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休沐怎么玩?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无论上班或上学多么繁忙,都会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公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年假等等各种休假权利。每每有钱有闲有好天气,我们就会计划着出门旅游或是去商场血拼。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讯网络使现代人的闲暇时光变得丰富多彩。反之,古代人在休沐时又是如何消遣的呢?

我国的最早的休假制度来源于西汉。那时,政府官员也有休息日,叫做“休沐”,每五日返家休沐,称作“五日休”。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朝时期的官员,工作吃住都在县衙,而官衙却没有洗澡的地方,所以里面的味道一言难尽,后来为了净化空气,皇帝就设置了休沐,俗称泡澡日。他们的假期主要是为了洗净污秽、改善办公室环境。

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隋唐。

到了唐代,如《滕王阁序》里所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唐代实行旬假,即每十天休息一天,要比前代苛刻很多。然而在唐代,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游乐风气浓郁。在众多休闲娱乐活动中,诸如围棋、舞蹈、杂技等活动在唐代的诗歌中多有描绘。唐代的节日众多,异彩纷呈。一些节日的活动内容本身就是体育活动,如寒食(清明节)蹴鞠秋千,阳春拔河踏青,端阳龙舟竞渡以及重阳登高览胜等。在这些节令体育活动中,不乏有唐代女子的身影,为此诗人们留下了不少吟诵的诗篇。

唐代帝王后妃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欲望,也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当时唐尚武之风大兴,故而骑射活动普遍地开展起来,帝王出猎时,嫔妃宫女经常结伴而行,女子骑射游猎的很多。杜甫《哀江南》中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中双飞翼。”这首诗突出描绘了宫女骑射的英姿。韩偓的《从猎》:“小镫狭鞭鞘,鞍轻伎细腰。”妃嫔宫女能够行弓射猎,纵马飞驰,她们的技艺已相当高超。另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宫中,端午日造粉团,角黍贮盘中,小弓射之,中则得食,都中盛行此事。”可见,唐代女子骑射游猎活动已成为一项充满竞赛性的娱乐体育活动了。

到了元代,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连节假日也丧失了,全年的假日减少到16天。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经常工作到后半夜,根本没有放假的概念。一人劳模,全民劳模。所以当时的假期特别少,朱元璋在位期间每年只有三天的假期,那就是春节、冬至、他的生辰。就这三天假您还得谢主隆恩呢。

到了清代,每年春节时都会在腊月二十日左右“封印”,就是把印绶封存起来,表示官方放假,不再受理业务。这个假期足足有三十天,把冬至、元旦、元宵三个假期包括在内。那时万物萧条,生活在皇宫里的人们无处游玩,他们就想出了各种有趣的游戏,以此打发漫长而寂寞的冬天。

每到数九寒冬,司礼监就把制好的《九九消寒图》分发给各宫室。这种图很有意思,它从冬至开始“数九”,直至初春的“九九”为止,用不同形式的图案、诗文绘制成一幅画:有梅花瓣、填字、勾缺等多样,一般均以9为单位,共计81笔。按照图案,每日描画一笔,并以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天气情况;填完一字即过一九,当色填满时,正好结束数九寒天。

道光皇帝曾经亲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9个字,制成消寒图挂在懋勤殿南面墙壁上。这9个字很别致,不但每个字都是9笔画(繁体字),而且含义也风雅独特。由懋勤殿翰林臣子按御笔双钩字形,然后装裱成幅,名 “管城春满”。数九一到,皇帝即与文臣于赋诗论对间闲填。先以丹砂描填一笔,再依据当日的天气情况,用白色注明阴晴雨雪风。满图描尽,大地春回。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制度,这才有了现在“双休”的福利。

可以说,节假日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袭已久,源远流长。这可能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因素有关——农民可以根据自己农事活动的闲忙和节气变化来适时安排自己的休息闲暇。而政府官员不能像农民那样随意规定自己何时休息——但又不能不休息。在这种情况下,休假制度诞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