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元灭活益生菌是关键! 益生菌的第三波进化
益生菌进展
许多人以为益生菌是20世纪的产物,其实早在西元前3000多年前居住在土耳其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已懂得制作和饮用酸奶(含益生菌)。西元前200年,古印度、希腊、埃及就已经用乳酸菌制成发酵食品来治疗胃肠疾病,但当时的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到俄罗斯籍诺贝尔奖得主Élie Metchnikoff的出现,为「益生菌」定义及鉴定身分,并在1907年提出「补充好的微生物改善肠道菌群以利身体健康」的理论,自此益生菌从实验室逐步摆上商品货架,也就是一般人认知益生菌的起点,从这里开始经过了100年益生菌又历经了三代的进化,回顾过去历代的益生菌 :
益菌1.0:益生菌的兴起
1935年世界第一支益生菌产品上市它正是家喻户晓的养乐多,内含该公司独家分离的干酪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为彰显发明人代田稔的贡献特称为代田菌株,之后更多商用菌株纷纷推出,例如杜邦丹尼斯克的NCFM(1975)、柯汉森的LA5(1979) 、BB12(1984) 、LGG(1990)等,研究指出这些「活菌」定植于肠道中可调节肠道菌丛、改善腹泻或便秘、改善乳糖不耐症、增强免疫、抗过敏等功效,让人们了解补充「活的」的益生菌可维持健康。这些研究的推波助澜之下「第一波」益菌产业正式走起,益生菌升格与维生素、矿物质、OMEGA-3等同地位的营养保健品。
益菌2.0 : 益菌生(益生元)的加盟
科学日益精进,益生菌功能被大量发掘,补充益生菌能增加肠道好菌、对抗坏菌,维持菌丛平衡,已是众所皆知的概念。然而益生菌多半既脆弱又娇贵,无法忍受高温、胃酸、胆碱的迫害,因此常被质疑在肠道中是否仍具有活性。为此科学家们积极地研究,发现难消化性纤维及不被胃酸分解的寡糖,能作为益生菌的食物并刺激益生菌生长,具协同作用(synergism)。在1995年这些能滋养益生菌的物质被正式定义为益生元(Prebiotics),与益生菌(Probiotics)搭配,此概念称作合生元(Synbiotics),市场上开始出现许多合生元的产品,点燃第二波产业革命。
益菌3.0 : 后生元灭活菌(类生元)的崛起
继益菌生之后,学界对于能与益生菌共同发挥作用的物质兴趣渐浓,近期研究指出由益生菌衍生的小分子物质「后生元/类生元/益源质」(Biogenics/Postbiotics),它包含菌体成分(如: 质壁酸LTA、磷壁酸)和其代谢物(如: SCFA),能与益生菌产生正向的加乘作用,并非作为益生菌的食物而是比肩战友,不仅免定植快速调节生理功能,还能抑制坏菌「让好菌更好」。国际知名肠道及神经科学专家Paul Bertrand教授表示,未来将会进入「后生元」时代,因细菌代谢物是调控人体肠道健康最直接的物质。过去益生菌的效果因人而异,常因为菌数、菌种、保存条件等左右益生菌的效力。如今后生元经特殊热封处理将菌体的活性成分(胜肽、多糖体、DNA、脂壁酸)完整封存在细胞壁中,并赋予耐高温、耐强酸、耐加工、免冷藏的特性,远比益生菌稳定、应用性更广。因此国内外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投入相关研究,例如日本知名的乳酸菌权威吉开泰信教授(医师)联手日本好侍食品株式会社(House Wellness Foods)开发的后生元益生菌L-137,获得海内外电商名牌Life's Extension、Doctor's Best、Swanson、BioJoy…等厂商采用;老字号的黑松股份有限公司更推出双健字号的胶囊产品,以及Fin、C&C等饮料中,发挥后生元免冷藏的优势,开创「保健食品一般化,一般食品健康化」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