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期】陈章诗话 | 《今人旧体诗话》之四

作者简介

陈章,1956年出生,陆丰人,杂文家。在本刊发表过《陈章七律选》《林锡彬新作二首赏析》《邹国荣诗词赏析》

下面是邹国荣的七绝《枫桥感吟》:

长洲柳色挹秋烟,

未听乌啼到寺边。

碑下低吟张子句,

钟声难再入诗笺。

枫桥,因唐人张继留下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而著名,它好象是在枫桥侧畔树起一座丰碑。因为这首诗,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胜迹或古董了。一千多年来,不知陶醉了多少游客,时至今日,还常有日本游人专门搭乘飞机到此一驻。恭听那一阵夜半钟声,以享受那种古典诗意。

转眼间,一千两百年过去。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我们不可能知道还有多少人写过枫桥。写得如何。不过可以猜测的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无疑已占尽风光,无人可及。

这一切,诗人自然了然于胸。因此他首句按常规路数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长洲景色:柳色青青,秋烟袅袅。接着写道:未听乌啼到寺边。不动声色地告诉读者,如今已不是张继独领风骚的中古色彩的农耕文明时代;转句写诗人自己低声默诵张继诗句,表示承认张继《枫桥夜泊》千古名作的地位,最后以“钟声难再入诗笺”作结,这句诗有两重意思,一是再次强调时代背景已大不相同,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是说写作不能因袭前人:第一个将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将花比美人的就是蠢材了。

旅游诗作,在大家名作之前,模仿着写的自然是庸才。李太白当年在黄鹤楼读到崔颢的名诗,则是罢笔不写,到别处另写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与之较劲。

邹国荣游枫桥,则是坦坦荡荡,我手写我口,一首七绝三句围绕张继名作生发。极具理趣,令人激赏。

梅州诗人古求能有《游圣彼得堡》云:

历史纵深处,波罗的海隅。

城池陈古堡,文物接通衢。

重炮无遗响,沙皇有故居。

列宁铜像下,留影一张无?

全诗无一虚字,境界高远,有令人“神驰八极”之妙,洵为大家手笔。

深圳林锡彬七绝《着陆英伦》曰:

觅迹追踪马克思,

豪情依旧似当时。

泰晤士水分南北,

主义向东不向西。

马克思在伦敦住了30多年,直到去世。可以说,伦敦是马克思的第二故乡,《资本论》也著于此。中国游客到伦敦,寻觅马克思的踪迹,是很自然的事。该诗之妙,在于作者的价值取向深藏不露,然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与林锡彬诗堪称姐妹篇的,是以下一诗:

共产红旗两地栽,

沧桑见证此心哀。

当年同志加兄弟,

又把老歌齐唱来。

河北大学教授郭庆华到莫斯科旅游,与俄罗斯少女同唱苏联歌曲,有感而作此诗,该诗一“哀”多解,妙处难与君说。

在陕西“假虎照”和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我曾读过郭庆华金刚怒目式的七律:

华南掠影识行藏,

真假不分凭伪装。

镜里花黄如梦幻,

心中鬼大剩荒唐。

山深敢画猫成虎,

机巧能教鼠变狼。

闻道近来多此患,

谁知鹿死石家庄。

没想他犹善含蓄蕴藉。

蓦然回首

客路天涯难自如,

行吟十载话京都。

枕边旧梦犹难做,

笔下初心岂可无。

高贵从来归散淡,

聪明到底要糊涂。

置身丽日和风里,

春色撩人信手扶!

以上是“何鹤”发于“松原诗词部落”诗友圈的七律。该诗清新雅丽,末联充满正能量。值得一读。

说到正能量,以下作品都是这方面的佳作。如河北60后诗人郭庆华, 《参观西柏坡有题》曰:

旭日东升照碧波,

运筹帷幄起沉疴。

曾挥伏虎擒龙手,

又唱惊天动地歌。

风水如今依旧好,

江山从此创新多。

寻常几处农家院,

敢叫神州第一坡。

1949年9月9日,毛主席一行从西柏坡“进京赶考”,一举夺魁,所以“堪称神州第一坡”。

雪山的记忆(陈光武)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新韵)

三军能不尽开颜?

征雁难飞大雪山。

欺我衣单寒彻骨,

凭它峰险志如磐。

沿途血印虽无语,

造史英雄幸有缘。

高举红旗千古事,

长蛇一字到云端。

歌颂长征,魏巍先生有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获茅盾文学奖。该诗末联,灵感可能就来自魏巍小说。

相关链接:

林锡彬:《林锡彬近作选》《惜墨斋七律选》《惜墨斋诗余》

邹国荣:《日月何言竟,巡天西复东》《邹国荣七律一组》

微刊工作室

编审:陈继豪

主编:陈松春

常务副主编:刘红艳

副主编:姚从新

责任编辑:张福财  杨宝明  李跃贤  刘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