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15年,他最信任的兄弟周勃,为何杀光他的嫡孙

刘邦去世前,曾经留下一句话:“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这里的“勃”指的就是周勃,当年和刘邦一起造反的把兄弟。农民出身,没有多少文化,为人忠厚,能征善战,被封为“绛侯”。刘邦以为,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异心,可以辅助刘家的大汉天下。

但是,让刘邦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忠厚之人,在刘邦死后15年,却诛杀所有吕氏家族,为了斩草除根,甚至诛杀了刘邦的所有嫡孙,断了刘邦的嫡传一脉。

刘邦去世,三方势力相互制衡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去世。去世前,刘邦最担心的还是自己一手打下的大汉江山,将何去何从。

对于太子刘盈,刘邦是不抱任何希望的,这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只是因为他是嫡长子,才有幸当了太子,如今又即将继承帝位。

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还是泗水亭长,后来起兵造反,刘盈也跟着刘邦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彭城一战,刘邦被项羽打的落花流水,在逃跑的途中,刘邦几次想把刘盈踹下马车,所幸被驾车的夏侯婴给救起。

摊上这样的爸爸,刘盈不被踹死,也得郁闷死。正是因为成长环境的恶劣,让刘盈变的非常的胆小,懦弱。

晚年的刘邦,非常宠爱戚夫人,也非常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曾一度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但是众大臣极力反对,刘邦才作罢。毕竟,那个年代,嫡长子继承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因此,刘邦知道,自己死后,刘盈当上皇帝,一定管不住那帮老臣和手握重兵的藩王们,为了避免自己的大汉江山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覆辙,刘邦想出了一个三方制衡的策略。

首先,刘邦让吕后辅佐儿子,这就给了吕后发展势力的机会。吕后本来就是飞扬跋扈的女人,刘邦在世的时候,就非常看不惯戚夫人的得宠,刘邦死后,立即开始对戚夫人进行打击,不但杀了她的儿子刘如意,还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丢在厕所。

为了巩固吕氏家族的地位,吕后不惜有违人伦,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自己的儿子,于是就出现了历史上很罕见的一幕,公元前192年,鲁元公主11岁的女儿张嫣,嫁给了自己的亲舅舅汉惠帝刘盈。

不过,刘盈还是过不了心理关,自己毕竟是舅舅,怎么能搂着侄女睡觉,何况她才11岁,所以,婚后刘盈都是找宫女发泄,3年后,刘盈去世,14岁的皇后张嫣开始守寡,直到40岁去世,她还是处女。

其次,托孤开国元老。刘邦临终前,吕后问他:“如果将来萧丞相死了,谁能接替他呢?”。刘邦想了想说:“曹参可以,曹参之后,可以让王陵辅政,王陵刚毅有佳但计谋不足,可以让陈平帮忙。另外,周勃虽然不善言谈,但是为人忠厚,可以授以太尉”。

这些人,都是大汉江山的开国功臣,治理天下,少不了他们的帮忙。但是,为了防止功臣们居功自傲,危及大汉江山,刘邦特意让吕后参政,和功臣集团形成相互制衡。

另外,还有诸侯势力。当年,为了剪除异姓王对大汉的威胁,刘邦和大臣们定下“白马之盟”,规定“非刘姓子孙不能称王,否则天下人共击之”。为了稳固关中以外的疆土,刘邦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分封出去,就任藩王。

这些藩王都是刘邦的子孙,一旦吕后集团和功臣集团失去平衡,一方坐大,藩王们也不会看着大汉江山落入他人手中,定会起兵勤王。

于是,吕后集团,功臣集团,诸侯集团,三方形成相互牵制的关系,虽然不时掀起风浪,但是大汉江山这艘大船,还是继续安稳的前行。

汉惠帝在位的7年时间里,吕后虽然独揽大权,但是毕竟有功臣集团和诸侯集团的牵制,她还不敢太过分,也仅仅是毒害一下当年勾引刘邦的“小贱人”,另外就是暗中培养吕家势力。

汉惠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吕家势力完全垄断朝堂,吕后一人只手遮天,这也为后来,吕家惨遭灭族式屠杀,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去世,吕后立汉惠帝与宫女所生之子刘恭为帝,是为“前少帝”。她重用宠臣审食其,打压诸侯势力和开国功臣,并打破了刘邦定下的“非刘氏不称王”的规定,大肆的分封吕氏家族为王。

公元前187年,封自己的侄子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封侄孙吕通为燕王,封自己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连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吕文也封为宣王。吕家封王侯者,多达十几人。

