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大臣都很顺从,明朝的大臣却不会?原因很简单

为什么清朝的大臣都很顺从,明朝的大臣却不会?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明朝覆亡的前车之鉴,所以清朝上至皇帝,下到士大夫以及贩夫走卒,都下意识地维护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允许有嚣张跋扈的权臣、能臣。

明朝末年的士大夫们被农民军祸害惨了,所谓鱼烂河决,天下崩毁,所有的人伦秩序都被推翻,不管贫富贵贱,都遭受了一场末世浩劫。那些侥幸逃生的士大夫们,痛定思痛,认为是人们的思想乱了,天下到底还是需要一个强势的权力核心。尽管清王朝杀戮无算,可是毕竟恢复了秩序,人们能安生的过日子。

所以,这些士大夫他们从心底里接受了清朝的统治,自发地维护着封建统治的秩序。严格意义上说,他们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是清王朝的皇帝们恰恰出现在那个时间节点。

为了塑造皇帝的统治权威,清朝学界搞了一场造神运动。他们把读书人的道统也给了康熙皇帝,让清朝皇帝成了内圣外王的圣人天子。不仅是暴力机关带来的威慑性和“君权神授”的合法性,这样一来,清王朝还有了士大夫视之为至高无上的“至圣先师”。

到了这会,那些士大夫还有什么话能说呢?所有的话语权都被掌握在皇帝手中,他们能做的就只是“多磕头、少说话”。

而明朝的皇帝愿意和大臣们摆出一副“共治天下”的样子。明朝没有一个成年皇帝是无实权的,顶多是把权力交给幕僚(内阁)和秘书(司礼监)去代行。但是只要他想,他随时可以收回。这在此前的朝代是不存在的,此前的朝代皇权没有那么强势和集中。

清朝皇帝与明朝皇帝的不同之处在于:满清的统治带有很强的部族色彩。

清朝皇帝的权力虽然比明朝皇帝要更加强势和集中,但也是要分权给大臣的,只是他们分权的对象一般是宗室和部族勋贵,不需要顺着科举文官。

虚心纳谏那一套是科举文官的讲究,宗室和部族勋贵一般不讲究这个,清朝皇帝自然也就不怎么摆虚心纳谏的样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