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除了祭祖,还要牢记“4做3不做”,寓意健康家业兴旺

清明节,这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祭祖节,三月节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庄严肃穆的节日。在清明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

清明节的由来

关于清明节中“清明”二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太子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晋献公的骊姬的谋害,带着自家的部下逃出皇宫,行走至绵山深处,食断粮绝,眼看要介子推要饥饿而死,其中一位名叫介子推的大臣忍痛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烹熟后让重耳吃下,这才使他活下来。

后来重耳返回朝中,掌握政权,成为晋文公,在嘉奖有功之臣时想起了介子推,为了寻找其人,命人火烧绵山,却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烧死。在介子推的背后有个柳树洞,洞中有一团衣服,打开却是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看后非常感动,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葬于绵山,并将绵山命名为介山,复活的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在山上修建了祠堂,并且每年都会在清明这一天都会为介子推扫墓,以示纪念。同时命令全国在这一天忌烟火,吃寒食,来纪念介子推的忠魂,表彰清明。千百年来,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也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在清明节期间,除了祭祖以外,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的风俗习惯与禁忌,这些都是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要了解和传承。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清明节期间,除了祭祖以外的“4做3不做”,寓意健康家业兴旺,一起来看看吧!

4做

吃“寒食”

清明节这一天讲究吃“寒食”,这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怀念。而在全国各地,“寒食”也不尽相同。在上海一带,要吃青团,如今青团已经成为清明节期间必吃的一种食物,是以艾草汁和入糯米粉,包入豆沙馅,或者肉馅等,上锅蒸熟而成。

在山西省清明节要吃“子推馍”,是一种非常有陕北特殊的面食,内部包入鸡蛋或红枣,借助剪子,梳子,镊子等工具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栩栩如生,非常漂亮。

清明期间,客家人要吃艾粄,是以艾草泥,糯米粉以及花生,芝麻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类似青团的一种小吃。厦门地区在清明扫墓以后,全家人要相聚在一起,吃“清明薄饼”。而中国的很多地区清明节还有吃馓子的习俗。众多的习俗也充分体现了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画蛋雕蛋

清明节期间,民间有习俗要吃鸡蛋,寓意一整年都健康平安,同时鸡蛋又寓意着圆圆满满,多子多福,家业兴旺。当然这也与吃寒食有关,由于不能开火做饭,要提前准备食物,古代食材又少,煮鸡蛋则是清明期间最合适的食材。除了吃鸡蛋以外,还流传着画蛋和雕蛋两项传统活动。画好的鸡蛋五颜六色,可以继续食用。“雕蛋”一般只供欣赏。

踏青游玩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此时正值春暖花开,除了扫墓以外,踏青游玩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这也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习俗。游玩期间有很多经典的项目,比如有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牵钩(古时拔河),射柳,斗鸡等,在梧桐,乌镇等地,清明节期间还会举行盛大的蚕花会,届时会迎蚕神,摇快船,打拳,龙灯,唱戏等活动,场面非常热闹。

插柳植树

清明节正值春天柳树发芽的时候,而柳树又被认为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清明期间,民间流传着折柳,插柳,戴柳的习俗,人们将柳枝折下,变成帽子的形状戴在头上,来祈福辟邪。当然现在要爱护树木,不能随意攀折柳树,就不建议大家进行这项活动了。

清明期间,还流传着植树的风俗,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而且清明节前后,雨水渐多,温度升高,植物的成活率也比较高。这个时候,父母不妨带上子女到野外种上一棵小树,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给他们讲解清明节的来历以及爱护植物的重要性。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3不做

清明节孕妇小孩不扫墓

在我们老家,清明节是允许女人去扫墓的,而孕妇,小孩以及体弱的人更是不能去的,墓地多为阴森之处,对于弱势人群的身体容易产生影响。

清明节不探亲访友

虽然现在清明节为法定假日,多数人都会有假期,但是清明节当天不能探亲访友。因为清明节是祭祀先祖的节日,探亲访友是不吉利的。

清明节不买鞋

由于鞋与“邪”同音,在清明节是不能买鞋子的,否则会带来不好的运气。所以买鞋要错开清明节当天。

   公号ID : lishigush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