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66

汗为心液,睡觉出汗,就是心液外流
今天这篇文字,我给你聊聊睡觉出汗吧。
睡觉的时候爱出汗,睡醒了汗止,这个叫盗汗。我以前在文章里多次说过了。
如果一个人,阴虚有热,热邪迫津外出,会形成夜间盗汗。这样的人,往往舌红,少苔,脉数。有的人可能伴随诸如耳鸣、腰酸、手脚心发热等现象。这个时候,滋阴清热的办法较好。
如果一个人,痰湿弥漫,阻滞三焦,影响了营卫之气在肌表的输布,也会盗汗。这样的人,往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可能伴随诸如肢体肥胖、胸闷、恶心、四肢沉重、乏力等现象。这个时候,以化痰除湿,清利三焦的办法调治。
当然,也有的人属气虚,或者属阳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今天在这里,我想跟你聊聊,关于心气心血不足,导致心液外流所形成的盗汗。这个情形,也是生活中多见的。
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吧。
我当初跟师学习,随老师到农村做医疗支援工作的时候,遇上过一个农村妇女。
这个人,当时42岁,主要的问题,就是晚上睡觉爱冒汗。早晨醒来,枕巾、内衣肯定是潮的。有的时候,连被子也微微泛潮。
她和家人一起来到我们办公室。患者上来就对我师父说:“你来帮帮我吧,我更年期太严重了,爱出汗”。
我老师就说:“爱出汗,一定是更年期吗”?
患者答:“那我这个岁数,身体有个不舒服,可不就是更年期吗”?
我老师摇头否定,告诉她,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安在更年期的头上。
接着,他老人家仔细诊察。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弱而偏数,苔薄白,舌质淡,形体看上去有点消瘦,面色不好,发黄,自述白天偶尔头晕,心里慌慌的。也许是因为这个盗汗闹的吧,整个人白天的时候手脚没力气。无论什么活,干一点就累。
这时候,患者家属搭话了。原来,此患因为总盗汗,她有些疑神疑鬼,非说自己更年期来了,弄不好就要得大病。有的时候,她坐在床上,自言自语,说自己以后万一没了,孩子该咋办。整个人看上去有些精神恍惚。
了解到这些以后,我老师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黄芪、茯苓、半夏曲、当归、茯神、川芎各15克,远志、肉桂、柏子仁、酸枣仁、人参、五味子各8克,炙甘草12克。所有这些,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我老师嘱咐说,眼下这个情况,和盗汗日久,心神受伤有关系。这就是心液流失太多了。不要紧,用这个方子,好好补一补,很快就会好起来。
这时候,患者还是有些疑虑,问:“我还能活多久”?
我老师笑着说,放心吧,按你的岁数,我肯定走在你前头。但我现在还硬实着呢,再来几十年没问题。
对方一听,笑出来了。
结果,这个患者就回去用了。大概用了七八剂的样子吧,患者夜间盗汗这个事儿果然有了很大缓解。接下来,再投七剂,诸证悉平。患者不但夜里不出汗了,白天精神状态和体能都有所恢复。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呢?
等这个患者最后一次来开药之后, 我老师就和我聊起来了。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心气心血不足导致的。
你看啊,这个人,脉象细弱,舌淡苔薄白,面色又萎黄,形体还消瘦,肢体无力,头晕心悸。这不是典型的气血不足吗?哪里的气血不足?答案是心。心中气血不足,所以她心慌。心中气血不养心神,所以她精神恍惚、疑神疑鬼、自言自语。所以说,从整体看,这人的问题在于心中气血亏虚。
这个状态,为什么会导致盗汗?你看,心中阴血不足,她就容易生内热。患者脉象偏数,是有热的表现。热邪迫津外出,就会形成多汗。到了晚上,患者体表卫气薄弱,运行于内,肌表汗孔不得固摄,这就让津液有了化汗而出的机会。再加上患者本身心气不足,敛摄津液的功能不强,于是这个汗出起来就没完没了,盗汗严重。
津液这个东西,和血是同源的,可以互相转化。而血的生成和输布,又恰恰源于心。于是汗水作为津液的表现,就被古人看作是“心液”。“心液”流失太多,血的生成受损,会进一步加剧心中阴血的亏虚。而心血不足,又会加剧虚热内扰之态,以及心气的不足。就这样,患者体内展开了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就得补益心气心血,安定心神。心气心血足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盗汗。同时,心神得到心气心血的供养,它就安定下来,患者也不至于胡思乱想、精神恍惚了。
