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听到图像、看到声音、尝到文字”

患有通感症的女艺术家Melissa McCracken

听到John Lennon的《Imagine》时创作出的作品

安慰记作者/店员Tanny

厚木菜板上斩断肋骨的声音,是扁扁的带有棱角的海星形状,由石材做成却被包裹着一层金属外皮。

鱼虾不断流到地上的声音,是铝丝编织成的网状,铝丝因重力垂坠而又互相摩擦。

切断充满水分的脆腌萝卜的声音,是一张不断向内收缩的薄卡纸,边缘光滑锋利得可以把手划伤。

八角茴香的气息更像是一团暗红色的粉尘,悬浮在空气里,然而一等它触碰到你的鼻子里湿湿的黏膜,或者沾满水汽的蔬菜之类的潮湿表面,它就立刻凝结成一团深色的泥,糊在蔬菜表面和你的鼻腔里。

于是,蔬菜和你都无法呼吸。

——鲁钰(已征得原作者同意引用)

当一个通感症患者走进早晨的菜市场,被各种杂乱的声音和气味所淹没时,这是她所“”到的景象。气味与色彩旋转交集,声音与画面互相穿透,清晨的市场对于她不是世俗喧闹的人间烟火,而是一场精妙绝伦的知觉盛宴。

通感症是我听到过最奇妙的病症。患有通感症的人能够听到图像,看到声音,尝到文字,对于艺术创作来讲,简直就是源源不断的灵感火山。

Melissa McCracken就是一位患有通感症的艺术家。她每天所听到的声音,任何声音,不管是某人的名字或收音机的一首歌,都会变成抑扬顿挫的、生机勃勃的、美丽的颜色。“

它(Melissa看见的音乐)流动着混合的色彩、纹理、和运动,就好像它本就是一首歌里有意为之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图为听到《Lucky》by Radiohead 后所作

图为听到《Little Wing》by Jimi Hendrix后所作

图未听到《Gravity》by John Mayer 后所作

通感症(Synesthesia),又称联觉症,是一种神经学现象,是当一种感官刺激触发了另一感官通路而产生了自发性的、无意识的反应。Synesthesi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yn”代表“together”(同时),“esthesia”代表“perception”(感知),并在一起就大致解释了通感症——同时的感知。

尽管通感症听上去是一种病症,其实它与疾病或心理障碍无关,因为它没有症状,不造成困扰(当然,如果听到的声音变为嘴里的食物味道而导致肚子饿算困扰的话,哈哈),也无需任何的治疗。与其说它是一种疾病,不如称之为一种天赋,如同被神选召的通往艺术的天赋。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钱钟书

通感症的发生率在0.05%左右,在女性中的发生率大于男性中的发生率,但目前认为发生率比我们所估计的要更高,因为通常联觉人不会大张旗鼓地展示自己的这一项能力,有些甚至像一辈子都在保守这个秘密。

最常见的一种通感是字形-颜色通感症,拥有这种通感症的人把文字和数字看作是有颜色的。但是字母和数字并不是像视觉或声音那样的感官体验,而是一种认知刺激引发了感官体验,这说明了通感症不只局限于感官体验,也包括认知通路和抽象概念。

有颜色的数字

除了五感混杂的通感症外,还有一类特殊的通感症叫做“概念通感“,是指联觉人能够将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时间或数学公式转变成具体的事物。一位美国的联觉人将月份看成摩天轮的车厢,七月在最上面,十二月在最下面。于是时间就如同摩天轮一般缓缓转动,时间的冰冷流逝突然就变成了温柔浪漫的像梦一般的场景。

实际上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我有轻微程度的通感症,只是一直不知道那东西叫什么。我听到的每一个词语在我嘴里都会有味道,比如说“如”是类似肉松的味道,“说”是类似西红柿的味道,“钟”是类似奶糖的甜味。关于颜色,1是红色,7是绿色,8是黄色,9是银色的。

——来自知乎@虎口皮皮虾的回答

“如”是还没熟透的香蕉的味道,“说”是苹果、“钟”是葵花籽。只不过我对数字也是食物联想。2是木耳,3是菠菜,6是瘦肉,7是西红柿,8是爆米花,9是花生米。不是对所有文字都会产生联想,但是绝大部分几乎都能联想成食物的味道。从小到大每次我上课的时候都比较痛苦……尤其大二上高数的时候老师一提积分我满脑子都是米线。

——来自知乎“身为通感症患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弓长田心王大可的评论

早在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对通感症的探索,但对于通感症的成因,他们也只得出了一个模糊的结论——混乱的知觉通路。即使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拥有了神经学家对于大脑结构的更深刻理解和各种复杂精密的大脑功能跟踪工具(脑电图、脑热像图、脑核磁…)之后,我们还是茫然的挠着脑袋,不知其所以然。

一个较主流的推测是,在基因的影响下,大脑中过剩的神经联结导致了通感。由于不同的感知功能来自于大脑中不同的模块,联觉人的大脑也许是因为过多的神经联结而打破了通常的模块,产生了通感。

另一个推测是,联觉人的大脑在传递神经信息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抑制的神经反馈由高级的多感知区域又向下影响了前一级的信息传输,导致神经信息交错混杂。

因为通感症会影响认知体验,科学家们发现了通感症会带来一些认知上的优势,例如联觉人更富有创造力,智商更高,有更高的洞察力等。有24%的联觉人从事艺术行业,然而在普通人的群体中比例只有2%。创造力不只能服务于艺术行业,其他例如科学事业同样需要创造性思维。

联觉人在教育中也有更大的优势,他们似乎有着更强的记忆力,但是一些科学家更愿意称之为“另类的学习策略”,毕竟他们使用互通的感官来感受世界。

除了艺术家Melissa McCracken,世界上还有一些著名的联觉人。例如著名的俄裔美籍作家,《洛丽塔》的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法国作曲家奥里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和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通感症所提升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人文、科学、文学等相关领域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感症的发现不仅是人类心理学上的一大成就,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探索人类感知的可能性。通常认为,我们的感官体验是由下至上的(bottom-up),我们用低级的感官系统感觉到外界刺激,然后传递到大脑翻译成我们所理解的意义。

但通感症的存在是一项证明我们所理解到的意义可能反过来影响我们更低一级的感知的实例。此外,科学家推测通感症是可遗传的,并且通过一个单独的基因遗传。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基因,拥有这种基因的人也许会有极不一样的神经系统。

央美毕业生范学超由通感症得到启发,将味蕾刺激与视觉冲击相互呼应,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他得到了一套颜色感觉与味觉材料对应的数据库,只要把颜色对应的味觉材料进行混合调制,就可以得到一杯“可以喝的艺术品”。他甚至设计了一套算法程序,能够自动识别画面颜色得到数值,再将数值转化成对应的味觉材料。

根据《星空》调制出来的饮料

对通感症的研究还在继续,心理学家与神经学家也还在不断探索人类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神秘世界。尽管我们的科技技术与医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却进展缓慢。

我们就像《西部世界》里探索迷宫的人造人,不断触到边界,却又不断疑惑,有的时候重走许多遍无效的旧路,但在我们真正触到迷宫的核心之前,谁也不知道人类会面对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人类还有多少可供开发的潜力。

你曾经有过通感的经历吗?

留言区会有如此美妙的天赋出现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