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杂感

  文/马路

  虽然父母已去世多年,但快过年了,总要回老家看看。因为老家还在,老家的几个娘舅伯叔还在。空手不进门这是老规矩。出门前先把单位发的,朋友送的年货带上,省得吃不了浪费掉。配来配去还缺两箱水果,女儿说赶紧去永怡菜市场买,我说,水果哪里没有啊,还是抓紧赶路吧。再说,永怡菜市场路边上也装了违停摄像头。于是一路高速,直奔县城。

  从东站下高速已近中午,为了赶时间,没有拢街里,买水果的事就确定去老家农民街了。谁知道到了农民街,从西头开到东头,路边上空空荡荡,一个摊位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

  问路上行人,有人说是城管不让摆。不让摆的理由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创建文明乡镇,有人说路边摊位影响交通,还有人说这中间有背景,是大超市老板买动城管,打压同行。听到这里,一连串疑问涌上心头,嘴上仅能“嗯嗯哦哦”地应付而已。

  回想往年这个时候,农民街东西路上,卖水果的,卖服装的,卖日杂用品的五花八门,一片兴旺。如今是冷冷清清,干干净净。创建城乡文明原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吗?

  我们天天在喊社会核心价值观,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每当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特别是一些关系民生问题,眼里却容不得一粒沙子。民主+民生=民心,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识。在试卷上也做过多少回了,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就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呢。

  再顺便看看南北街,从开辟到如今,快三十年了吧,一直是白天尘土飞扬,夜晚乌灯黑火。去年夏天才铺上了柏油路,装了路灯。但就是看不到一棵树。就是这样一个“八线城市”,居然是三线城市的管理力度,真的长见识了。

  从农民街驶出,上了乡村水泥路,望着千姿百态的民房,满满幸福感。然而,几乎家家关门闭户,冷冷清清,乡村空心化程度可见一斑。

  这些年来,城乡基础建设力度很大,个个想着要做大做强。但人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人气的百年大计,便是空城计。而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已经是乡村最后的守望者。我们所面临的也许不是做大做强的问题,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规划,减少不必要投入的问题,修了那么多硬质路有没有人走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来回折腾。每次回家,都有不一样的感想。左邻右舍羡慕我们成了市民,我却羡慕着他们的安逸,羡慕着乡村生活的自由与放松。等小孩上中学了,不需要我们接送了,我们就回来!

2021年1月30日于老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