,乙方都有50%的胜率。为什么甲方拥有3倍乙方兵力,却只能有50%的胜率?

就是因为乙方负责进攻并有选择进攻方向的权利——这就是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威力。

解放军不仅拥有战争主动权,另外,还拥有行军路线的空间维度优势。

国民党军队由于缺乏对基层的掌控力,所以,军队后勤缺乏足够可靠的人力支援,在绝大多数时候国民党军队的后勤补给只能依赖车队运输。

这个后勤补给特点就决定了国民党军队只能沿着公路线运动,一旦脱离公路线,其补给线就有中断的危险。

而解放军因为中共对基层强大的掌控力,所以后勤有充足的人力支持,这就让解放军运动完全不受公路交通线的限制。

简单的说,国民党军队只能在线上运动——它的行军轨迹是二维的,而解放军却能在面上运动——它的行军轨迹是三维的,这就让国民党军队战术选择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解放军则拥有更丰富的战术选择。

而粟裕恰恰是将解放军机动灵活的运动优势以及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优秀的将领。

粟裕大将(左二)

(来源:新浪网)

下面我们来看粟裕在苏中战役中眼花缭乱的表演。
苏中7战7捷示意图
(来源:搜狐网)

第一仗:长途奔袭泰兴,吃掉83师两个团3000余人;

第二仗:突然回师如皋,全歼49师1万余人;

第三仗:佯守海安,打掉国民党军3000余人;

放弃海安之后,粟裕率领的苏中解放军主力就猫在距离海安只有十来公里的地方,而占领海安的国民党大军云集,偏偏对在附近休整的粟裕主力一无所知,可见双方对战场情报掌握的巨大差距。

粟裕猫在海安附近是因为对李默庵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知道国民党军队攻占海安之后必然要分兵控制海安两侧公路线,以切断苏中根据地与苏北根据地联系,粟裕等的就是国民党军队分兵的机会。

第四仗:果然,国民党军队占领海安之后开始分兵,粟裕抓住机会在李堡、洋蛮河再次伏击获得大胜,吃掉国民党军队1.2万人,

第五仗:李堡战斗结束之后,粟裕以一部佯攻黄桥吸引国民党军注意,亲自率领主力再次长途奔袭,在丁堰镇又敲掉国民党交警大队3000余人;

第六仗:取得丁堰胜利之后,粟裕率领主力再次回师黄桥,在如皋至黄桥的公路线上再次歼灭增援黄桥的国民党军1.7万人。

第七仗:因为解放军在如黄公路上的大胜,让围攻邵伯的国民党25师感到危机,于是匆匆撤军,此仗25师一无所获,还损失2000余人。

5  国共内战的特点

苏中7战7捷是一场教科书式的战斗,这场战役比较鲜明的表现出国共内战的几个重要特点。

其一,解放军完全掌握着战争主动权,国民党军只能被动应战;

其二,国民党军只能沿着公路线做二维运动——大家注意一下上述的苏中战役示意图,解放军与国民党军7次作战都在公路线上。

这种二维的运动方式不但极大地限制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术选择,而且也让解放军很容易预测国民党军的运动轨迹。

而解放军则可以在广大解放区自由机动,光是行军路线这一点,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就是降维打击

所以,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一旦战败多半就是被全歼,而解放军即使战败,也能迅速撤退,就没有被国民党军队全歼过整建制部队。

苏中战役解放军行军路线(注意下我军风骚的走位)

其三,解放军在解放区具备连续作战能力。

苏中战役一共打了7仗,其中有好几次苏中野战军都是连续作战——也就是一战结束,马上急行军又能投入到第二场战斗。

这种中途不休整就能连续发起高强度作战是一种很逆天的能力。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任何一只军队在经历一场高强度作战之后,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包括大量伤员、俘虏要安置,要及时补充战争损耗的弹药、物资,要恢复一些损失较为严重的部队建制等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任何军队是无法继续作战的。

