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赤峰街的”中元节“

阴历的七月十五,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可能已经被很多人忘记了,或者压根就不知道吧。但在一百多年前老赤峰街,这可是极其重要的一天……

即以盆施诸寺

在一百多年前的老赤峰街,曾有过中元节的传统,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

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

道教也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在元代,全真派道人丘处机被世祖忽必烈封为“玄真子”,指掌道教。玄真子就曾选在中元节这一天为传道节,邀请各观、院道士讲经,弘扬道法,祝国基永固。此后,道教遂定中元节为弘法节日。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由此看出,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中元节与清明节是同等重要的。

那么,中元节为什么又被称做“盂兰盆节”呢?

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据《盂兰盆经》记载,佛陀弟子目犍连用道眼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煎苦,因此,目犍连用钵盛饭送母亲吃,但饭未入口就变火炭。目犍连请求佛陀救母亲。佛陀告诉目犍连,应在七月十五日以饮食供养僧众,以僧众的力量超度其母脱离苦海。目犍连依言而行,果然救得了他母亲。

原来,“盂兰盆”还是一个舶来词。据《辞源》的解释:“盂兰,梵语意为救倒悬,盆为食器,谓置万味百果于盂兰盆中,供众佛僧、仰佛之恩光以解脱恶鬼倒悬之苦。旧俗七月十五中元节延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义始于此,俗谓之放焰口。”

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传统,遂兼收并蓄,相得益彰,益加普及。

我国最早举行的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

据记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

自此以后,盂兰盆会蔚然成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另据《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据介绍,在一百多年以前,逢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赤峰街都要举办大型的盂兰盆节,极为红火。

头一个月,位于头道街的杨义中店就开始为办会扎制纸船了。吴宇周先生在其《赤峰的盂兰盆会》中有过这样的描写:“……大的纸船有三间房子大,小的纸船也有七尺长。船体骨架用粗杨木椽子,船身用油纸扎成。每只船上都有莲花灯,每盏灯上都插五支蜡烛。船舱内扎有坐着的五殿阎君、站着的判官、鬼卒;小船上扎有玉皇城隍以及王祥卧冰求鲤、丁香割肉孝亲等二十四孝图。

纸船扎好后,由三十人抬到蜘蛛山上。七月十五下午,再抬到英金河北岸的龙头山下。”

西瓜不许掰碎了吃

从上面的这些说法当中不难看出,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至于咱们普通老百姓嘛,就更加的直白了,有的地方俗称“鬼节”、“施孤”,有的地方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而在民间,则是另一番景象了,各地尽管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

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到了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

最主要活动还是放河灯。

所谓河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按传统的说法,河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河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是很有人情味的。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故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还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每年的阴历七月份还是赤峰地区瓜果上市的旺季。

在节前的一段时间里,在老赤峰街,有一个习俗很是有趣,凡是在瓜摊吃西瓜,都必须把瓜一切两半,不许掰碎了吃,否则罚蜡烛五百至一千支。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由各级商会承办

肯定的,办会是需要大量人力和金钱做支持的,尤其是金钱,从哪儿来的呢?

据吴宇周先生之《赤峰的盂兰盆会》介绍,到了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老赤峰街的中元节主要由商会承办。各级商会于每年的阴历七月初就开始写布施,先在商界,继之牌、甲、社会居民,钱数不限,多则一二百元,少则十块八块。旧俗僧道化缘修庙,施主的姓名是要刻铸在钟鼎上的,而中元节的施主的姓名是不能上布施簿的,意为活人的名姓不能让鬼魂知道。

老赤峰街举办中元节大会的大致过程为:头一天,也就是阴历七月十四这一天,附近的僧尼、道士、喇嘛陆续到达,驻脚在关帝庙内。在关帝庙后蜘蛛山上搭法台,围以布幔当经棚。

中元节那天的下午,办会的人员将成筐的馒头,成摞的瓜罐送来,放在河沿上。瓜罐内装满拌上麻油的谷糠,插上竹签。

这些瓜罐都是由卖瓜的摊主积攒起来的。

因此,办会前,凡是在瓜摊吃西瓜,都必须把瓜一切两半,不许掰碎了吃,否则罚蜡烛五百至一千支。

天黑之前,各僧、道,喇嘛身披法衣,在关帝庙执事僧人的带领下,登上蜘蛛山,进入经棚落座,敲击桌案上的法器配以十幡,开始念经。僧、道分别念“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与“往生咒”;喇嘛念的是“甘珠尔经”。

