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权被司马懿篡夺冤不冤?看看大将军曹爽的上位之路就清楚了

曹魏皇权旁落的起点,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在公元249年发动的 “高平陵政变”,诛杀了曹魏皇室的代表人物、大将军曹爽。但事情的主因,却是魏明帝曹叡在临终托孤时,选择了一个外强中干、志大才疏的曹爽和一个足智多谋且心怀鬼胎的司马懿。

曹叡并非一个昏聩平庸之辈,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识人用人,颇有主见和手段。他23岁继位,很快就独掌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其父曹丕精心为他选好的几个托孤重臣,几乎形同虚设。只是轮到曹叡自己病重托孤时,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让弥留之际、力不从心的他,一失足成千古恨,葬送了曹氏几代人打拼的大好江山,为司马氏做了嫁衣。

曹叡病重时,司马懿刚刚平定了辽东,为曹魏立下了盖世奇功,被派往蜀汉前线镇守关中。36岁的曹叡,没有亲生儿子,只有一个继子,齐王曹芳才8岁。忧心重重的曹叡,临时委任自己的亲叔叔、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怀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佐朝政。曹叡的这份托孤人选,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曹宇从小就与曹叡来往密切,感情深厚,为人恭顺温和,很有谋略。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曹操的养子),都是皇室宗亲,可以确保曹魏皇权万无一失。

但是,这其中却有一个小情节,或许曹叡并不知情。夏侯献、曹肇两人,与曹叡身边的两名绝对亲信,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不和。刘放与孙资也算是曹魏皇室的老人了,很早的时期就在曹操身边做秘书和参谋工作。曹丕即位之后,两人仍然受到重用,掌管着朝廷的机要文书。曹叡对两人更是格外的恩宠和信任,给两人加侍中、光禄大夫,并分别封方城侯和中都侯。对于没有任何战功的文职参谋秘书,能得到如此的待遇,足见皇帝恩宠之隆重。

夏侯献、曹肇作为皇室宗亲,皇帝对两个外人如此重用,心中难免有些看法和不满。不但是他们两个,连四朝元老重臣蒋济也看不下去,为此专门上书给曹叡,对皇帝讲了一大通道理,大意是说:皇帝不可以过于亲信身边的人,皇帝的身边的人权力也不可以过于集中,否则就会被危及皇权。但是曹叡不听。

对领导身边的亲信心中有不满和不服气的想法可以,但是轻易表露在脸上,或许直接说出来,就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但是,身为武将的夏侯献、曹肇,却想不了这么多。

曹叡病重,作为托孤的后备人选,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和秦朗五人,早就住进了皇宫,随时等待皇帝的召见,最后托附大事。皇帝曹叡还没死,辅政大臣的名分还未到手, 夏侯献和曹肇很有些骄傲了,自己俨然就已经是辅助大臣手握权柄了。一天,宫中一棵大树上几小鸟只正在鸣叫,两人借题发挥,指着鸟儿骂道:看你还能活几天?宫中多耳目,两人指桑骂槐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刘放和孙资耳中。两人后背直冒冷汗,惊恐不已。心想,如果这几个人真上台当政,我们俩还有活路吗?于是,两人暗中筹谋。

曹宇为人忠厚,没有私心和权力欲望,担任辅政大臣,对他来说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所以,当皇帝托付大事时,曹宇非常诚恳地推辞,让曹叡另寻高明。病情沉重的曹叡,却没能理会自己这位亲叔叔的心思,他此时应该做的是,用亲情打动,用家族兴旺的责任激励。但是曹叡却很不理解,别人都是争着要权,给你权力还推三阻四的,曹宇到底是什么意思呀?自己想不明白,曹叡就问身边的两名亲信刘放和孙资,“燕王这是没有责任和担当吗?”刘放与孙资一想,机会来了,连忙回答道:“燕王不是谦虚推辞,他是自知没有这个能力担当大任呀!”这话就严重了,小人一句话就将忠心耿耿的燕王给彻底否定了,没有能力这是致命伤,如果强行推上高位,就是误国呀!

曹叡只能接着问,“谁可担此大任!”刘、孙两人等的就是这句话。“曹爽可以,再加上司马懿!”为什么要推出曹爽呢?真是因为曹爽很有能力吗?不是,是因为曹爽刚好在皇帝身边,不推他,刘放和孙资的阴谋把戏就玩不下去,将曹爽推上去,让他也从中获利,也就不会坏刘孙两人的好事了。

曹爽有能力担当辅政大臣吗?皇帝曹叡深表怀疑,他很不放心地再问了一句,“曹爽真有这样能力?”旁边跪着的曹爽,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只是五名辅政大臣其中之一,天塌下来,有排名第一的燕王曹宇顶着。突然将自己推在最前面,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气,吓得汗流满面,连话也不敢说了。基于长期以来,对刘、孙二人的信任,曹叡同意了这个建议。但是几天之后,曹叡还是不放心曹爽的能力,又有些动摇了。刘放和孙资一看就急了,曹叡这样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去世,事关两人的身家性命,可大意不得。于是,刘孙两人再次劝说曹叡,并且握着皇帝的手,写了让曹爽接替曹宇担任大将军的亲笔诏书。

对曹爽的能力深表怀疑的曹叡,事后又追加了一道诏书,让沙场老将孙礼,担任大将军长史,专门辅助曹爽。并且写下亲笔诏书,派使者急忙召司马懿进京托附后事。当司马懿来到床前时,曹叡说:“我强撑着不死,就是等着与您见面!”他指着8岁的齐王曹芳,对司马懿说,“我将他交给您了!”并让曹芳抱住司马懿的脖子,很有些刘备托孤时,让几个儿子对待诸葛亮要“以父事丞相!”的味道。临终之际,对臣子大打亲情牌,这是帝皇的无奈和悲凉!为什么不将这一出戏,演在曹爽身上呢?曹叡心中有数,曹爽担不起天大的责任,用他为大将军,只是利用其皇室宗亲的身份,监督司马懿罢了。

曹叡病逝,曹芳即位,手握大权的曹爽,在前期对司马懿以长辈的礼节相待,每逢大事都要向司马懿咨询,不敢独断专行,这与曹爽皇二代的性格特征很不相符。一向骄横狂妄的曹爽,为什么如此谦虚呢?他是真的能力不足,再加上情况不熟,地位还没巩固。

回头再瞧瞧曹爽的成长履历,作为大司马曹真的长子,皇室宗亲的身份,从小就进入宫廷,与太子曹叡关系很好,分别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城门校尉、散骑常侍、武卫将军,说明白点,很长时间担任的职务,就是陪皇帝聊聊天、打打猎,手握实权时,也不过是京城城门的守卫和皇宫禁军的首领,既没领兵上过战场,也没有州郡的任职经历,他的升迁之路,完全靠着大司马曹真的功勋和皇室宗亲的身份。

如此来看,曹爽在“高平陵”政变中的现实表现,也不足为怪,人家原本就没有抗衡司马懿的能力和胆识,也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聪明一世的魏明帝曹叡,临终时选择这样一位草包担任辅政大臣,丢了老曹家的江山社稷,也不冤枉!

继续阅读(剩余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