但是在苏中战役中,我们看到粟裕率领的苏中解放军完全没有上述烦恼,显示了强悍的连续作战能力。这说明苏中解放军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可以在任何时候为解放军接管伤员、俘虏,补充弹药、物资与兵员等等。

这个对军队的支持系统同样来源于中共对基层强悍的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

有了这个支持系统在,解放军除了作战啥也不用操心,这样的军队是任何将领都梦寐以求的,因为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军队对战机有更强的掌握能力,一支部队能当两支用。

总结一下,在内战爆发之后,国民党军队表面上拥有兵力优势、装备优势、火力优势,但是到了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不但根本无从发挥上述优势,而且还处处受制。

因为解放军掌握着情报优势、战争主动权、行军优势以及连续作战的优势。

所以,只要解放军不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点上死打硬拼——让国民党军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兵力、装备、火力优势,国民党军队就根本没有战胜解放军的可能。

按:内战爆发之初,解放军几场败仗包括四平战役、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都是放弃自己机动灵活的优势,将兵力集中于防守大城市而失利的战例。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之所以能靠占据点、确保线、压制面的战术取得巨大的成功,本质原因还是日本与中国当时国力差距太大,这种国力的差距具体到军事层面就是军队战术素养、装备、后勤等各个层面全面压倒中国军队,以至于一只日军小部队占据一个要点就是中国军队啃不下的堡垒。

但是国民党军队无论战术素养还是战斗意志都远不如日军,效仿日军战略的结果就是处处分兵处处挨打。

6  惨无人道的经济消耗战

1946年—1947年,蒋介石发动内战一年之后,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了解放区若干个城市,但是损兵折将上百万。

由于兵力不足,不得不将全面进攻调整为重点进攻,集中约67万军队重点进攻我陕北与山东解放区。

结果这个“重点进攻”一开始也很不顺利。

在陕北,胡宗南几十万大军被西北野战军牵着鼻子在山沟里做武装大游行;在山东,国民党军队重蹈李默庵覆辙,连续收获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两场大败。

一年多的战争历史已经让国民党军队无数次陷入这样的窘境——国军兵力有优势的时候抓不住解放军,而国军一旦分兵就会被解放军痛揍。

怎么办?

这个时候美国顾问团提出新的建议。

这个建议就是让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打经济消耗战。

具体建议就是让蒋介石集中优势兵力坚持在解放区作战,即使抓不住解放军也要用残酷的破坏手段摧毁解放区经济,只要解放区经济基础被摧毁,中共动员能力再强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如果解放区不能给解放军提供足够的物资与粮草,解放军自然会崩溃。

这是一个狠毒的策略。

这个非常不人道的策略恰好就是美国佬自己的创造。

在美国南北内战期间,虽然北方经济与工业实力都远超南方,但是,彪悍的南方军队在优秀的李将军率领下将占尽优势的北军打得满地找牙,连战连败。

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北军采取了所谓“整体战”的策略。

这个“整体战”就是北军在南方区域大肆烧杀抢掠,用残酷的手段摧毁南方的经济基础,执行这个策略最坚定的就是在美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谢尔曼将军,著名小说《飘》就对北军对南方的烧杀抢掠有详尽的描述。

谢尔曼将军

(来源:铁血网)

这个整体战的战略发挥了奇效,南军越打越弱,李将军即使有天纵之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北方取得完胜。

现在美国佬把这套非常不人道的整体策略兜售给蒋介石,然后被蒋介石全盘接受!

按:所以美国向全世界兜售民主人权的价值观是最虚伪的,我们不谈美国起家对印第安人屠杀的历史,在南北战争期间,对不同阵营的美国普通老百姓,美国佬狠起来也同样没当人看。

在蒋介石密令之下,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大肆烧杀抢掠,其对普通老百姓残酷程度甚至还超过侵华的日军。

1947年在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实行重点进攻期间, 山东除渤海地区外都遭受了国民党军队毁灭性的破坏, 损失极为惨重。

仅鲁中区14个县的统计, 被抢劫耕畜达83900余头, 毁坏耕地120万亩, 有百万农民沦为灾民。

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区执行“经济消耗战”在很多时候还伴随着对普通老百姓的屠杀。

1948年山东兵团九纵接到潍县百姓写来的一封信。这是解放战争历史上罕见的一封群众来信,因为这封信只有一个主题——强烈请求解放军为老百姓报仇!

