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氏 一 线 家 谱
余 氏 一 线 家 谱
本谱系民国八十八年八月返梅县寻根时所影印。
孔贞公派下十七世孙文秀敬志
余氏世谱序 孙 余靖
原 文
注
余氏之先,出自黄帝之子玄嚣,又三世至弃,掌后稷之官,有功封为诸侯。自弃十六世,至文王昌、武王发、成王诵,封同母弟叔虞于晋。
后三十余世,有苗裔曰由余,因晋后不振,大臣恣横,惧祸及晋身,去晋游戎。戎王任之,出使于秦。
秦穆公问国之得失,对曰:恭俭则昌,骄奢则亡;又论五帝三王盛衰之本。穆公惧,谓内史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由余其圣人乎?奈何我国之安危未定,卿为谋诸!内史廖曰:但预报戎君,缓遣由余,君臣反目在即。迩后戎主累日骄奢,荒于酒色。由余谏不行,遂复归于秦。秦穆公闻由余归,喜而郊迎之,拜为上卿。遂大用由余计策,并国十二、辟地千里,皆由余之力。
寻相秦,而后世之子孙有余瑞,仕秦为中散侍郎,避居河落。厥后两汉、晋、魏、宋、齐、隋、梁之间,流传苗裔,簪缨不绝而禄畀不得继于国史。
至唐开元八年,有余钦为大学博士,居歙之休宁。历数世,至戭者,因黄巢之乱,徙居邵武之光泽。戭之长子曰从,避五季之乱,居韶之曲江;次子曰咸,居洪州之汾宁;又次曰衮,徙居杭州之钱塘。
予即戭之五世孙也。以天圣甲子,登进士第,寻擢集贤校理,与欧阳修同居谏职。斯时也,奸心佞舌充满朝廷,但进不能佐兴唐虞,退不能补过,少挽三代之遗风。迩因点镇广南,道经故邑,享祀余力,特书家谱,以遗后世子孙云。
时
宋仁宗皇佑二年,岁次庚寅,春王月望日,靖安道沐浴顿首书
赐进士第朝散大夫,授工部尚书,充集贤院校理学士,知广州军事兼广南东路兵马都,铃辖经略按抚使、大柱国始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六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刑部尚书,谥曰襄
靖公 字安道 号崇嵩,居于武溪,举
天圣甲子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又赠封刑部尚书
妣林氏,封鲁郡夫人
男长伯庄 殿中氶 早卒,次仲荀屯田员外事,三叔英 大理寺评事
女六人 长 适职方员外郎 郑师愈
次 适屯田员外郎 孙 召
三 适宿州观察度支使 周熊
四 适秘书省校书郎 张惇裕
五 适越州上虞县主簿 张元裕
六 尚幼早卒
孙八人 嗣陆太常奉礼郎 嗣昌、恭皆大理寺评事 嗣光、襄
嗣祖、京 嗣立 皆未仕。
安 道 公 传
余靖公字安道公 号崇嵩 谥忠襄 韶州曲江人,生于宋大宗雍熙时也。登大中祥符丙辰进士,景佑间为秘书令、知制诰、集贤校理,与欧阳修、蔡襄、王素同列谏官。为石正言,蔡襄作三谏诗美之。又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抗谏被谪,人称四贤。蔡襄又作四贤一不肖之诗。故曰:名高三谏、望重四贤。屡言边情,三使契丹,又为广帅十年不载南海一物。于是声望蔚然,中外咸以忠廉称之。故广州八贤堂,入公木主祀公,令有司春秋致祭。又立有武溪书院为公祠,祀公。予相距数百载虽未亲炙其人,然其砥砺志节,立名昭垂史册,斑斑可考。
兹余氏合修宗谱,列先生赍公行述,嘱予为传,咸啧啧称公,忠孝廉节弗衰。予所览史册,遥遥相证,以视世之碌碌庸流,其相去不啻霄壤也。谥曰忠襄,岂或过欤。
