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古今用药有区别,你可知道?
许叔微在《伤寒发微论》中说到:“ 肉桂厚实,治五脏用之者,取其镇重也;桂枝轻扬,治伤寒用之者,取其发散也。今人例用之,是以见功寡”。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使用的肉桂和桂枝分别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和干燥嫩枝,并且功效和临床运用也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在宋代之前肉桂和桂枝是同一种药材”吗?其实它们都来源于“牡桂”的嫩枝皮。
通常与“牡桂”并称的还有一味药,即箘桂(菌桂)。大部分人认为:“肉桂,又名箘桂,牡桂”,其实这种说法有所争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箘桂”和“牡桂”吧。
“箘桂”和“牡桂”是同种药材?
其实在汉《伤寒论》之前既没有肉桂之名,也没有桂枝之名,在《神农本草经》中,只见箘桂和牡桂之名。现多把箘桂和牡桂当作肉桂一同看待。但小真真想跟你说,其实,箘桂和牡桂不是同一种药材,并且功效主治是有所区别的。
据记载,“箘桂”和“牡桂”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又分立为箘桂、牡桂二条。
《本经》谓:“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在箘桂条中又这样记载:“箘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山谷。”
这两种药材虽然性味相同,但是药效和主治却各有偏重。
植物名
药用部位
功效区别
牡桂
枝皮
味辛性温;主上;
主治上呼吸道疾病;通利关节;温化阳气
箘桂
枝皮
味辛而不热;性温而力缓;善于通利血脉;为诸药之先聘;补益作用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箘桂”和“牧桂”的确不是同一种药材。肉桂为何能包括牡桂和菌桂甚至有“肉桂,又名箘桂、牡桂”的结论呢?
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家都是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理考证,具体的情况如何还待后期更多的证据来说明。
接着开始进入肉桂和桂枝的话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宋代之前、宋代之后和现在的“肉桂和桂枝”在来源、药用部位和临床运用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宋代之前的“肉桂”和“桂枝”
小真真想告诉大家,宋代之前,古人所使用的中药材“桂枝”,并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桂枝,并且在当时,肉桂、桂枝、桂心其实是同一种中药材,它们都来源于牡桂的细嫩枝皮。
肉桂一名最早可见于《唐本草》中。
《唐本草》中“牡桂”条下说到:“古方亦用木桂,或云牡桂……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桂”条下也说到:“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
从这里我们可以猜测,在当时那个时代,“肉桂”是指植物牡桂的细嫩枝皮,而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当时,“肉桂”,又名“桂枝”,又名“桂心”。
在箘桂条下提到:“大枝小枝皮俱是箘桂……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当时箘桂和牡桂的药用部位也均是枝皮。
肉桂
而桂枝最早可见于《伤寒论》中。
《伤寒论》虽然没有关于“桂枝”的形态描述 ,但是在其方剂中的桂枝名下, 都注有 “去皮”二字 ,要求除去“栓皮”,用它留有韧皮部的枝条入药。
据《药典》记载,现在所用的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呈长圆柱形,粗端直径0.3~1cm。
其皮部只有 1 mm 左右,照理来说是无法去除栓皮的。
从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伤寒论》的“桂枝”不是现在所用的桂枝?
由上面对于“肉桂”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汉唐时期所用的“桂枝”实指“肉桂”,也就是植物牡桂的大枝或小枝的“嫩枝皮”。
由于这种“桂枝”是应该除去粗皮后才能使用的,所以也称为“桂心”。
植物名
药用部位
药材名
牡桂
嫩枝皮
宋代之前并称为
肉桂;桂枝;桂心
宋代及其之后的“肉桂”和“桂枝”
宋代之后(区分使用)
药材名药用部位功效主治
肉桂 干皮、枝皮 治五脏
桂枝 细嫩枝条 治伤寒
由宋代开始,药材的使用发生了变化。这个时代开始用桂的细嫩枝条作为“桂枝”,肉桂和桂枝这两味药也从这时开始被区分使用。
许叔微在《伤寒发微论· 论桂枝肉桂》中说:“仲景桂枝汤用桂枝者,盖取桂之枝梢细薄者尔”。
这就是采用枝梢细嫩的枝条作为桂枝的明证。过去的干皮、大小枝皮也已不作桂枝而专供肉桂使用了。
汉·张仲景《伤寒论》 、《金匮要略》只有桂枝一药,药材尚未分化,功效主治也没有区分。
“桂枝”既可用于发表(如桂枝汤)
“桂枝”还可用于温补肾阳(如肾气丸)
直到宋代,逐步取用细嫩枝条作为“桂枝”使用,“肉桂”和“桂枝”的临床应用才有了明确区分。
现在的肉桂
我们现在使用的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Presl的干燥树皮,主要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
肉桂原产于越南,故有“交趾肉桂”之称,其中以“清化桂”质量最佳。
“清化桂”又称为“清化玉桂”,它的皮部细薄,质量较轻,皮部的横纹明显,并且皮肉交接处有一条白线,香气纯正,口尝后会觉得其甜味、辣味浓烈,嚼之化渣,有高山紫油桂的优良药材商品流通。
(质佳的肉桂皮部细薄,白色层纹明显)
肉桂的主要药效成分为挥发油,挥发油含量越高的肉桂,气味越浓烈,这种肉桂相对比较优质。
根据《唐本草》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肉桂是去粗皮使用的。研究表明,肉桂的粗皮部分挥发油含量较低,去粗皮使用可以让肉桂药材的挥发油含量提高,这种肉桂“助阳散寒通脉”的作用也会随之增强,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肉桂,去粗皮,气味浓)
据了解,现在使用的药材肉桂来源于“箘桂”,而“牡桂”多被弃之不用。
然而,从《本经》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箘桂”的辛温之性较弱,而通利血脉的作用较强,可作为其他药物的先导。这与现代所使用的“肉桂”的大热之性与补火助阳等功效的说法不相符合。
《新修本草》中提到:“叶似肺叶,中三道文……俱是箘桂”。
而我们所使用的肉桂的叶子与“箘桂”的叶子又是相似的,都是“三纵脉”,如果肉桂真的来源于“箘桂”,那古今肉桂的功效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大区别呢?
(肉桂叶子图)
具体箘桂来源于哪种植物我们无从考证,但是会不会是因为《神农本草经》中的箘桂其实是来源于肉桂的同属植物,所以才导致不同来源药材的辛温之性的强弱有区别。
另外箘桂用的是幼嫩枝皮,肉桂现在用的是树皮,用药部位上稍有不同,所以也导致了它们在疗效上有一些不同。
更加确定的原因暂时还不清楚,各位如果有更多见解可以留言讨论。
中药品种复杂,名字繁多,这样就有可能互相混用。就好比“肉桂”、“桂枝”、“箘桂”、“牡桂”这几种药材自古便十分混乱,并且,这几种药材在不同时代的临床运用也是不同的,需要引起各位的注意。所以我们在查阅古籍经典时还应多多注意“同名异物”的情况。
更多中医药科普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草真源】(shouyizhenyuan)
审核 | 姚sir 灵猫法师 老王 常山子
编辑 | 念夕
图片| 任亚风老师 网络(侵删)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本草真源】后台
具体用药一定请谨遵医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