我摘录一段这封信的部分内容:

“……铡刀铡和活埋已成为蒋匪的普遍手段。

有的先割耳、舌,而后活埋;有的妇女被拔去头发铡死;有的妇女被剥光衣服,绑在树上轮奸,并用烧红了的枪条插入阴户,活活搞死;有的被剥光衣服绑在树上用开水浇,把全身烫起水泡,再用竹扫帚扫,名为“扫八路毛”;有的用剪刀剪碎皮肉,名为“剪刺猬”;有的全身被刀子割开,丢在火红的锅里,叫做“穷小子翻身”。

纸房东庄蒋匪在街口安下十二口铡刀,按户抓人铡死。邢家东庄一次被铡十二人,一个四岁小孩,也被铡成三段。贫农韩在林兄弟三家十五口,有十四口被铡死,剩下一个老母苦苦哀求给她留下一个后代而不得,她看到自己的孙子全部被铡死,悲痛得自己也上吊而死……”

“我们不能让你们走,要你们给咱们报仇……这是我们对你们高贵的信仰,也是人民对自己军队的命令!”

“人民对自己军队的命令”——这种激愤的要求在解放战争历史上堪称史无前例。

大家能想象解放军将士看到这封群众来信的心情吗?

大家现在还会质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吗?

所以,第九纵队接信之后发布攻打潍县的命令,其措辞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

……为保证战斗的胜利,要求所有进攻的部队只准进不准退,有我在,不准敌存,发挥你手中武器的最大效能,大量的杀伤敌军……只准活着打下去,打到胜利,不准活着退下来……

7  全国经济崩溃

蒋介石这个惨无人道的“经济消耗战”策略给解放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1939年10月,解放区翼南银行发行了一种翼南币作为晋、冀、鲁、豫根据地主要流行货币,这种翼南币在发行之初1元货币对应能购买1元的商品。

翼南币

(来源:中国收藏网)

我们假定当时物价指数为100,1945年8月抗战胜利之时,1元翼南币的购买力已经贬值到只能购买0.02858元的商品——这个时候物价指数为35006年时间物价上涨了35倍。

到了1947年9月,1元翼南币迅速贬值为只能购买0.00265元商品,物价指数大致是350002年就上涨了10倍

1948年6月,1元翼南币再次贬值为只能购买0.00173元商品,此时物价指数为57890,9个月又上涨了1.65倍。

物价上涨如此之快,显示解放区经济已经有撑不下去的迹象。

所以,1947年8月毛泽东急不可待要求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希望把战争引到国统区,让解放区摇摇欲坠的经济喘口气。

1948年3月,毛泽东再次命令粟裕率领华野3个纵队渡江南下,也同样是基于上述目的。

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发生了!

国统区地盘是解放区的3倍,中国精华城市基本都被国民党政权所掌握,战争还是在解放区展开,国民党军队还在解放区实施了残酷的“经济消耗战”战略,但是,经济率先崩溃的居然是国统区!

解放区与国统区货币发行、物价指数、购买力

(来源:知乎)

我们同样以1940年为起始点,到1948年6月,解放区物价上涨了578倍,而国统区却上涨了1865倍!

解放区的翼南币在迅速贬值,但是国统区的法币贬值更快!