那怎么操作呢?我老师用的是养心汤。咱们再看一下——
黄芪、茯苓、半夏曲、当归、茯神、川芎各15克,远志、肉桂、柏子仁、酸枣仁、人参、五味子各8克,炙甘草12克。
养心汤,是中医里头的一个安神剂。我后来特意查阅了一下,发现我老师用的几乎就是养心汤的原方。这里头,黄芪、人参、炙甘草补气,当归、酸枣仁、柏子仁、川芎养心血。这是治疗的主要基础。在此之上,茯苓、茯神、远志、五味子安神,半夏和胃消食,配合黄芪、炙甘草健脾。最后,来一个肉桂,可以温阳,促进气血的生长。这就是基本意图。
总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补益心气心血、安神宁心。
实际上,同样是补益心气心血,还有一个类似的方剂,叫做归脾汤。归脾汤用在这里,行不行呢?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肯定不理想。因为和养心汤相比,它养心安神的作用差一点。相对来说,在治疗心气心血亏虚,伴随神志恍惚明显的病人时,医家往往用养心汤。也正是因为看到了上文患者明显的心神不安之态,我老师才耐心劝解,拿自己当靶子,让对方开心。这些其实都是治疗的一部分。
从那以后,我也就学会了——夜里盗汗,有气血不足、心慌心悸、脉细弱偏数的特点,还总喜欢胡思乱想的人,用这养心汤化裁,比较好。这个经验,在我以后的人生岁月里,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现在,我把这个写出来,供你参考借鉴吧。
正如我开篇所说的,夜里睡觉爱出汗,原因很多,需要辨证施治。上文所述的,也不过是因由之一。因此,非专业读者,务必要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切勿盲目套用。你要真是因为阴虚有热、心火偏亢导致盗汗,用养心汤反倒不好。不顾实际情况而乱用方子,是不对的。我这里给你讲的,是道理,是知识,而不是在给你开方子。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中医这门学问,博大精深。但是只要你钻研进去,就会发现,很多事情是一通百通的。如果你也喜欢这门学问,就常来文老师这里坐坐。我们聊聊天,共同进步。
湿热堵肛就是痔疮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痔疮。
读者朋友,你别以为痔疮不雅,难登大雅之堂。
我跟你说,就是这个痔疮,差不多支撑起了现代医学的肛肠科。当然,肛肠科治的病,远远不止痔疮这么简单。但是,就最初而言,肛肠科里最常面对的病,就是痔疮。对痔疮以及其他肛周疾病的研究,是肛肠科发展起来的重要支撑。
好了,不说闲话了。我给你讲讲,民国的大医们,是怎么治疗痔疮的。
说谁呢?说张山雷。
这个人,生于1872年,卒于1934年,是江苏嘉定人,即今天的上海人。他是因为母亲患病,才自觉开始学医的。后来,他在上海行医,待人谦逊,对患者负责,所以一时间好评如潮。此人后来又投身中医教育事业,为中医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有这么一回,张山雷遇上一个人,姓吴。什么病啊?就是痔疮。他的痔疮,肿痛不堪,大便干结。脉弦,舌根苔黄腻而厚。就是因为这个痔疮,此人坐卧不得。来找张山雷的时候,是被人抬着来的。
见到张山雷以后,此人愁眉苦脸。
张山雷,则不紧不慢,写了一首方子。但见——
知母二钱,黄柏一钱五分,怀牛膝二钱,茵陈五钱,玄胡粉一钱五分,槐花米二钱,柏子仁三钱,白鲜皮三钱,萆薢三钱,薏苡仁三钱,玄参二钱,银花四钱,丹皮一钱五分。水煎服。
这里头的一钱,基本等于现在的三克多一点。
结果,患者用药以后,效果非常明显。不但痔疮肿痛大消,大便也跟着软而通畅了。
这里头,体现了什么治疗窍门呢?
读者朋友,我希望您能把张山雷的这个配伍记下来。我个人认为,它即便是在今天,也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
首先,我想告诉你,痔疮这个东西,中医认为是湿热之邪蕴结于肛门,换句话说,患者的肛门,是被湿热之邪“堵上了”。
现代医学认为,痔疮的出现,主要就是血液循环障碍的体现。它是人长期站立、直立行走的结果。但是,同样是直立行走,为啥有的人痔疮特别严重,有的人痔疮很轻,甚至没有痔疮呢?
