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一天,他们乘着牛车正在行进中,
看到一个幼童在路中央用土圈成一座城,自己端坐在里边不动。
孔子坐车行到跟前问道:“你看见车子来了,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幼童眨了眨眼睛道:“从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
子的道理呢?”
孔子一听这幼童说得十分在理,便下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幼童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见这幼童落落大方,口齿伶俐,便十分有兴趣地说:“既然你很懂
道理,那么我问你:什么山上没有石,什么水里没有鱼,什么门没有闩,什
么车没有轮,什么牛不生犊,什么马不产驹,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
,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长,什么天太短,什么
有雄没有雌,什么树投有枝,什么城里没有官,什么人没有别名。”
项橐听孔子提出了一串问题,想了想,答道:“土山上没有石,井水里
没有鱼,没有门扇的门没有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泥牛不生犊,木马不
产驹,砍刀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夏
天白日长,冬天白日短,孤雄投有雌,枯死的树没有枝,空城里没有官,幼
童无别名。”
项橐一口气回答完孔子的提问。
孔子听完后,连说:“对,对!”
项橐接着对孔子道:“我还没请教老先生的尊姓大名呢!”
孔子的弟子们齐说:“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孔老夫子!”
项橐道:“那我现在就要向孔老夫子请教了。”
孔子和颜悦色地道:“有什么问题尽管提来。”
项橐道:“现在我来问您:鹅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雁鹤为什么善鸣
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雁鹤善于呜叫,是
因为脖子长;松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吗?
青蛙善呜叫,是因为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是因为茎心坚实吗?”
孔子见项橐智慧过人,知识丰富,连自己也辩不过他。便请问年方几何。
项橐说年仅七岁时,孔子拱手连连称赞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虽然只是七岁幼童,也可以作为老师了。”
孔子辞别了项橐,风餐露宿,继续赶路,头发弄得像鸟窝似的。他看见
路上有一妇人,头上戴着象牙梳子,就下车想借用一下,但又怕明说有失体
统。他来到那妇人跟前,施礼道:“吾有徘徊之山,百草生其上,有枝而无
叶,万兽集其里,有饮而无食,故想借罗网而捕之。”
那妇人笑了笑,就把头上的象牙梳子取下来递给了孔子。
孔子吃惊地问道:“夫人怎不问缘由,就把梳子借给我了?”
妇人道:“徘徊之山者,是您的头;百草生其上,有枝而无叶者,是您
的发;万兽集其里者,是生了虱子;借网捕之,不就是要借我的梳子用吗?
所以,我就把梳子借给你。这本是极自然的事,有什么奇怪呢?”
孔子听后,十分佩服地对众弟子们道:“妇人尚且这么聪明,何况你们
当学生的呢?”
孔子和众弟子走得又累又渴,忽见有一农夫正在井中取水,便上前讨水
喝。
农夫一听是孔子,便说:“我听说孔老夫子是天下最有名的大学问家,
现有一字请教。如果是真圣人那没得说,我将迎进家里置酒款待,若是冒名
的,就请赶紧离开这儿,我这井水也不是随便让人喝的!”
众弟子见不知诗书的农夫竟向孔老夫子提问,便傲然回道:“但问无妨
。”
于是,农夫往路旁井边一站,把扁担往井口一搁,说:“请问这是个什
么字?”
孔子看了一眼,不假思索地答道:“扁担放在井口中央,不偏不倚,不
左不右,此乃公允折中的'中’字是也!”
农夫一听,拿起扁担,挑起井水就走。
众弟子鼓噪起来。
农夫回头大声道:“这哪里是'中’字,你见物不见'人’,连自己的
排行都忘了,肯定是假冒的孔圣人,哪有资格讨水喝!”
孔子听完,好半天才省悟过来:“井口横扁担,井旁站一人。人物合在
一起打一字谜,不正是自己贱字仲尼的'仲’字吗?”他想到这里,慌忙望
着农夫的背影长揖而谢道:“老夫不敏,受教了!”
弟子见先生没讨到井水喝还受奚落,纷纷怨言道:“先生向大字不识
的农夫谢什么呢!”
子道:“这农夫可为我师也!”
弟子们道:“一路上遇到妇幼和农夫,先生都顶礼膜拜,天下哪有这么
多老师呀!”
孔子振振有词道:“这一路猜谜,使我真正知道了一个道理: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
众弟子仔细一想,先生从猜谜悟出人生哲理,纷纷道;“见微知著,经
小事而悟出大道理,先生真不愧大圣人也!”
孔子正色道:“我们师生别再自己恭维自己了,千万要记住'三人行必
有我师’的道理!”
孔子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众弟子心中。
从此,“三人行必有我师”成为至理名言。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若能诚心诚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于知识渊博的学者前常常询问请教,交结忠厚、重义气的人,就能常时感受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