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姚康明/又到佳节忆拜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姚康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新年,就到了孩子们的狂欢节。除了有好吃好喝好玩儿的,还没有了老师的叮嘱、作业的纠缠,就连平日父母的管束也明显宽松了不少。

记忆中过年时候的天气,多半是大雪纷飞的。村子中,田野里,都是白茫茫的,雾蒙蒙的。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是要放鞭炮的,那散落的鞭炮碎屑,就像洁白宣纸上面泼洒盛开的红梅,更加增添了过年的喜庆。而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戴着厚厚的棉帽,穿着厚厚的棉鞋,踏着厚厚的积雪去拜年的情景,现在想起来,似乎那从口鼻里喷出的一团团“白烟”还在眼前······

差不多打记事儿起,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吃过早饭,我们兄弟仨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先去给爷爷拜年(我没有见过我的奶奶,听母亲说,在我出生的前两个月,奶奶就去世了。)。

爷爷家是前后两排房。前面是大门路和牛栏,后面是堂屋,中间有个大院子,院子东面是厨房和柴房。我最小,却总是跑在前面,我才跨进大门路,就开始嚷嚷:“给爷爷拜年!给爷爷拜年啦!”一边嚷嚷着,一边就小跑地奔进了堂屋。叔叔和婶子就忙着搬椅子、倒茶、找瓜子、糖。但是,最先要做的,就是给爷爷磕头。磕了头,才算拜年,才可以吃东西。父亲说这是规矩。

和叔叔家两个小弟弟玩闹一会儿,就开始去给本家拜年,然后就是挨家挨户去给同村邻居拜年了。等到日上三竿,整个村子都沸腾了!除了老人、女主人在家招待来拜年的客人,男主人和孩子们都出了门。一时间,村子里人声鼎沸、笑语喧哗,拜年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人们还不时的相互招呼着。小孩子们是最活跃的一群。就连平日里很凶的狗狗,也都变得和顺起来,那尾巴就像迎宾的旗子,不停地挥舞着。等到全村的年拜完了,已经是晌午时分,于是家家准备午饭。

下午的娱乐活动,大多是上午就已经眉来眼去约好了的——打牌。固定的场子都是平时爱玩的人家,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场子——打扑克;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场子——斗长牌(牌九)。有时白天不过瘾,还会延续到夜里,甚至凌晨才散场,家里人也不会太责备,毕竟一年中,像这样的放纵,大概也只有春节和元宵节了。

“初一叔,初二舅”。初二去姥姥家拜年也很隆重。头天夜里,母亲就把要带的礼物准备好。姥爷听到我们兄弟在围子外面的喧闹,就已经迎了出来。姥姥抱着我是亲了又亲。当然,规矩是不能少的。姥爷家的供桌旁边靠着一个筛子大小的蒲团,供桌东头有一个一尺半高的木箱子,里面是厚厚的几十本《冯氏族谱》 。于是在蒲团上磕了头,才开始分享姥姥找出来的好东西。稍坐一会儿,就开始挨个地去舅舅家拜年。当然,磕头是不必的了。如果遇到其他几个姨父,那父亲的酒场能一直从中午绵延到晚上,猜拳划枚、老虎杠子,酣战的声浪一波盖过一波。妗子虽然烧菜遭了累,有时还趁添菜的空儿站在桌旁“火上浇油”,让姑爷们“自相残杀”。要是有人不胜酒力,出了洋相,那必然会成为这一年乃至N年后聚会中的谈资。

从初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或许更长,便是“悠大干儿”——族里每家里派一个人,组成一个一二十人的队伍,按着族里出阁姑娘的长幼顺序去拜年。时间长了,也都成了规矩,基本上哪天去哪家拜年也都固定了,除非有特殊情况。那时出门,冰天雪地里多是步行,有时路远就一天只去一家,有时路途方便也会多去几家。每到一处,因为“娘家人”的关系,都会受到最隆重的招待,一天必须吃够三顿才算完美。初到家里,先是一碗腊肉挂面,离午饭还早,说是“先垫一口儿”以解一路劳乏;然后拉开桌子,瓜子花生茶水伺候着,大伙儿打牌的打牌,拉家常的拉家常;到了中午是隆重的午饭,吆五喝六地喝起酒来,有时能喝到半晚上;傍晚临回之前,主家还会再来一碗糍粑茶(酒糟里煮糍粑,或荷包蛋。),礼数才算完。

要是一个村里不止一家这样的亲戚,那扎饭场可就犯难了,没有管饭的就感觉受了冷落被娘家人看不起,难免说出一些伤感情的话来,为了“公平”起见,事先讲明,一年一家轮流着管饭,轮完一遍,重头再来。听大人们说,有个村子里就是因为拜年管饭两家没有商量好,不仅现场动起手来,而且还从此断了来往。

时光总是像村头青龙潭的水,无声无息地悄悄溜走。也不知打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去爷爷、姥爷家拜年,磕头成了我一个人的“专利”。到了最后,也不记得是我上了小学,还是中学了,反正爷爷也不让我磕头了,姥爷家的蒲团也不见了。再后来,去村民家拜年,女主人散烟居然也算上我一份儿了。

这样热热闹闹的春节,现在也只有在记忆中还能回味。村子里的人家十有八九搬到了镇上或者城里,留下的是那些垂垂老矣的鳏寡孤独和日益颓败的老屋,在日益茂盛的村树和野草中苟延残喘。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约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作者简介

姚康明,男,汉族河南省潢川县作协会员、潢川县小小说学会副会长,信阳市作协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员。热爱文学,没事爱码字。2015年开始,有小小说、散文、诗歌等陆续发表在《奔流》《西部散文》《信阳周刊》《信阳晚报》《信阳文学》等媒体。在征文活动中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及县级奖项。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