这就要看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体质特点了。如果一个人,体质偏于湿热,或者摄入的食物偏于厚腻,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体内,有湿热之邪蕴积。湿热之邪,肯定会伤阴的。所以,这类人的大肠,容易变得燥热,这就形成便秘。同时,湿热之邪,下注肛门,阻滞气血运行,并且熏蒸局部,这就引起痔疮的肿痛、瘙痒甚至出血。而大便的燥结,又加剧了气血运行的失常,这就令痔疮进一步加重。于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痔疮的发生和加重就不可避免了。
你看张山雷医治的这个患者,脉象皆弦,而且舌根部苔黄腻,同时大便燥结,这很显然,就符合湿热蕴结、大肠津亏燥热的基本辨证要点。
那好,既然如此,我们要做的事情就两个。一个,是清利湿热。另一个,是润燥通便。
你再来看看张山雷的方子——
知母二钱,黄柏一钱五分,怀牛膝二钱,茵陈五钱,玄胡粉一钱五分,槐花米二钱,柏子仁三钱,白鲜皮三钱,萆薢三钱,薏苡仁三钱,玄参二钱,银花四钱,丹皮一钱五分。水煎服。
这里头,清热利湿的事儿,基本交给茵陈、萆薢、薏苡仁。润燥通便的事儿,基本交给玄参、柏子仁、知母。这两队药,是治疗的结石。
在这个基础上,黄柏和白鲜皮用于燥湿清热,槐花米、丹皮和银花用于清血热。怀牛膝能引热下行,活血化瘀。最后用延胡索行气止痛。
可以说,这个配伍,从用药上十分周正,照顾到多种角度,体现了缜密的思维过程,有值得效法的地方。因此 ,我个人将其看成是治疗湿热下注、肠燥津枯便秘的标准参考用方之一。所以我给大家科普出来,供您参考。
当然了,便秘这个事儿,病因病机还是很多的。有些人,不是实证,而是虚证。尤其是脾虚气弱,不能摄血所致的痔疮,治法和上文所述的完全不一样。一旦用错了,就坏了。所以,我建议,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文中配伍,切不可套用。其辨证要点,如前所述,我不再啰嗦了。
总之,张山雷的这个经验,值得参考。这些民国时期的中医前辈,其用药的思想,组方的技巧,有很多是可以为我们揣摩吸收的。这些都是有养分的东西。
伤寒1日至3日以前,身热脉大,肢体疼痛,汗不出
葱豉汤
【处方】 苍术(米泔浸,去皮,锉,麸炒黄)2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2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1日至3日以前,身热脉大,肢体疼痛,汗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葱白3寸,盐、豉20粒,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疫疠病始得之,头疼壮热。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
葱豉汤
【处方】 葱白2茎(细切),豉1合,蜀椒49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疫疠病始得之,头疼壮热。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
【用法用量】 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顿热服。汗出愈,未愈更煎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伤寒初觉1-2日,头项腰脊痛,恶寒
葱豉汤
【处方】 葱白14茎,豉半合(炒),干姜(炮)1分,麻黄(去根节)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初觉1-2日,头项腰脊痛,恶寒。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良久,投葱豉热粥,盖覆出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牛皮癣方
牛皮癣即“银屑病”的俗称,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皮肤病。
据网上有关数据统计,世界范围普遍约1%到3%的人罹患银屑病。但亚洲地区人群的发病率偏低。1984年的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中国总发病率是0.123%。有研究发现,银屑病会随纬度增加而患病率增加。中国也存在北方患病率比南方高的情况。
西医认为这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不过这种观点也有待于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不过,祖国医学早已对牛皮癣进行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牛皮癣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轻者可表现为几个银币大小的肘膝部位斑块,重者也可以全身皮肤受累。
