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江南春
这是画家杨明义(1943-)笔下的一组水墨江南,清新典雅的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江南的水色光影里......
要说当代描画水乡的作品,杨明义先生画得好、画得早。他生长于姑苏水都,晨昏阴晴的景致在他信手拈来都能成篇;他先攻木版水印后取水墨手段,就水玩水、多年的浸润自有种种心得,画味温润清爽,品来如同江南的新茶。我们来看看杨明义在水乡的素材、水墨的旨趣之间是怎样两相调理的。
近十多年来,描绘水乡风光的作品那在风景画中为数甚多,其中出现以高丽纸兼水粉烘染的画类,更有据实景创制的油画,均为五、六十年代所少见,前者富丽,后者逼真,确为江南风景画添出新的种类何生机。然粉画的滞,油画的重,似乎于水乡景致特有的清淡空灵中缺了一层内在的缘分。
早在70年代,杨明义即嘱意水墨工具抒写水乡情怀,他第一步就从材料性能上找寻简捷而适切的语言。水乡多水多雨,是江南的魂魄;水墨恣意流变,是国画的精要;二者本不是一回事,却因“水”的姻缘,由杨明义擅自在纸上作媒,使之嫣然化作吴地山水阴晦湿润的气候,烟波迷离的视野,以及阡陌纵横舟船往来的江南生活景观。
他的用水,一如暮春时节的雨意弥漫,淹然渗透纸背;他的用墨,属随类赋彩的性质,不能作单色看,因江南的阴云,民居的屋瓦,水面的渔舟,其本色与基调均天然接近墨色,含蓄着“乌”与“青”色的况味,再经画家在墨痕中点缀春草青苔的薄绿,村姑鲜艳的衣巾,更反衬了作为基调的墨色的色彩感。传统山水国画未有半是市镇半是村野的水乡题材,水墨宣纸的渲染性和墨与色的暗示功能,遂自然而然在这一题材中觅得协调发挥的契机;姑苏人杨明义的乡怀与技艺倘佯在水乡和水墨之间,诚可谓得其所哉。
自然,这位水乡诗人间接承袭着当代水墨画的流风何影响,我们老一代“新”国画家尤其是林风眠先生的丰富遗产中,早经领略到别开生面的水墨语言。用这种语言状物表意的一整套手法与传统中国画笔墨原理大异奇趣。但江南题旨 在林风眠画中只是轻微的依托,既不涉可指的地方风景,更不是可游可居的人间:那是意念中的景象,是笔与墨的冶炼。
文革动乱时期,他也未曾稍有自弃。某日中夜他被姑苏城武斗枪声惊醒,室中月光如水,他居然起身用黑白水彩就着月光描写宁静的书房,画面质朴幽静,没有颜色,只见心情。
这么美的江南水乡,你喜欢吗?你还想要知道哪些关于艺术的信息,请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