炉内满斗焚香,念经直至深夜。

经棚外摆放坐椅,西面的竖立龙王牌位,东面的留给县太爷坐,用以说明这个大会是官办的。

是夜更深了,三声炮响,开始放河灯了。

早已等候在英金河北岸的船工快速地将那些大小纸船推入河内,一名后生手执火把钻进大纸船的舱内,点燃莲花灯后将火把丢在船上再飞快跃出船外,从进舱到出船不到一分钟。

点燃的纸船顺流而下,光焰照亮河面数丈远。

这时,岸上的老百姓把点燃的瓜罐与馒头纷纷抛到河内,顿时河面布满火光,飘浮的瓜罐宛如万点繁星闪烁在碧波之上……

作者简介:赤峰市《红山晚报》“赤峰记忆”栏目主笔,喜马拉雅FM”老宁说赤峰“主播,网络写手,可百度”四十八顷氏“或“四十八顷村”。

(0)

相关推荐

  • 鬼节:七月半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13:中元节 文|李全修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作为节日,原先,不同的社 ...

  • 孟超然《纱箱歌》赏析

    诗文赏析 孟超然<纱箱歌>赏析 文/墨吟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亦称鬼节.中元之称源自道家,道家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称为上元.中元.下元.中元这一天,道家.佛家都要举行 ...

  • 金瓶梅中多次提到的“走百病”和“盂兰会”,到底是什么?

    <金瓶梅>是一本奇书,它的奇不光在于描写世情,尽其情伪,也不光在于对男女生活肆无忌惮的大胆叙述,也不光在于非常细致而露骨地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也不在于其塑造了数百个人物,结构大而不 ...

  • 肃穆与欢愉:传统中元的复调与变奏

    人们向来认为中元节是一个肃穆的祭祀亡灵的日子,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元节也曾是一个欢愉的秋天里的节日.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七月十五.七月半等,曾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清代<帝京岁时纪胜> ...

  • 老赤峰街的京剧名角——裴云亭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日伪统治时期,热北重镇赤峰因种植大烟,盛产皮毛,商业比较发达,曾经一度形成了短暂的畸形繁荣.因此,东北和华北各地的京剧名角纷纷来到赤峰登台献艺.当时,赤峰人也非常喜爱京剧,具有 ...

  • 老赤峰街的“德盛恒”药铺

    上个世纪之初的老赤峰街,一提到中药行,就必提到"武安帮",一提到"武安帮",又必提到"德盛恒".在本期里,本报记者就为您说一说那样一段逝去的 ...

  • 老赤峰街的“杠房”

    先说点儿别的 在切入正题之前,想跟您先说点儿别的! 现在的赤峰人,能知道"一朱二骆三王萼"这种说法的恐怕没有几个了.其实,这句话讲的是咱老赤峰街儿的三大富户,也就是早年间在咱老赤峰 ...

  •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孙国辉 一九八五年,赤峰市政协出版的<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刊出焦世珉先生文章"解放前赤峰市街轶事".以133页的长文记录了赤峰市街方舆.历史沿革.数十年的人物事件 ...

  •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孙国辉 一九八五年,赤峰市政协出版的<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刊出焦世珉先生文章"解放前赤峰市街轶事".以133页的长 ...

  • 老赤峰的“九街三市”

    2017年2月23日,赤峰旅游官方网权威发布了<中共赤峰市委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意见中,有这样一段:"以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为主体,建设三山二园 ...

  • 赤峰街的老胡同

    说起赤峰街的胡同,可谓数量众多,且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即便是红山区的老地户,街里的胡同有多少,都叫什么,谁也不能一个不落地说出来. 最早的赤峰街道图是1914年(民国三年)由赤峰县知事叶大匡绘制的< ...

  • 汝城老菜街

    文|图     何优秀    汝城老菜街,位于"岌峰玲珑.亦雄亦秀"的汝城文塔附近,是汝城最早规模最大的菜市场.因本地气候热量丰富,温暖湿润,故这里有着品种齐全并多样化的农副产品, ...

  • 哈尔滨老街老名背后的老故事 街路名见证哈埠历史

    东北网4月3日电 哈尔滨市道外区计划恢复部分"丢失"的老街名的消息引起了不少老哈尔滨人的极大兴趣,一些年愈古稀的"老道外"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支持恢复老道外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