医宗金鉴记载了白疕的产生机理及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其认为大多是由于风邪客侵皮肤或皮肤血燥不荣所致。所以在治法上,使用去风散风的方法:初服防风通圣散,次服搜风顺气丸,以猪脂、苦杏仁等分共捣绢包擦之俱效。
防风通圣散和搜风顺气丸目前均有中成药,在药店可以购得,猪脂即猪膏,是猪油凝结后白色固态。有的地方可能防风通圣散容易购买到,但搜风顺气丸不一定买得到。其组成如下:
大黄(酒浸,蒸晒九次,五两)车前子(酒炒)山萸肉山药(炒)牛膝(酒浸)菟丝子(酒煮)独活火麻仁(微火焙,去壳)槟榔枳壳(麸炒)郁李仁(滚水浸,去皮)羌活(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早晚各一服。注意方中的剂量是清代剂量,清代一两约相当于请注意换算。
明代王肯堂所撰《证治准绳》记载的方法则更加方便,其记载“遍身起如风疹疥丹之状其色白不痛但搔痒抓之起白疕,名曰蛇虱。用油秽田肥株山樟子、叶樟树叶、柏叶煎水,入些醋洗之,还有些地方的土办法就是单用柏叶一味煎水洗。
这里也顺便收集一下一些民间土方:
方一:黄精15克、藿香15克(或用20克土槿皮代替)、大黄20克、白矾20克米醋3市斤。用3市斤米醋熬制以上中药,制成汤剂,温热,每次浸泡患处2~3小时。浸泡完后再煮款汤剂至沸腾,以备下次再泡。每剂药可浸泡6~7次。每天浸泡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方二:1、3.5度米醋,棉签沾涂患处,每天两次。2、柳枝一大把,切段熬水洗全身,每天一次。3、十谷粥,每天一大碗当早餐。连续坚持一个月。此方中的十谷粥是调理脾胃,增强体质的良好膳食,网传少林寺果林老和尚活了一百零三岁(果林生卒:1908年12月15日-2005年8月21日),仙风道骨。精神镢铄,声若洪钟,健步如飞,貌似六十开外。有人求长寿之道,其说:“每日一碗十谷健康粥”。仔细揣摩,柳叶柳枝、米醋通治各种皮肤病,以治标,十谷粥由五谷杂粮组成,健脾补脾功效神奇,以治本,似乎正对病机。此方法的治法视角与医宗金鉴所讲的”风邪固客侵皮肤或皮肤血燥不荣所致“的成病机理有所不同,是重在治标的同时,提高人体免疫力。
顺便说说十谷粥的做法:十谷粥,由十种谷物组成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用料为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燕麦、芡实,莲子,麦片,红薏米。按1:1的比例混合煲成粥食用
《陕西中医》2005年第05期曾刊文说明了使用桂枝汤加味用于治疗银霄病的情况,对78例点滴型银屑病采用桂枝汤加味进行治疗,其中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龄在7至45岁,平均26.5岁。初发者65例,再发者13例,有家族史者12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20例,伴扁桃体肿大者14例,抗“O“增高者10例。治疗方法以桂枝汤加味:桂枝、赤芍、白芍、生姜、乌梢蛇各10g,土茯苓、生地、鸡血藤各15g,甘草6g,大枣3枚,每日1剂,连服4周为1疗程。服药后再食稀粥1碗,以微汗为度。疗效标准临床的痊愈标准为:皮疹全部消退,局部留有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显效标准为:无新发皮疹,原有皮疹消退75%以上。无效标准为:皮疹消退不足50%或有新发皮疹。治疗结果痊愈52例,占66.7%,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8%。可见,这个效果还是十分理想的。
学习过伤寒论的人都应该知道,桂枝汤是一个调和阴阳,增加脾胃功能的方剂。上述临床应用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充分说明了牛皮癣极有可能与人的体免疫力有关。如此看来惯用的凉血,滋阴降燥之法是否可取,能否达到标本兼治还有待实践检验。总之,大道至简单,中医讲究的是辩证,也讲究从提高人的体质去解决根本问题,见一治一见二治二是一种不可取的逻辑思维。
姜佐景妙解桂枝汤证
姜佐景是曹颖甫的得意弟子,看病很厉害。他的这个医案也写进了《经方实验录》。
综观曹颖甫桂枝汤证的几个医案,大多用在夏令之时被风邪或贪食冷饮所伤,本案亦是。姜景佐认为桂枝汤实为夏日好冷饮而得表证者之第一效方,可见其应用之应心得手。
