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可下之
里水可下之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讲解:
有水气病的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这是颜面水肿光亮了,“小便不利”,关键是腹还特别大,这是暗指腹水了,由于水饮阻滞,而口舌异常干燥,渴饮无度,突出的是脉伏,这是水脉,那么就断定了这病,身体存在着严重的停水,可下之。
具体用什么方药,依据具体病情,随证下之。
原文: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讲解:
学生问老师说:病人下利之后,这个后字的提示,下利已结束,病程已进入另一阶段了。腹泻停止后,病人反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这就证实了病人腹泻后引起水液代谢失常的体内蓄水证。接着明确地说,他腹胀满是因水肿引起的,这就毫无疑问的是体内存在着停水,也就是严重的里水了。老师答说:这当然得治水了。但病人若是由小便不利,变为小便自利,自汗出后,也能自愈。
师生问答:
学生1:此时可用五苓散吗?
安师:既然是体内存水,渴而小便不利,当然就可用五苓散了。
学生2:今天学习的两个条文,都“口渴”,是否可以与前天讲解的“口渴不可发汗”对照着理解?
安师:对。
原文: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讲解:
这一看就知是《内经》后师所添注的一篇文章。你看他理论讲了一大堆,有没有与理论相适应的治法和方药呢?恐怕一提具体治法及方药就傻了,完完全全地成了一个纸上谈兵了。
咱还是分析分析他具体是怎么说的吧,看看《内经》理论下产生了一篇什么样的虚幻文章。
心水,心主神志,心水则烦躁不得卧;心肾不相交,心火不能下以温醺则阴肿,心与脾肺联系密切,心水则身重少气。
肝经络于两胁,肝水则胁下腹痛,肝经有水不影响脾经的正常运行水液,故说津液不断,小便通利。
肺主体表皮毛,通调水道,肺水则小便难、身肿、时时鸭溏。
脾主四肢肌肉,又主运化水液精华,脾水四肢苦重、津液不生,消化运行受阻,故腹大少气、小便难。
肾主火外合腰腹,故说阴下湿冷,四肢厥逆,腹大腰痛,肾主要表现在下焦,颜面不会肿,故面反瘦。
❤安医生讲金匮要略目录❤
安医生讲金匮要略卷上 目录
第一讲《金匮要略》开篇的话
第二讲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得失
第三讲《金匮要略》的来历
第四讲 痉病的分类
第五讲 痉病的成因
第六讲 痉病的治疗
第七讲 小汗法治疗风湿
第八讲 小汗法方剂举例
第九讲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
第十讲 太阳中暍
第十一讲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
第十二讲 滑石代赭汤
第十三讲 百合滑石散
第十四讲 甘草泻心汤
第十五讲 赤小豆当归散
第十六讲 阴气孤绝与阳气独发
第十七讲 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十八讲 防己地黄汤
第十九讲 桂枝芍药知母汤
第二十讲 乌头汤
第二十一讲 古今录验续命汤
第二十二讲 越婢加术汤
第二十三讲 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二十四讲 小建中汤
第二十五讲 黄芪建中汤
第二十六讲 暮蓣丸
第二十七讲 炙甘草汤
第二十八讲 甘草干姜汤
第二十九讲 射干麻黄汤
第三十讲 厚朴麻黄汤和泽漆汤
第三十一讲 麦门冬汤
第三十二讲 葶苈大枣泻肺汤
第三十三讲 桔梗汤
第三十四讲 皂荚丸
第三十五讲 生姜甘草汤
第三十六讲 奔豚汤
第三十七讲 桂枝加桂汤
第三十八讲 栝楼薤白白酒汤
第三十九讲 枳实薤白桂枝汤
第四十讲 桂枝生姜枳实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