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入冬第一补”,锌含量是海参76倍,如今收购价低到6毛1斤

文/农夫也疯狂

冬至节气到了,正所谓“冬至数九”,从冬至节气开始就要进入数九寒天了,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要到了。为了抵御寒冷,并且提高身体抵抗力,在各地都有入冬前吃一些滋补的食物来进补。而在冬至北方更是有吃饺子的习俗,还有些地方吃狗肉、羊肉来滋补。不过在浙江沿海一带,被人们称为“入冬第一补”的并不是羊肉,而是牡蛎。它的锌含量居人类食物之首,是海参的76倍,如今收购价却低到了6毛钱一斤。

对于牡蛎大家应该不陌生,俗称海蛎子、生蚝、蛎子等,这些年在很多的餐饮店、烧烤摊上都有它的身影,并且还很受欢迎。每年到了11月份以后就是牡蛎大量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正是牡蛎的成熟期,个大味美,一直可以持续到来年的4月份。

牡蛎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为全球性分布种类。它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米的范围内,依靠海洋中的微型海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牡蛎个体属于雌雄异体,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是雌雄同体的,有一些还会自发“变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个体在不同年份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别。而一只雌性牡蛎一个繁殖季节最高可产卵细胞4亿个,数量实在是惊人。

我国养殖牡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的时候牡蛎就被称之为“海产珍品”。中医上认为牡蛎肉和壳都是可以入药的。而现在牡蛎成为了餐桌上很常见的美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牡蛎肉鲜味美,而且还营养价值很高。牡蛎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糖原、大量的活性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尤其是其中锌含量非常高,每100克生蚝中锌含量竟高达71.2mg,这是海参的76倍,是苹果的500倍。

在我国浙江象山一带,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养殖牡蛎,并且这里所产的牡蛎在全国也是小有名气的。最早的时候渔民是用石头插在滩涂中,让牡蛎依附在上面生长。后来就开始用毛竹、水泥柱、三轮胎来作为依附物,直到现在广泛使用的橡皮条。但是这几年牡蛎的行情也不如从前了,今年的牡蛎就开始集中上市了,可是在产地的收购价却低到了6毛钱一斤。而且还要清洗干净,不然就没有人收购。

据当地的养殖户说,前年牡蛎的行情不错,收购价一般都是在1.2-1.5元一斤,而且是连泥巴都不要清洗,商贩都是抢着收购,当时是不愁卖的。从去年开始牡蛎的行情就不好了,有些养殖户的牡蛎因为太瘦小了,根本卖不出去。今年相比于去年稍微好一点了,主要是在今年初赤潮的原因,好些养殖户的牡蛎死了近一半。但是在市面上牡蛎的价格却涨了好几倍,一般能卖到2---6元一斤,可见养殖户只是挣到了极少部分的钱。而为了多挣钱,有些养殖户则会找人牡蛎撬肉,这样卖到菜场,当地撬一斤牡蛎肉可以得到5元的报酬。而这样的牡蛎肉沥干水后,能卖到25元左右一斤。

冬至节气到了,它被称之为“入冬第一补”,现在吃正当季,在市面上见到了可不要错过哦!你们爱吃牡蛎吗?(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