风邪所伤多在表,表现为中风证。但贪食冷饮所伤,也有可能出现太阴病。比如伤寒里讲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又讲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那么这样看来,桂枝汤不仅用在太阳中风,还可以用于太阴病,但前提就是“脉浮”。
医案记载:谢先生,三伏之天,盛暑迫人,平人汗流浃背,频频呼热,今先生重棉叠衾,尚觉凛然形寒,不吐而下利,日十数度行,腹痛而后重,小便短赤,独其脉不沉而浮。大论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本证似之。川桂枝钱半,大白芍钱半,炙甘草钱半,生姜二片,红枣四枚,六神曲三钱,谷麦芽(炒)各三钱,赤茯苓三钱。
姜佐景讲这个是他亲自经历的案例。说到这个谢君先是应友人宴请,享用西餐、冰淋汽水,畅饮鼓腹。回去后当夜即病下利,就是拉个不停。而且三日不解,反增剧,每天拉十几次。曾投轻剂乏效。他就依证治之,虽三伏之天,不避桂枝。服后果然是表解利稀,调理而瘥。
本案不吐而下利,又异于前案,所谓证有变化是也。吐者为胃不和,利者为肠不和。然而能吐能利,胃肠尚有抗毒逐邪之机能,病未得为进也。
伤寒论讲太阴病的条文中讲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这是特别指出脉浮,说明病是偏向表的,故宜桂枝汤。这里用“宜”字而不用,“主之”,也说明了治法偏向解表。曹颖甫认为本案桂枝汤证其实为太阴病,桂枝汤证中所讲的脉浮在本案中出现,虽然盖着棉被,穿着厚衣服,但还是觉得发寒,看起来象麻黄汤证,殊不知桂枝汤证本来也有自有啬啬恶寒的症状,况且案中脉浮而不紧,其脉证不是麻黄汤证很容易判断。下利是因为食滞,加六神曲炒谷麦芽消食,因小便短赤也,加赤茯苓,这个方子已经悟出了随证加减之法了。
曹颖甫对其弟子的处方还是比较肯定和满意,否则也不会讲姜佐景悟明了随证加减的法子。
说到桂枝汤的应用,姜佐景似乎意尤未尽,还举了二个例:
1、也是上一例的本年,六月二十四日起,天时突转炎热,友人沈君瘦鹤于其夜进冰淇淋一客,兼受微风。次日,即病。头胀,恶风,汗出,抚其额,微冷,大便溏泄,复发心悸宿恙,脉遂有结代意。与桂枝、白芍、炙草各钱半,生姜一片,红枣六枚(切)。夜服此,又次早醒来,诸恙悉平惟心悸未愈,乃以炙甘草汤四剂全瘥。诸方均不离桂枝。
2、又越日,孙椒君以进梅浆,病下利,恶风,冷汗出,头胀,胸闷,骨酸,腿软,不欲食而呕,一如沈君,给方与沈同。惟孙君以午夜市药,药肆不备红枣,任缺之。服后,一时许,热汗遍体,舒然睡去。翌早醒来,不知病于何时去。
由此二例姜佐景提出了第一个观点:1、伤寒不是北方的专病,南方也有,不能很固执地看待伤寒的地域性问题。这个观点与经方家倪海夏的观点一致。2、桂枝汤实为夏日好冷饮而得表证者之第一效方。
为了解释自己的观点,姜佐景对桂枝汤证的病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他批驳了历史上众多医家谈桂枝汤皆不离营卫一说。指出营卫的问题其实没几个人弄得清楚。甚至有的还颠倒是非,比如祝味菊曰:“本汤之组合,应以芍药为主药,桂枝为重要副药。又比如《皇汉医学》云:“余之经验,凡用芍药大枣、甘草之证,必诊得筋肉挛急,而于直腹筋最为明确…可为三药之腹证亦可为本方之腹证……“,指出这些讲法都是理论性的东西,不是实践检验的东西。实际上应该按照曹颖甫的看法,要拿准脉证外证。
其次他进一步详解了得了桂枝汤证为什么要汗解:桂枝汤中风证患者会出现恶风头痛,发热汗出等症状,而且会次第呈现,这个”汗出“症,摸起来常常是让人感觉带凉意的,是“病汗”。如果病人的正气旺,自疗机能强,其发热时会比较厉害,随即就会畅汗而出,摸起来是有热意的,各种症状很快消失。那么邪气(包括一切毒素、外来病原及内壅之排泄物),也会随畅汗全部排出去,这就是“法当汗解”的意思。如果一个人的正气不足,,则必须假借外物或动作的帮助来出汗,例如啜滚热之茶汤可以助汗,做剧烈之运动,就温水之沐浴,亦皆可以助汗。方法不一,只要出得了汗,效果是一样的。但是有的人这样不行,就是中风证严重或体虚严重的人,不是这种简易疗法这么简单就能解决。啜滚热之茶汤会使其吸水太多,胃不能容,运动就浴,又易伤风,所以这种人只能是使用桂枝汤来帮忙了。
