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猫奴长啥样?
0000000000
第54期
既然养了猫,
就要好好爱你的小猫哦。
也许在它的小小世界里,
你们已经签订了某种契约呢。
○
宠爱
丢弃
之前咱们探讨过,在闽南人的词库里,猫为啥总是一个坏蛋。“猫赞”——猫咪觉得很赞?闽南人可觉得不赞
只要是家里通网的人都会知道,猫的地位在现代已经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猫通过互联网建立了一种难以撼动的统治,使成千上万的人俯首称奴。“主子”“猫奴”的称谓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过于狗腿有损人类尊严,而这其中所蕴含的现代人对猫不寻常的情感依赖和被“弱小”驯服的快感确实只有养猫人才能懂得。其实,中国有着悠久的养猫传统,猫奴自古就有。
在古代中国,猫被称为“狸奴”,别看有个“奴”字,其实“奴”表示对于小辈的一种亲切之意,大概相当于今天说“小猫”。猫虽不在古人所谓的“六畜”之列,然而距今大约三千年前,成书于孔子时代的《礼记》,却记载着每年岁末天子必备牲礼迎猫祭祀,以答谢猫咪们捕食田鼠、保护农产作物的贡献,可见猫在古时的地位似乎比其他的家禽家畜高出一点,至少也是有特殊地位的。
文献记载后唐的琼花公主养了两只猫儿,一只白毛、嘴巴有毛纹形状如花,取名“衔蝉奴”;另一只黑色而白尾,名叫“昆仑妲己”。南宋权臣秦桧的孙女崇国夫人的爱猫走失,在京畿各处大肆搜寻。这些轶事虽然未必全然可信,但是能够流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时有一定的爱猫风尚,古人爱起猫来也同今人一样痴狂。
人们可能很难相信,陆游的那首笔力遒劲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竟然也有猫出场: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与狸奴不出门”,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我和我家猫猫都在家里宅。昏昏欲睡的人和猫,发出“必必剥剥”之声的柴火和温暖的毛毯,也许古今中外的人都会向往这样的安宁之境吧。
资深猫奴陆游的另一首诗中还写到了中国古代的“迎猫习俗”: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诗中提到的“裹盐迎狸奴”,“穿鱼聘狸奴”,源于古代的习俗,宋朝人把接猫回家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像娶妾一样,要给出“聘礼”——当然,迎个小猫倒也不必像闽南地区的聘礼和嫁妆那般普涨,但是准备一定数量的盐或者鱼却是必须的。如果是主人的猫所生的小猫,那么就要给主人盐。而如果是野猫的小猫或者猫贩子的猫,就要将小鱼穿成一串,给母猫送去。用盐或小鱼来“聘狸奴”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明朝依然存在。
可以看出的是,尽管今天的“猫党”势力庞大,“猫奴”们张口闭口喊猫猫“主子”,但其实接小猫回家的仪式是简化到几乎没有了,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是拜现代人化繁为简的必然趋势所赐,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因为宠物行业日渐庞大,养个猫已经不是稀罕事了。不过,古代那种郑而重之的“聘猫精神”还是要留存心中:既然养了猫,就要好好爱你的小猫哦。也许在它的小小世界里,你们已经签订了某种契约呢。
文稿:聪明小海豹
图片:觅元素
排版:飞天小黑猪
往/期/读/诗
0000000000
你想听到我们用闽南语读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