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行走在乾县之(十二)周城镇
行走在乾县之(十二)周城镇
一、概述
周城乡:周公旦建城筑府之地,位于乾县西南边陲,西接临平镇,东连新阳乡、梁村镇,南与武功接壤,全乡以宝鸡峡五支渠为界,分南北两片。辖:周城府、庄里、南寨、紫邀、王家、红星(包括闻家、胥家寨、刘家、周家)、慈母、窦村、南齐、朱村、新庄、上曲、黑里、董城。
乾县周城镇倪家窑村大北沟水库施工现场
近年来,周城镇党委、政府依托地位优势,抢抓历史机遇,共谋创新之路,形成了现代果业(苹果)产业、畜牧业、苗木三大支柱产业。
二、人文历史遗迹
1、周城村:古因史实而命名,近因天灾而再名。相传为周公、召公旦建城筑府之地,明清时设周城里。
1978年4月14日下午3时15分,乾县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龙卷风袭击。灾情涉及了周城公社的7个村庄。重灾区是公社所在地——周城村。周城公社机关、学校、医院、商店房屋全部倒塌,周城大队社员住房90%倾毁,第四、五、六生产队变成一片废墟。风锋所至,水泥电杆拦腰折断,多年的老树连根拔起,75匹马力轮胎拖拉机向前推动十几米,链轨拖拉机被移动4~5米,12行条播机吹残成一堆废铁,麦子、油菜吹干折断,甚至连根拔走。据统计,这次灾难共死亡84人,重伤173人,轻伤161人,毁房945间,损大树6000余棵。龙卷风持续15分钟左右,波及范围东西宽300米,南北长达7~8公里。
事后人们分析,周城公社的地形是发生龙卷风的主要原因。周城公社北面高,南面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产生的大风,从北方永寿一带的黄土高原迅速南下的过程中,经过漠西公社西北的缓坡和新阳公社的平原,到达周城北面的高地,再次加速,冲到周城的部分村庄后,受到房屋、树木等障碍的阻挡,被拦截,在周城一带高速旋转,形成风柱,气流越来越快,就产生了龙卷风。
2、慈母村:慈母村位于乾县周城乡南8公里处,村西有丁兰与母之墓,曾出土铜镜一面、陶罐两个。关于慈母村名的由来一直有许多不同版本,但都与这个叫做丁兰的人有关的传说。丁兰刻母,为二十四孝之中唯一的一个能由不孝转为大孝的典故,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更大。关于“丁兰刻母”的传说,国内流传着各种不同的版本,虽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在丁兰刻木奉母这一基本内容上大体一致。
【版本一】:东汉时期,乾县有个叫丁郎的年轻人,父亲早逝,只剩下一位年迈的老母亲,丁郎脾气粗暴,素不孝母,经常对母亲张口就骂,抬手就打,他母亲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一天,丁郎去田里耕作,无意中看见树上几只小乌鸦正在反哺一只老乌鸦,丁郎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他如梦方醒,联想起自己的老母亲,风烛残年,忍饥挨饿、步履艰难的送饭,自己不知母恩,反而暴虐老母亲,一时间苏醒的良心处在前所未有的深深的自责之中,懊悔不已。时值中午,其老迈母亲送饭来迟,丁郎见之,急忙扑向母亲,意欲磕头悔罪,其母以为丁郎嫌她送饭来迟,又要打她,连惊带怕,心灰意冷,一头撞死在了古树上。丁郎一见,更加懊悔,遂用古树刻了一尊母亲象,终日侍奉。从此乾县该村就改名为“慈母村”。
【版本二】:据《通志》记载:“丁兰,汉孝子,河内人,寓居平陵。”后来不知什么缘故,丁兰来到乾地。清《乾州志稿》记载:“吴山下有丁兰宅。”但遗址无考。此地却有“丁兰刻木”的传说。村西有丁兰与其母之墓,曾出土铜镜一面。
传说东汉时期,乾县有个叫丁兰的年轻人,父亲早逝,母亲更是疼爱他,倾尽心血,对他的衣食起居无微不至地关怀。丁兰在母亲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年迈体弱。成年的丁兰脾气粗暴、素不孝母,经常对母亲张口就骂、抬手就打,他母亲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一天,丁兰去田里耕作,无意中看见树上几只小乌鸦正在反哺一只老乌鸦,丁兰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如梦方醒,联想起自己的老母亲,风烛残年、忍饥挨饿,步履艰难地为自己送饭,自己却不知母恩,反而暴虐老母亲,一时间良心觉醒,陷入深深自责之中,懊悔不已。时值中午,其年迈母亲送饭来迟,丁兰见之,急忙扑向母亲,意欲磕头悔罪。其母以为丁兰嫌她送饭来迟,又要打她,连惊带怕、心灰意冷,一头撞死在了古树上。丁兰一见,更加懊悔,遂用古树刻了一尊母亲像,终日侍奉。