再次,姜佐景详解了桂枝汤的药理:他说桂枝能活“动脉”之血,芍药能活“静脉”之血。动脉为阳,桂枝为阳药;静脉为阴,芍药为阴药。动脉之血由心脏放射,以外达于微丝血管,其地位由小而大,桂枝能帮助心脏这种放射功能(倪海夏叫喷射),所以桂枝发散为阳;静脉之血由微丝血管收回,以内归于心脏,其范围由大而小,芍药能帮助这种收敛,所以讲芍药收敛为阴。桂枝内含挥发油”,故能发散;芍药内含“安息酸”,故能收敛。收敛之后,继以发散,发散之极,转又收敛。那么桂枝芍药二者互为起止,如环无端,依道运行,周而复始,并不是收敛了就会停滞之意,也不是发散了就不再来,维持这种运动平衡是可由桂芍分工合作而成。人的身上微丝血管之周布于身,无远勿届,与肌肉、神经、汗腺等杂沓而居,动静脉血运加速之后,势必生热,较前此之发热尤甚。热蒸汗腺,势必汗出。这个道理与与剧烈运动之后,心脏鼓动加速,脉搏加速,血运加速,全身发热,因而汗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正常运动所产生的汗,是没有毒素病原的,而生病后吃药产生的汗必定会含有含毒素。桂枝汤服法中讲煎服法中曰“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若不汗,更服…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张仲景这么谆谆垂教,娓娓叮咛,就是为了求一汗而后已,借此“药汗”,方能排除一切毒素。
姜佐景在解释一通道理之后,又解释了为什么炎暑之日,汗流浃背,诚能畅进冰制饮料,上吐下泄,恶风,冷汗出,头胀用桂枝汤也能解。其指出冰能凉胃故也。然则凉胃既可以止汗,今欲出汗,又何可不温胃?于是温胃之良药,兼可以止呕之生姜,为必需之品矣。又恐汗出过多,将伤胃液,于是用大枣以慑持之。简而言之,姜枣草同为温和胃肠之圣药。胃肠性喜微温,温则能和,故云。胃肠既受三药之扶护而和,血液循环又被桂芍之激励而急,表里两合,于是遍身絷絷汗出若其人为本汤证其一其二之表证者,随愈,即有本汤证其三之吐者,亦愈,或有本汤证其四之利者,亦无不愈。由此,他根据实践体会提出第四个观点:桂枝汤证就是胃肠虚寒,血运不畅而已。
曹颖甫对姜佐景的看法很惊奇,认为很独特,至于是营卫不和还是胃肠虚寒,他做了总结,他说仲师桂枝汤条文,不讲营卫不和,是因为中风一证,皮毛本开,卫气之行于皮毛中者,自能挟太阳寒水作汗外泄,故病常自汗出。风邪在肌肉腠理,卫闭不开,营气之行于肌腠中者,乃不能自发其汗。皮毛中自汗,故曰卫强。肌腠凝闭不能作汗,故曰营弱。脾主肌肉,故系在太阴。而太阴篇中桂枝汤条问,与太阳篇更无差别。
因此,曹颖甫认为桂枝汤为扶助脾阳之剂。这个点评是相当到位了。
这两种人不能给他开桂枝汤
桂枝汤是伤寒第一方,很有名。是调和阴阳的典范。
方中桂枝走心经,行心血,配白芍收敛以制其过于辛散,白芍入心经而收敛,桂枝一散一推动,白芍一敛一回收,心脏的动静脉就平衡了,再加炙甘草生姜振胃阳而助桂枝之力,加红枣以补津,防发汗过后肠胃干燥,其阴阳之理极到精微。
尽管如此,桂枝汤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胃有毛病的人。从伤寒论的论述看,这二种人不能给他开桂枝汤。
第一种:吐家
仲师在伤寒论讲过“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凡是呕吐的人,吃桂枝汤之后会吐血。这么一讲,就会使人突然觉得桂枝汤虽然是调和阴阳的良方,但也不能乱吃。
什么是吐家,就是没事会呕吐的人,常常会恶心呕吐的。比如有的人肠胃不好,没事吃完东西会呕酸的人,就是西医常说的反酸。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胃出现了破损。还是一种情况就是喝酒喝到吐的人,古代叫酒客。这种人也算是吐家。
他们为什么不能吃桂枝汤,我们知道,桂枝发阳的力量很强,桂枝汤一下去,血液循环会加速,本来只是胃溃疡的小洞,变成大洞,就吐血出来了,所以桂枝汤不要吃。好比有胃溃疡的人吃了辣椒一样的道理。
有胃癌、胃溃疡者,其平素会有胃痛欲吐之证,所以没事胃隐隐作痛、恶心想吐的人要小心注意,不要给桂枝汤。
喝桂枝汤后呕吐的,必定是肺胃大热之人,桂枝汤辛温助火,很容易引发吐脓血。胡希恕说这是警戒,里热吃桂枝汤一定会吐,因为里热与桂枝一结合,反倒助热。《金匮要略肺痿肺痈》讲“热在上焦为肺痿”,意思是热气上来了,肯定会伤到肺的津液,如果一个人有内热,用甘温药,让热更多更快地往上呢,壅于上,就会伤肺。那么吃了会吐了,说明这个热往上壅的相当严重了。如果这个热久久不去,其后必吐脓血。这样看来,这个危害就相当严重。所以桂枝汤也不是乱开的,开之前得看看这个人有没有胃热,有没有胃病。
第二种:酒客
所谓酒客,就是天天喝酒或酒醉的人。酒喝多了的人胃既有热,也有湿。经常喝酒的人,有酒瘾的人,胃的神经都被酒麻痹了,成了习惯以后,吃饭之前一定要先喝酒,否则他下不了饭。为什么,因为等酒精浓度够了,胃才会开始蠕动。所以好酒之人一定先喝酒才吃饭。酒客大多数不喜欢吃甜食,因为酒本身表热里寒,酒喝下去的时候感觉很热,实际喝到身体里面酒是寒,因为酒的辛辣会会使胃的阳热跑到上面,造成胃阳不够,当化水之力量变弱,水会停在胃里面,水停久了,就变成湿或饮。