据《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记载,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代的购买力如下:

1937年 可买牛两头

1941年 可买猪一头

1945年 可买鱼一条

1946年 可买鸡蛋一个

1947年 可买油条1/5根

1948年 可买大米两粒

1949年 可买1粒米的千分之2.45

在国统区创造这个经济“奇迹”的就是宋子文先生,这位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海归精英担任行政院院长之后将西方那套自由经济学理论全套搬运过来在民国复制,结果毫不意外被市场毒打。

按:宋子文在经济领域“神操作”详见《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

国民党失败的命运

总结一下,在内战爆发之初,国民党政府表面上看具有压倒性优势:

经济层面:拥有8亿美元外汇储备,黄金储备近1000万两,同时还接收了数额惊人的日伪资产。

军事层面:拥有4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并且海陆空俱全。

但是与中共交手不过短短3年就迅速溃败不但军事上节节失利,连打经济消耗战率先崩溃的也是自己。

为啥国民党如此之渣?

具体原因当然非常之多,这里就阐述一个被大众忽略的重要原因——国民党政府对基层掌控力太差!

从前面苏中战役中就可以看出,由于国民党军队缺乏对基层最基本的掌控力,所以不但战场情报对解放军单方面透明,而且其行军也只能依赖公路线进行二维式运动,导致处处被动挨打。

在经济层面,同样因为国民党政权对基层缺乏掌控,导致对资源的动员能力极差。

以粮食为例。

抗战胜利后,为了保证军粮和主要城市粮食供应,国民党政权在国统区仍然实行抗战时采用的征实征借征购政策。

1946年到1947年两年实际征收粮食7210万石,平均一年不过3600万石。1948年因为形势恶化以及统治区的缩小则剧降到2000万石。三年国民党共计征粮9200万石。(数据来源《民国财政史》)

而在东北解放区,仅1949年,中共东北局财政收入就折合1000万吨粮食,约1亿8000万石。

由于当时中共在解放区采用粮本位经济制度,这1亿8000万石折合粮食收入即使有一半是实收粮食,也有9000万石,与国民党3年在国统区实收粮食总和相等。(数据来源《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

我在《上海金融战争》中曾经描述国民党与中共在上海与投机商的作战模式有根本不同。

蒋经国只能通过暴力胁迫的方式来控制上海物价,最后毫无悬念地失败,而陈云却可以从全国调集海量物资与投资商打经济战,最后大获全胜。

这里经济战模式的区别其实代表着国民党与中共对基层控制力的巨大差异。

那么,为啥国民党对基层掌控力如此之差?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是一个分水岭。

4.12反革命政变

(来源:搜狐网)

在4.12清党政变之前,国民党党员有121万,但是在4.12“宁可错杀3000,不可放走1人”的疯狂口号指导下,国民党不但屠杀了大批共产党人,而且杀国民党内部的党员人数更多!

清党1年之后,国民党党员急剧下降为22万,这就是100万国民党党员没有了。

在清党之后,国民党基层党组织基本全面瓦解。

1933年国民党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全国仅有17%的县有国民党党支部,后来一直到1949年,在国统区每个县,国民党建立的党支部都一直没有超过20%

即使在县里有国民党党支部也不过只有几个人,对农村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总体而言,在1927年4月12日之前,国民党还是一个对基层保持相当影响力的政党,但是因为蒋介石与江浙财团的联姻加上4.12清党——让国民党迅速蜕变为一个财阀与地主的利益代言人,国民党以放弃对基层的掌握来获得地主与财阀的支持。

按:国民党与地主财阀的分权模式类似于皇权社会,中央政权只到县一级,县以下由地主乡绅管理。这就是“皇权不下乡”的由来。

国民党统治模式本质上还停留在古代农耕文明阶段,而中共对基层强大的掌控力已经具有现代国家的雏形——现代国家对农业社会就是一边倒的碾压。

即使这个农业社会人口更多,经济总量更大,也无法对抗一个现代国家的冲击。不管有多么优秀的将领,制定多么出色的战略战术也无法改变最后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中满清被日本碾压是如此;

国民党政府迅速失去大陆也是如此。

9  扎根于人民

写在文章的后面。

中共为啥能拥有对基层强大的组织力与动员能力?