时
永乐十九年辛丑岁孟冬月 吉旦
赐进士及第
钦点翰林院修撰 曾鹤麟撰
孝子曰从公传
予生也晚,与公之后裔,居我粤齐昌者,累笃世谊,得述其先代而知为唐光化时人也。砥节立名、光昭史册,早巳照耀人心目之间。兹届公族,重葺家乘。董事者乞为之传。予阅其世,次公之父戭公,由闽迁粤之曲江,为始祖公。祖德宗功、积而弥昌,其所为拓先人之绪,开后嗣之统者,靡不尽善。故厚德发祥,笃生于公,聪慧过人,好学工书,授国子学。出入恭敬,力行孝道,冬温夏凊,昏定晨省,乡里争闻于上。奉
旨旌表建坊,坊额挺秀,而公之后嗣,人文迭起,蔚然人望。其丕承光大者,正未有艾也。公之名传千古矣。予相距有年,虽不获其人为亲炙,犹幸得传于公之后裔者,叙其大概也。公如可作也,其然吾言也哉!公讳曰从,字源清,东粤曲江人。
时
嘉靖十一年壬辰岁孟冬月 吉旦
赐进士及第
钦点翰林院修撰 林大钦撰
谱例八则
一.近世家谱,皆仿欧苏。兹予余氏原流,自由余公受姓,传至五十三世戭公,用瓜藤一线吊下,名曰纲,遵修欧法。
一.戭公上溯列祖之兄弟略详,而各分支派及支脉迁居各地者,未能尽载。兹戭公一脉书载详明。以下俱有直图,名曰目,遵修苏法。
一. 安行公及文兴公(即一贯公玄孙)、孟瑢公、天庠公历修余氏宗谱最为简当。一世书首行,二世书二行,三世书三行,接续书去。若分房,必长房书完,然后书二房,次序而书。一书[泒]名,二书讳,三书字与号,四书履历,五书生殁葬所,六书婚娶某氏,七书生子几人。非亲生,书嗣子某名,明有后也。以其子即在本生父母,下书第几子某名,继嗣于某,不忘其本也。无子者,未书生子,以便观览。
一. 书婚配。初婚书娶,再婚书继娶,若妾书副室。总书生子几,皆明有后也。如夫死有子,出嫁,不书生殁,义与夫绝也。犹书某氏出室。
一. 老谱生平殁月,无关紧要。兹修此谱,详者载之,未详者略之。即已载字迹,不能详核庐实,未便妄载兹谱。忠孝节义科甲仕宦,必有实迹可传,方载入谱,以为后人劝,若近于扬颂铺张者不。
一. 世谱由公一世以下,至五十二世,悉遵旧赞,为泒行衍传,取载大字。至戭公以下,悉以原名载大字,亦遵安行公泒行诗衍,传为行名,列于大字之后。又以泒行,列于世字之下,以明览谱者之眼目也。
一. 前代各处开基鼻祖,多称一世祖也。考溯源流各称一世,参差不齐、艰色尊卑上下,紊乱不分。兹谱无论各遵某公一世,悉以泒行递衍而下,则尊卑上下,不已彰明较着矣。但此谱各录世泒,捐修者方能详修,其余未及载明者,因用费浩大,未便轻举。
一. 谱中名讳,间有字犯 庙讳御名。凡前代已故者,难改墓碑,照科名场条例,或以同音字代,或阙字画字,近尚存之,人概行易,以昭敬避。
附 余咏公奏改正归宗状
唐议郎国子监丞余咏 余氏本姓状 臣咏先上元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于光顺门献状,未蒙进上。臣本夏禹康氏之苗裔,长承其本姓,次宰为顾氏,次空为余氏。臣即空之后,祖封于晋。大宁元年,奉
帝敕云:余氏训我,于理不顺朕心,遂改为余氏。臣咏薄读坟典,忝登仕籍,有误居官,失姓数百年。臣所授官,亦作余氏。向北遂为余氏,向南遂为余氏。畲字与蛇字同音,相属有咀啮毒,殆非所宜称,污辱先人莫此为甚。伏乞
圣慈与臣改归本姓,应臣归宗,免墬祖祀,永荷 国恩隆遇,恳闻
御批 允敕依奏 上元二月十一日奉敕改正归宗
一、六安余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