桂枝汤里面有红枣,有甘草,这些都是甜的,而且红枣甜黏会增湿增腻,所以好酒的人不喜欢吃甜的东西,因为他吃了胃会不舒服。而且桂枝也一样有辛温发散作用,一定程度上助长酒性。吃了桂枝汤胃会感觉到更不舒服,会吐得更厉害。所以仲师也讲“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反过来看,如果喝桂枝汤会吐的人,胃一定是不好的,要么是酒客病,要么就是胃损伤了。胃一定有问题。
如此看来,桂枝汤不能乱开,也不能乱吃。
尿频艾灸法
艾灸的方法中有隔姜灸疗法,它是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一片生姜,而后点燃艾柱治病的方法。
此种方法既疗效独特,又简单易学,且舒适无痛苦。唯一不足的是自己操作起来有点麻烦而已。下面挖掘一种治疗尿频的灸法。
尿频一般是由于肾虚寒所致膀胱气化不力。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补充肾阳来解决。艾灸是温肾通阳的捷径。
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一:隔姜灸
仰卧,腹部放松。
1.取鲜生姜切为2毫米厚薄片,以针在姜片上刺几个小孔。以便于艾烟热渗透。
2.把姜片置于中极穴(肚脐下4寸)、关元穴(肚脐下3寸)、气海穴,既可三穴同时施灸,也可分别施灸,这是一种直灸丹田补火的方法。
3.将艾绒捏成手指头大小的圆锥形艾柱,放在姜片上并从顶端点燃,此为1壮。
4.每穴灸5壮,每日1次,坚持灸七天。
二、悬灸
该灸法出自宋代窦材的《扁鹊心经》,针对老人滑肠困重,乃阳气虚脱,小便不禁。方法是直接采用艾条悬灸神阙三百壮。古代三百壮的量至少是现在一条直径二厘米长约十五厘米的艾条。按照窦材的讲法,艾灸的量达不到,阳气是通不了的。
和中发汗。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身热,怕冷无汗者
葱豉荷米煎
【处方】 鲜葱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 苏薄荷1.2克(冲)生粳米30粒
【功能主治】 和中发汗。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身热,怕冷无汗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葱豉葛根汤
【处方】 鲜葱白2枚,淡豆豉3钱,生葛根1钱半。
【功能主治】 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一
葱豉茶
【处方】 葱白3茎(去须),豉半两,荆芥1分,薄荷30叶,栀子仁5枚,石膏3两(捣碎),茶末3钱(紫笋茶上)。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 上以水2大盏,煎取1大盏,去滓,下茶末,更煎4-5沸,分2度服。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七
洒后勿服七种药
有些药物在酒精的作用下,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使你老病未去又添新病。特别是下面7种药。
一、降压药。饮酒可使血管扩张,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引起突发性低血压。
二、降糖药。饮酒,会令血糖下降,引起严重低血糖,同时,酒精增强了微粒体酶活性而使口服降糖药在血中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另外,氯磺丙脲与酒同用可引起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二甲胍口服降糖药与酒精在体内相遇,有引起酸中毒的危险。
三、抗生素。先锋(头孢)霉类药物与酒同时服用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症状。
四、抗痉挛药。大量饮酒可使苯妥英类抗痉挛药代谢亢进,从而影响药效。
五、抗忧郁药。饮酒者服用丙咪嗪、阿密替林等三环类抗忧郁药时,可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从而使行为紊乱,易出事故。
六、抗溃疡药。甲氰味胺等药可促进酒精加速吸收,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出现神经过敏,精神错乱,定向力丧失等酒精中毒症状。
七、抗凝血药。酒精可影响香头素抗凝血药对肝脏酶类的竞争,从而使其抗凝血作用增强,导致药品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
多功能《止痛方》

