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大家都看了吗?翻看今早的微博、朋友圈,庆祝大会是唯一的主题。大家纷纷在朋友圈、微博,表达着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作为新传考研er的我们,流着泪挥着小红旗之后,更要想清楚,作为今年时政类考点No.1的,是大小考试不会规避的重要考点,这一点从高考作文考题中就能看出。
(今年高考作文有多个建党相关题目)
与其说是《觉醒年代》压中了考题,不如说是重大考试不会规避重大热点。值此100周年庆祝大会,举国欢庆的日子,铎铎子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大会考察角度和答题要点,大家收拾好激动的心情之后,就来一起看看究竟有哪些考点吧!在名词解释方面,相关联的更多是新闻史的内容。在近代,办报活动和革命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报纸基本上是革命前辈们在思想领域战斗的最前线。因此我们国家的革命和办报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中的体现是很明确的。第一个出题角度是早期革命领导人的办报活动,包括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等,他们的革命活动和办报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答题要点:人物的主要活动轨迹、创办的主要报刊、以及在各个报刊时期的思想转变(包括办报思想和革命思想)、报刊对于革命活动或是人物本身的意义。第二个出题角度是中国共产党机关主要机关刊物,包括《新青年》、《共产党》、《向导》、《红旗》、《每周评论》、《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等,这些报刊在传播新思想、革命主张,和反动派斗争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答题要点:创办时间、创办人、主要活动人员、政治属性、隶属的机构(如《解放日报》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时期划分、停刊时间、创办的现实意义..实务题相较于名词解释更加灵活,需要的小可爱们多积累相关素材,多做练习、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和实务写作能力。这一趴铎铎子分为了消息、评论、策划三种题型。消息一般考察的形式都是消息改写,给小可爱们一段比较长的原始材料,小可爱们再根据其中新闻重要性进行提炼删减,最后完成一篇消息。消息的篇幅一般在200-300字左右,所以难度不会太大,铎铎子建议大家在消息写作的时候尽量用倒金字塔,简单实用,当然啦,如果自己平时训练有别的习惯,就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做就好~这里的材料积累,铎铎子建议大家从比较权威的传统媒体出发来积累,《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等等的报道,以报纸、网页、公众号、微博的顺序来做积累,报纸最重要,最后的是微博。评论写作是实务考察的又一重要题型,一般来说会给出一篇报道材料,要求围绕其做出评论,评论字数在200-1000不等。在这种重大时政新闻的评论中,除了平时我们强调的立意、角度、逻辑、结构等老生常谈的事项,评论的站位、措辞、情感倾向都要更加注意。首先是站对政治立场,措辞要严谨,铎铎子还有听说过把中国共产党简写为“共党”的情况,不得不说听到冷汗都要下来了。不确定如何简写的内容就直接写全称就好,不仅限于那几个名词;其次是情感倾向上也要特别注意,愤世嫉俗就不要放在这些地方啦。这里建议单价去看看《人民日报》今天的社论,文章很长铎铎子不好全搬,但是从立意、文采、结构上,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很多内容甚至可以照抄!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1921—2021,百年成就辉煌。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921—2021,百年岁月峥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14亿多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1921—2021,百年波澜壮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举例供参考)
策划写作在这个专题中也是比较容易考察的。毕竟作为新闻人,策划组织报道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报道策划预测:围绕组织一系列新闻报道活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报道活动中重要的是注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新媒体则要尽量做到兼顾各个平台。论述题是专业课考察分值占比比较重的,在论述题中的考察角度也是比较多的,既可以基于业界新技术、也可以基于学界的相关研究,铎铎子为大家提供了以下几个角度:这个角度主要从业界出发,媒体如何在时政类新闻报道中出新出彩是这类题目考察的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新技术的使用、报道主题的选择、报道方式、报道的平台等都可能成为考察的对象。在这类报道中,主流媒体是最重要的新闻机构。因此,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央视新闻三家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动作大家都需要好好关注。其中,人民日报重点关注其新闻评论、新华社重点关注其报道、央视新闻重点关注其报道手法(新技术、直播、人工智能等等)。主流媒体中,比较容易被考到,也是比较常考的,是时政类新闻报道中所运用的新技术,5G、人工智能、直播、4K等,都是近年考察的热门,再结合的背景,妥妥的热门考题。最后各位小可爱还要注意的是各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动作,如发布的短视频、微博,在什么时间进行预热,推出了什么样的互动活动、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都要注意关注。仪式传播也是在这类报道中的常考点,传播的仪式观是近年来学界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重大新闻报道中的传播仪式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庆祝仪式作为一种盛大庄严的政治仪式,通过仪式表演将国家信念、民族情感和社会文化汇聚呈现并传递给观众,实现权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为国家形象和国家认同的建构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运作方式。首先,媒介仪式跨越了空间。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指出,仪式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是一种共享意义和文化空间的建构。在亿万人民观看庆祝大会的直播报道时,不仅获取了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直播与社会公众实现了精神体验和信仰共享的过程,引导着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境遇的人置身于同一场景中,为情感表达和认同构建提供了基础,进而在整合社会意识、构建国家认同以及动员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升国旗瞬间的镜头中,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有的纪念拱门、有国旗和卫兵)