有一次,丁兰的邻居张叔酒喝醉了,对着丁兰母亲的木刻像吐口水谩骂,并用木棍击打木像的头,丁兰知道后气愤异常,不能自持,拔剑刺杀了张叔。官吏赶来捕捉丁兰,木像不禁流下了泪水。村里人无不惊异,为丁兰母亲生前死后的慈悲情怀而念念不忘、感叹不已,从此,该村就改名为“慈母村”。
【版本三】:丁兰,据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怠慢。久之,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的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竟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垂泪,问之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3、古寺庙遗址:
羽茅山庙遗址:位于周城乡慈母村以南700米,漠谷河由东北向西拐弯处沟底台地上,南距“四七七”工地公路10米,面向河流,背靠北岸。遗址范围东西36.5米,南北25米。仅存明建水井一口,倒塌破窑四孔,其中一孔窑内有壁画残迹。遗址内可见大量残砖块和残布纹瓦片。明代始建。
海潮院遗址:位于周城乡南寨村北约500米处,西临大路5米,东距宝鸡峡五支渠1000米,东北距周城乡政府2000米。遗址范围东西55米,南北75米。1983年地下水上升时,该院遗物全搬走,现留院墙基础,四周为农田。内有石羊一对,残华表一通,有一块相传为镇压海眼的铁石,现不存。始建于清。
4、在慈母军王村有槐树1株,距今400年。
三、近现代名人录
1、何士举(783~841),字佐唐,京兆府奉天县慈母乡王赵村(今乾县周城乡王赵村)人。祖父何恩,为平民,父亲何岸,做过大理评事。何士举幼时好学,胸怀大志。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从政,在皇室禁营供职。宪宗元和三年(808),授官左羽林正虞侯。不久,又升为右神武军衙前将。元和五年(810)升副将,一直到长庆年间。长庆四年(824),穆宗在南郊行检阅礼,士举主持军务,军马整肃,无不钦服,即升为正将。敬宗即位后,何士举被任命为大将军兼兵马都知,训练军队,军纪严明。每到之处,秋毫无犯。宝历三年(827),率领军队为敬宗修筑庄陵,他善于用人,手下的人乐于听从他的指挥。文宗开成初年(836),官拜太子宾客。至五年(840),又升为通直。武宗会昌元年(841)卒,享年58岁。会昌三年(843)迁葬故里。
2、宋晓飞,1960年出生,乾县人。绝技大师、著名表演艺术家,毛泽东特型演员。现任陕西西部艺术团团长。曾获得香港国际《金紫荆花奖》红色经典艺术大赛最高奖,新加坡世界《金狮奖》最高奖,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追梦,从农家子弟到知名绝技演员》
3、革命烈士
段宏福,周城乡人,1920年2月6日生,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革命,同年在抢渡泾河中牺牲。
王振德,周城乡人,1923年生,中共党员,1950年10月参加志愿军,任副班长,在剿匪战作战中荣立二等功一次,1952年6月4日在战场失踪。
王万春,周城乡人,1926年生,1950年参加志愿军,任副班长,1958年12月在朝鲜金城堡战斗中炸敌碉堡时牺牲。
董志华 ,周城乡人,1941年7月18日生,共青团员,1957年6月入伍,1960年在西宁市大堡子打靶中牺牲。
董松林,周城乡人,1944年生,1966年3月入伍,共青团员,1968年5月12日执行任务时因车祸牺牲。
胥志强,周城乡人,1958年7月生,共青团员,1976年3月入伍,1977年5月5日在新疆胜库段铁路施工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