【配方】:大蜈蚣22条,三七50克;玄胡100克;川芎1000克;白芷50克;北辛30克;羌活50克;丹参50克;石菖蒲20克;吲哚美辛片(25毫克)100片;谷维素(10毫克)200片。
【制法】:共研极细末,装瓶密封,仿潮湿;备用或装胶囊内服,每小袋重量5克。
【服法】:饭后用开水送服5克.每曰3次,15天一疗程。
【主治】:脑动脉硬化症.头痛.各种偏头痛.各种血管神经性头痛.骨质增生痛;肋软骨炎,肩周炎.颈椎炎;肌腱炎.腱鞘炎.纤维组织炎,风湿及类风湿疼.腰腿痛,胆绞痛及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妇女痛经,疮疡丹毒痛;跌打损伤痛及一般手术创伤后痛疼。
【禁忌】:孕妇及经期妇女'儿童忌用;严重胃溃疡和服药有严重过敏者停服禁用。
痔疮按摩疗法
痔疮按摩疗法是取长强,腰俞,陶道三穴,用拇指指面渐渐用力按压一分钟,渐渐放松,不宜突然松手,用力从轻到重,使感到酸麻胀痛与有走窜感为好,每日按摩两回。睡觉前做缩肛动作20至30回,最好每日坚持温水坐浴20分钟,这样有利于温经活血止疼。
另外,因痔疮的治疗和饮食紧密联系,提议痔疮病人之后多食白菜,芹菜,韭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青菜,辛辣食物应该少吃,尽可能不吃。
长强,腰俞,陶道三穴均是督脉循行穴位,督脉起于会阴,向来有阳脉之海之称,为诸阳之会,脉长而气盛,对这三个穴位进行按摩,上下相配,可利湿清热,活血行气,血行气通,自然就“通而不痛”。热去病除,血液循行于脉络之中,也则不会迫于脉外而发生便后出血的情况了。所以,痔疮则会慢慢痊愈。
痔疮患者在按摩腰俞与陶道二穴时,注意要取俯卧位,而长强穴位于我们身体的骶尾部,所以,按摩时最好取膝胸位(即跪卧姿势),这样能够方便我们取穴定位。
痔疮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坚持按摩治疗以外,还要注意生活细节方面的保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防止便秘的发生,平常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以后才饮水,要保证每日的补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另外,定时排便亦是很重要的,这样能够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进而降低痔疮的发病率。
在治疗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时,我经常会用到一味动物药--土鳖虫
我们知道结节的发生是由于气滞、血瘀、痰凝,与肝经不舒有密切的关系,而土鳖虫归肝经,是消散结节功效很强的一味中药。
【药性】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临床应用】
①女性产后腹痛、闭经或痛经: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
②虚劳羸瘦,瘀血内蓄,新血不生,肌肤甲错
③癥瘕积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结节、息肉、囊肿。
2.续接筋骨
3.其他
急性热病,剧烈疼痛,咀嚼或吞咽困难。
温馨提示:土鳖虫有小毒,不可擅自服用!

葱豉白虎汤

【处方】 鲜葱白3枚,豆豉3钱,生石膏4钱,知母3钱,细辛3分,生甘草5分,粳米3钱(荷叶包)。

【功能主治】 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邪郁于内,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烦躁者。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一

妇人怀妊,胎动不安

葱豉安胎汤

【别名】 葱豉散

【处方】 香豉1升(熬),葱白(切)1升,阿胶2两(炙)。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妇人怀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葱豉散(《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圣惠》)。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胎产救急方》引作“葱豉汤”。

【摘录】 《外台》卷三十三引《删繁方》

养血安胎。主妇人怀妊,胎动不安

葱豉安胎汤

【处方】 香豉27克(熬)葱白(切)27克 阿胶6克(炙)

【功能主治】 养血安胎。主妇人怀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上三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前二物,取200毫升,去滓,下阿胶,更煎至胶烊化。一日一夜可服三四剂。

【摘录】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删繁方》

(0)

相关推荐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六)

    伤寒论第62条辨: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太阳病用发汗法以后,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治. 发了汗,身体还在痛,按道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杏仁.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中风轻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形似疟状,一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