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所有灿烂,终将用寂寞偿还——《百年孤独》

与马孔多村民第面对外来事物一样,我面对《百年孤独》这本书时也同样显得匮乏,虽然由于我知识与阅历的空白,这本书对我来说比较晦涩,掰碎揉烂一点一点去品味此旷世奇作,仍然体会到一个血有肉的孤独世界并为之震撼。

但不同是他们的匮乏在于他们无法理解当还未从第一部电影中主人公的陨落的悲恸中挣脱出来时,就看到他活脱脱地出现在下一部电影里,他们甚至因深觉自己被戏弄,怒目圆睁地对着无辜的椅子发火,也可能在于上校第一次摸到冰的是时候用滚烫来形容这种触觉。在这个光怪陆离,紧密联系的世界,马孔多孤独得像一条野狗。最悲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孤独置若罔闻。

我的贫瘠在于很长一段时间,迷失在方寸大小的一隅,局促且孤独至极,就好像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晚年期间被束缚在栗树树干上,时间长了绳索也变得毫无必要,实际上是被强于任何一种有形绳索束缚住。

我狡黠地给自己餍足于懒惰找了一个好借口——“佛系”。其实谁也不知道我好多个沉思晚上,我在纠结焦虑和未解的难题中睡去,以至于睡梦中这种纠结和焦虑还在揪着人不放,以至于在梦里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但在第二天清晨,潜意识里的焦虑在碎片化的互联网信息网络中被吞噬,在刺耳的抖音背景音乐里被绞碎,在几近疯狂的酒局中湮灭,我正贪婪地享受着思想贫瘠给自己带来当前快捷和肤浅的“快乐”。

思想和行为在这几年马拉松般的拉锯战中使我也会突然间的悲从中来。这种悲伤,就像是一种老年人会得的风湿病,无伤大雅,却在阴雨天气隐隐作痛。后来聪明些了,学会上从根源上铲除悲伤。第一步,以免思想和行为拉扯撕裂,我选择摒弃行为上的自己,再从思想入手,我发现了一个“对比法”,以世界为参照物,再以“自我”对比。当你的眼睛大到装得下冗长的历史与广袤土地的乘积,你会意识到宇宙中你的的痛苦可能不及一个夸克的大小。这也是我在百年孤独中体会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智慧,这种孤独的智慧可以很大程度地减轻一个人的痛苦。

原文中“生命中所有灿烂,终将用寂寞偿还”,天地悠悠,人生海海,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赤裸裸地来到人间,再赤裸裸地离开,没有任何人例外,我不禁怆然这一真谛,真是冷酷到底,但没办法它是所有人的宿命,祝愿你享受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