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我要吹爆这本神书!
读完这本书,将会刷新你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高级套路。
最近堂主的读书群在举办共读活动,这次选的书豆瓣评分8.7分,是一本非常硬核叫《为什么》副标题是: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
古代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下雨的时候会电闪雷鸣?
天天这么烦恼也不行啊,于是他们就创造出了神,制造出一个因,下雨是因为龙王爷布雨,打雷是因为雷公敲锤子,闪电是因为电母在控制。
这个解释问题的方式,却证据了古代人类的精神世界,哪怕是一个想象的因果,只要把问题说通就行。
现在人都知道这个是迷信,但是我们依然活在因果思维里,凡事如果找不到一个原因,面对无法解释的现象,还是会感到恐惧难受。
1、相关不等于因果
凡事都想有个解释,这个问题好像只有人类在烦恼,其他生物就不会担心这些看不到问题。
在因果科学的知识演化中,最大的一个进步,就是让我们明白了“相关不等于因果”。过去理解的因果,什么原因得到一个结果,这里面充满了必然性。
这两个区别说起来,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真正能灵活运用的人并不多。
比如,大柱子和二栓子两个人,听村长说要努力就能成功,于是大家都开始去努力,结果却只有大柱子成功了。二栓子就很生气,去村长家闹,你不是说努力就能成功吗?为啥我没成功,隔壁大柱子却成功了。
村长支支吾吾不知道该咋解释,后来他跟村里的老师请教,才明白原来相关不等于因果。
但是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并没有或者说并不够,这个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没有了过去的因果关系,就等于失去了必然的承诺,什么事都变得相关,可能的,大概的。
再也没有机会像过去一样,天气大旱只要跑去龙王庙求雨就行。
我们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释放出一个更大的问题,以前一切都是神在操控,虽然每个人生活不容易,起码还有一个冤家能找。
现在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再也没有过去那样清晰的因果关系,人从此失去了对事物的掌控感。
过去的因果关系是简单的,明白了相关不等于因果,社会变成了更复杂的世界,有时候建立因果关系非常困难。
我们打破了因果的牢笼,却又被相关性困扰,还好现在人对因果关系这个问题的理解取得了突破式的进步,可以说是发生了一场“因果革命”。
这本书,就是向“聪明的外行”介绍关于因果的学说。
2、为什么要问为什么?
就是因为人总是问为什么,把最初那个保护认知的简单因果世界打破了,打破之后发现世界并没有变的清晰,反而变的越发复杂起来。
每个人都会问“为什么”,那为什么要这么人研究“为什么”呢?
通过简单归因,可以让你更快的理解现象,但是这个简单却阻碍了你进一步了解真相。
比如, 有一种催发剂很贵,但是你大量研究后发现,有些人用了之后确实长出了头发。你能说这个要有效吗?还是因为人本身知道自己脱发,而改变了作息时间长出的头发呢?
你对现在的工作很不满意,想要换个公司,你应该换吗?到底是你现在的公司不行,还是你自己的处事能力不行?
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结果是这样的,我们想知道这件事儿的*缘故*。
回答为什么,就是要找到一个因果关系:一定是因为某个因素,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找到因果关系,才算理解这个事儿是怎么回事儿,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改变这个事儿。
不能看到脱发,就马上跑去买个头套,也不会不想工作就马上辞职。
我们希望世界变得简单一点,但是现实世界异常复杂,很难判断一件事发生的缘故到底是什么。也有可能就这么随机的发生了,也可能是很多件事一起触发的,那些你以为的原因,恰恰可能根本没关系。
是不是很难受,在你难受的时候,就是最需要学习的时候,也是拓宽认知,了解问题真相的时刻。
3、三级因果思维
学习知识有个基本规律,从简单到丰富进阶,开始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类信息掌握的更加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比如,地球上有70亿人,这个是最远距离的信息,靠近靠你会发现,里面有男人女人,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不同语言,又可能细分出很多类型。
而今天要介绍的是最新的三级因果思维研究成功。
第一级思维叫“观察”,是通过数据分析做出预测。
你的生活经验表明太阳下山后天会黑,所以下次最好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家,这就是观察思维。
观察是寻找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观察就是积累经验。
所有动物都有观察思维的能力。
比如,把香蕉挂在高处,猩猩会把箱子搬到一起,站在箱子上把香蕉取下来。
观察思维已经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远远不够。
第二级思维叫“干预”,是预判一个行动的结果。
干预是对观察到规律的预测,通过对规律的掌握,预测下一步规律的进程。
比如,你朋友在家宅着打游戏,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如果没有人叫他,可能一天都不出门。
但你你干预了他的行动,主动约他出来吃饭聊天,这样就对他的行为进行的影响。
你主动约的行为,就可以对朋友的行为产生干预。
想知道结果,最好的办法是做实验。
朋友能出来吗?你只有打电话约了才知道,只有去行动测试才是主动的干预。
其实生活中,我们一直都在做干预动作。
摆摊卖衣服,好像挑选的人不多,到底是加大吆喝的力度,还是来一个打折促销呢?
以往的经验可以给你一些提示,但干预动作的结果到底会怎样,你需要更高级的判断。
第三级思维叫“想象”,是对以前发生的事儿的反思。
如果我当时是那么做的话,现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我现在上班赚不到钱,要是我当初去另一家公司,现在的工资能有多少呢?
你问的是一个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这叫反事实分析。
我们通过对从未发生的事进行反思,虽然是假的,但是对这个想象中的情景进行思考,一样可以得出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会假设,我们能想象不一样的可能性,我们才是高级动物。
你现在没怎么读书,但是你可以想象,如果你多读书努力学习,你的生活会怎么样。
能想象没有发生的事,就说明你能对以前做的事做出反思。
能反思,你就可以想办法改进。是因为我们会反事实的想象,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这三级思维,代表三个问题 ——
1.这件事儿发生了,那件事儿是否也跟着会发生?
2.我采取这个行动,会有什么后果?
3.如果当初我没有这么做,现在会是怎样的?
回答第一个问题也许只要验证就行,回答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你需要因果模型。你需要知道什么导致什么。
有了因果模型,你就能在大脑里做各种思想实验,你就能权衡比较,你就能为未来做计划。
以前天天玩王者,现在开始上班努力,下班学习提升能力。如果你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因果关系,你就能想到,也许平时应该多看点书。
一个问题不懂,我找10本相关的书,读完看能不能弄懂?
这样你就做了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
你没有实际经历过,但是你想象到了。
这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突变,正是因为这个突变才使得人类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