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患流感戴口罩”入法
胡俊
日前,《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交二审,草案二审稿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增加了“患流感戴口罩”“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行为要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无独有偶,本月初,《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同样将“患有传染性疾病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他人”加入市民应当遵守的文明行为规范之中。将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总结摸索出来的经验以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仅体现了立法者的与时俱进,而且也为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法律支撑。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各地都陆续制定了此类文明行为规范条例,但有些条例却仅仅只是条例,并未能转化为公众的文明行为。怎么才能将此类条例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由规矩化为公众的自觉呢?
首先,需要通过抓契机、广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氛围。就拿“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流感戴口罩”来说,不少人因为习惯及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现实中难以做到。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正是大力倡导和推广此类文明行为的良好契机。其次,需要强化制度配套。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文明行为予以鼓励或加以表彰,同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乃至加以惩戒。最后,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并通过他们“反作用”于成年人。此次疫情防控之初,不少成年人在家中娃娃的督促下戴上口罩就是很好的例证。总之,文明行为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