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祛湿方,来自医圣仲景,仅需四味药,就能从根上断绝湿气
图|网络 文|柒大夫
中医中有话,叫做“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可见人体排湿工程的难度,简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湿气过盛,在现代人身上太普遍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这个问题,去看中医时,伸出舌头一看,几乎都是舌体胖大,有齿痕,这些都是体内水湿过盛的表现。
很多人会有疑问,体内水湿多,少喝点水不就行了?
道理没有那么简单了,我们中医认为,体内水湿多的原因是身体运化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我们喝进体内的水,首先要通过脾的运化,把需要的水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比如唾液、汗液的产生都需要这些水分的参与,没用的水液会通过膀胱变成小便排出体外。
如果身体的水液运化系统出现问题,水液不能正常被利用,排泄也出现了问题,此时就算是少喝水,也会出现水湿的问题。
比如水肿的患者,体内水液排泄不畅,水湿蓄积在体表就会导致水肿,即使少喝水,水肿也不会消减,甚至身体会出现缺水,危害生命。
1
为什么现代人体内多湿呢?
缺乏运动
现代人基本都缺乏运动,出门有车,上班机会久坐,在家基本葛优躺,全身的气血流通不畅,阳气也得不到振奋,水湿就难以运化。
比如,我们如果打一场篮球,就会出一身的汗,然后呼出很多水气,这是水的排出;然后喝水,完成水在体内的出入,这样运化水的系统就得到了锻炼。
如果只是坐一天的办公室,这种水的出入是有限的,时间长了,得不到锻炼,功能就弱了,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
脾阳受损
水湿肿的第二大原因是脾阳受损。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不仅运化食物,也会运化水液,对水液的代谢起到关键作用。
现在技术条件好了,冬天也能随时吃到冷饮,更别说说夏天的冰镇西瓜、冰镇果汁、冰镇啤酒了,更是唾手可得。
这些寒凉的食物进入脾胃,要想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必须要消耗额外的脾胃阳气。久而久之,脾阳受损。
脾阳受损,水液的运化就会出现障碍,水湿泛滥,导致体内水湿过盛。
水湿上冲头脑会导致头晕、耳鸣;水湿蕴积中焦脾胃,导致呕恶、腹泻、甚至完谷不化;水湿泛滥肌肤,导致肢体水肿,水湿下注,导致女性白带增多,男性阴囊潮湿。
肾阳不足
肾主水,肾也是负责水液的运化代谢。而现代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消耗肾精的行为特别多,比如熬夜、久坐等等。
肾阳不足,水湿泛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经常容易水肿,特别是双下肢比较明显。
其他因素
也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导致水湿较多,比如我们没法控制的天气,尤其是南方环境比较潮湿,外湿会引动体内的内湿,两湿相合,会造成水湿泛滥。
还有很多生活方式也能造成水湿泛滥,比如淋雨、出汗后没有及时换衣服,导致水湿通过毛孔进入身体。
之前治疗过一个小患者,过敏性鼻炎很久了,吃药效果不是很好,结果疫情期间被迫困在老家呆了一段时间,期间吃了几服药鼻炎竟然痊愈了,也是感觉很神奇。
后来分析原因时,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老家生活不太方便,每天洗澡改成了一周一洗。虽然对这个答案不太相信,但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每天洗澡,毛孔都会张开,寒湿趁机进入身体,所以鼻炎总是愆延不愈。
2
如何去除水湿?
一个千年妙方送给你,来自医圣仲景,效果绝佳,堪称千古第一祛湿方。
这个神奇的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后世祛湿的方子成百上千,但总体都离不了这个根本的方。
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在《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主要治疗一下几大症状:
“心下逆满”
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心下逆满”就是感觉胃气上逆,打嗝或者呕吐。是因为脾胃水湿太多,水气上逆导致胃气上逆,出现打嗝或者呕吐。
“气上冲胸”
感觉胸部有一股气横逆在胸部,不能下沉,有种往上顶的感觉,这也是因为水湿蓄积,影响胸阳振奋,导致气往上冲。
“起则头眩”
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
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身为振振摇”
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
以上四大症状就是苓桂术甘汤的主要治疗方向。根本的就是解决中焦水湿的问题。
所以,所以脾胃阳气虚弱、水湿泛滥的人都可以用苓桂术甘汤,这种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舌头比较胖大,舌边有齿痕,口水比较多,经常容易水肿。
3
方子的组成
第一味药——茯苓
大家对茯苓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很多人都知道。
茯苓是寄生在松根上的真菌。《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茯苓这味药它祛湿能力特别强,主要是用过两种途径祛湿。
首先健脾,茯苓能够健运脾胃,脾胃的功能恢复,就能促进水液的代谢。民国大医张锡纯认为茯苓可以通过将脾胃之中的痰饮化成水液,使其加入到人体的循环系统之中,以达到祛湿健脾的效果。
茯苓有利水的功能,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
很多水肿的患者服用了苓桂术甘汤,排出很多小便后,水肿就消退了,利用的就是茯苓的利水作用。
第二味药——桂枝
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个温药便是指桂枝了,桂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
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第三味药——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
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第四味药——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
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刘渡舟教授评价苓桂术甘汤:“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
END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