其次,仪式符号引发了观众共鸣。从仪式符号来看,庆祝大会上,运用了相当丰富的象征符号。领导人讲话、标语口号等语言符号,清晰准确地传达出仪式意义;同时音乐符号(歌曲、奏乐等)、图像符号(五星红旗、党徽等)、数字符号(100响礼炮、直升机汇成的100字样)等等,将国家和党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为一种有温度、可触摸的存在,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历经艰难的国家形象。最后,感性认知凝聚了受众情感。仪式在信息场域中起到承载隐喻性信息、强化传播效果的作用,在更广义的社会中则起到这强化集体情感、固化群体结构的作用。以热搜话题##为例,在这一话题下,网友们纷纷表达出对国家强大的自豪以及捍卫国家和人民尊严的决心,通过发声和转发微博,在互动中凝聚了情感。庆祝大会,跟国家认同也是分不开的。在观看盛大仪式的过程中,人们产生澎湃的感情,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国家认同属于一种社会认同,是个体接受自己的国家成员身份,积极关系国家发展的过程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媒体为人们塑造的拟态环境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依据,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越发中介化。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公民国家认同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从2021年2月开始,献礼片就开始登上小屏幕,以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觉醒年代》为例,该剧热播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革命先驱纷纷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与此同时,观众通过电视剧,“看到”了国家贫弱的年代人民生活的困苦;“看到”了先辈们面对民族危亡时一个个转折性时刻。伴随着这种政治基调的不断强化,观众自觉将“民族复兴”、“先辈”等词汇内化,这种民族主义情结为的庆典奠定了情感基调;
而在今天,通过直播这一媒介营造的赛博空间,观众在同一时间,见证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种感观使得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仪式结束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立即将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进行传播,同时适应了横屏和竖屏的传播需要,人们在微博、抖音上讨论、转发,没接通过加工与强化意义,将这种爱国情感推向高潮。从早上仪式开始到下午五点,今天的微博热搜内容全部是国家民族相关内容。作为可预测性的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报道策划和议程设置也是新闻人关注的重点。媒体是如何在这一事件中进行议程设置的呢?首先,提前宣传策划、打造节日庆典。庆祝大会作为纪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就进入了媒体的报道日程中。20213月23日,中共中央举行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有关安排。其中庆祝大会、“七一勋章”等,都在安排之类。从3月底开始,报道开始逐渐铺开,党史介绍、献礼剧评论纷纷提上日程。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的颁发引发了受众的热烈讨论,为庆祝大会胜利召开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其次,各种媒介的联动报道,扩大报道声势。直播报道突破了空间界限,使受众能够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中,这种共时性的传播能够有效唤起观众的现场感,同时也赋予了观众作为中国人民的身份标识,构建身份归属感;剪辑成短视频的庆典精彩片段进一步扩大了庆典的影响力,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能感受到庆典的高潮。#庆祝大会#阅读量超30亿,进一步扩大了传播影响;献礼电视剧电影的播放上映,也是媒体构建这一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通过艺术化的情感化的表达,引发人民共情。最后,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的过程中始终担当着舆论引导的作用。通过报纸观点输出、新媒体报道引导,主流媒体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爱国主义倾向,为其他媒体的报道定下基调。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大家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考点或是想跟铎铎子说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明天见![1] 高子桓. 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20.[2] 李萱.人民日报微博对国庆70周年阅兵报道的仪式化分析[J].传媒论坛,2020,3(07):1-2+4.[3] 赵美荻.短视频传播:构建国家认同的新途径——基于《央视新闻》抖音短视频的分析[J].新闻世界,2020(02):80-84.[4] 李政.电视新闻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构建——以央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直播特别报道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1):8-9.[5] 段峰峰,凌洁.仪式感与国家认同:参与式传播行为动机及倾向性研究——以国庆70周年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20,5(07):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