原因很简单,中共成立之初就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其基本盘一直定位为工人、农民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建党100年,这个政党走过一些弯路犯过很多错误,但是其政党本质与基本盘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正是因为中共一直牢牢地扎根于人民群众,所以其不但拥有强悍的纠错能力,而且更拥有对基层强大的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

这种能力一直贯穿到今天,让中国在全球化的大国竞争中拥有超然的优势。

2020年中国爆发新冠疫情之后,中共正是靠这种对基层强大的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在一个月之内迅速扑灭了疫情,反观全球其他国家因为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根本无法抄袭中国“作业”,最后疫情肆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所以,别看美国现在气势汹汹使用各种手段打压中国,但是,我从来都没担心过中国会被美国所击垮,因为我们这个国家不但有延续5000年的文明积淀,更拥有中共这样实践能力很强的执政党。

中共一大会址

读史如观镜,回顾解放战争历史更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0)

相关推荐

  • 第23课 《内战爆发》部编版八上历史

    济南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当时放眼我们整个中华大地,除了胜利的狂欢,更多的是衰败的经济,凋敝的民生,停滞的教育,流离失所的人民.展示图片:全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 ...

  • 难忘1949|忆故乡浴火重生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岁月留痕] 难忘1949 ――忆故乡浴火重生 文|唐开云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哟 共 ...

  • 《热血长城》:致敬八一建军节!

    (全文2500字,读完预计需要8分钟)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著名军史专家徐焰将军的<热血长城>,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解放军史,是一部带领年轻一代回望人民军队硝烟战火.披荆 ...

  • 淮海战役始末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而且可以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解放军以60万正规军与40万民兵打80万的国民党军,最后以少胜多,因此也被许多人评价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淮海战 ...

  • 绥远方式[绥远方式]

    绥远方式,中国共产党解决绥远问题的方式.平津战役胜利,特别是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绥远当局惊恐万状.1949年3月5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提出"绥远方式",即有意识地 ...

  • 国共两军都是外线作战,却打出了截然不同的战果,战略高下立判

    图片来自网络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就意味着共产党人已经渡过了必须要建立根据地.必须依靠根据地以求生存的最艰难时期,解放军高级将领们的战略眼光已经越过了 ...

  • 开国名将粟裕,作为无冕元帅,讣告上这句话绝无仅有

    作为开国大将之首,粟裕将军一生中参加的战斗不计其数,在他的指挥下我军更是愈战愈勇.在一生的南征北战中,他多次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凭借着高超的指挥技巧灵活用兵,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在他逝世后的讣告中,出现 ...

  • 大连解放日为什么是这一天——大连档案史志网

    [发布日期] 2019-12-24     [责编] 系统管理员 刘志民 要问大连是那一天解放的,许多大连人都能脱口说出来:1945年8月22日.但若是再问大连解放那一天确定的依据是什么?有些人的回答 ...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与历史意义】全国解放时刻指日可待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城 在1946年7月到1948年6月的两年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264万人,在战斗中壮大了自己,组成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且加强了打阵地战的能力.这时候,解放区面 ...

  •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这一仗被称为教科书,伟人要抄送全军学习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内战正式打响.和平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蒋介石首要攻击的就是华东解放区.这是距离国民党首府南京最近的解放区,大致是如今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北部.蒋介 ...

  • 原创 | 解放战争不为人知真正的转折点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13228字12图,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平台转载请查看主页"联系我们". 在传统的历史书中,对解放战争转折点的描述有两个. 一个是 ...

  • 八上历史第7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背诵手册

    <人民解放战争>背诵手册 一.重庆谈判--战前较量("鸿门宴")  1.时间:1945.8 2.地点:重庆  3.目的: 蒋介石--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赢得政治主动( ...

  • 详解最容易被忽视的大决战总预演——豫东战役(上)

    近日,史诗级电视机<大决战>上映,引发看全民追剧热潮,特别是好多年轻的一代,也被剧里精彩的故事情节,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特别是剧中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的解放军子弟兵们舍生忘死的革命情怀所感动. ...

  • 解放战争中,苏联给了中共多少援助?

    文/黄伟民 东北的形势发展如此之快,这显然与苏联的援助有关. 时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的陈云,在分析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时指出:"由于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