前少帝刘恭,渐渐长大,慢慢明白,自己是宫女所生,并不是所谓的“皇后所生”,小孩子口无遮拦,叫嚣着等我长大了把你们都杀光。

吕后知道后,废了刘恭,再立另一宫女所生之子刘弘为帝,是为“后少帝”。吕后翻云覆雨,玩弄朝堂与股掌之中,已经达到了极致。

对于吕氏的专横霸道,王陵表示坚决反对,结果被吕后夺了丞相之位,而周勃和陈平,则选择了隐忍,他们表面上服从吕后,暗地里却在积蓄力量,等待着将来的雷霆反击。

吕后去世,功臣集团疯狂反扑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

去世前,吕后知道,自己这些年自己重用吕家人,处处打压功臣和诸侯,自己死后一定会遭到他们的反扑。于是,他任命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并一再交代这两个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交出军权。

不得不说,吕后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昏招。

这一点,慈禧就比她高明的多。同样是女人专权,慈禧在维护满人利益的同时,重用汉人大臣,形成了满汉相互制衡的格局,但是吕后却是把砝码拼命的加到吕家一方,物极必反,吕后所迷恋的军权,也并非救市良药。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吕后的专权,让诸侯集团和功臣集团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吕后一死,齐王刘襄首先发难,起兵攻打长安,陈平和周勃作为内应,不断的恐吓吕禄和吕产,顺利的拿到了兵权。

随后,周勃和陈平对吕氏集团展开了灭族式的屠杀。

首先就是先废后杀“后少帝”刘弘,这个可怜的娃娃,被吕后扶上帝位仅仅1年时间,就莫名其妙的成了刀下鬼,只能送你一句话:“来生莫生帝王家”。

其次就是惠帝刘盈剩下的四个儿子,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这四个人虽然不姓吕,但是却吕后的亲孙子,身上流有吕后的血脉,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这4个兄弟,也被周勃给杀完了,其中刘武才12岁。

杀人总得有个理由,这4个兄弟,其实都是非常边缘化的人物,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一直是吃瓜群众的角色,甚至连吃瓜都算不上,临到大戏收场了,莫名其妙的被拎出来给宰了。

因此,给他们找罪名还真不好早,最后没办法,说他们不是惠帝刘盈的亲生儿子,是吕后搞狸猫换太子,把吕家的人给安排成惠帝的儿子。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不管怎么说,周勃完成了对吕氏集团的大清洗,也把刘邦的嫡传一脉给杀完了。

拥立代王,周勃暗藏私心

该杀的都杀完了,这皇帝总得有人当。功臣集团和诸侯集团联手取得了胜利,也到了“坐地分赃”的时候了。

这场宫廷斗争中,齐王刘襄的功劳最大,成为皇帝的热门人选,齐王自己也认为自己会是皇帝的不二人选,因为环顾四周,论能力,论功劳,真没有人比他强的。

然而,这个提议,却被功臣集团联合朝中大臣给否定了,理由的齐王的舅舅是个强势的人,他们担心再次出现外切专权的现象,齐王最后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封地。

周勃其实已经看好了一个人选,这个人是代王刘恒,一个从来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人。

刘恒是刘邦和妃子薄姬所生。

薄姬原本是一个织布工,被刘邦看中带到宫中,宠幸了一次,就生下了刘恒,此后再也没有受到刘邦的宠幸。刘邦死后,薄姬逃过吕后的魔掌,回到了儿子的封地代国。

拥立刘恒,其实是有周勃的私心的。

功臣集团跟随者刘邦征战四方打天下,没有享受过几天安稳日子,就被吕后压制了15年,熬死,杀死了多少开国功臣,周勃好不容易卧薪尝胆,隐忍蛰伏,等到了扳倒吕家的一天。

因此,他不可能选择一个强势的齐王刘襄,相比而言,刘恒是薄姬所生,而且从未涉足权力中心,让他当皇帝是“天下掉馅饼”,他一定会诚惶诚恐,比较好控制。

但是,周勃千算万算,最终还是被自己算计了。

一开始得到消息的刘恒,确实比较惊恐,他是眼睁睁看着两个侄子,“前少帝和后少帝”是如何沦为傀儡,如何一夜丧命的,所以,他非常的谨慎。

他先是派舅舅薄昭去京城打探消息,确认属实后,又悄悄的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和4个儿子,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他的妻子姓吕,他的4个儿子身上也有吕家的血脉。可见惊恐至极。

但是,当刘恒真正的当上皇帝之后,他又以密谋谋反罪把周勃关进了大牢,女儿过来求情都不行,最后还是老妈薄姬出面,臭骂他一通,周勃才捡回一命,乖乖的回家养老去了。

毕竟,谁都不想受到别人的控制。刘恒,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周勃诛杀刘邦嫡孙这件事,说白了就是宫廷斗争,一切因权力而起,一切因权力而亡,各方利益集团此消彼长,只不过周勃的下手过于狠了一些而已。

再来细品刘邦当年的遗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不得不佩服,刘邦确实很有预见性,正是周勃,结束了吕氏专权,把大汉的歪楼给扶正,把汉文帝刘恒给扶上马,又送一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