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村崇文尚武的风气
近几年来,降水村龙母文化的挖掘及宣传工作已经做得十分周到,而笔者认为,在挖掘和宣传降水村龙母文化的同时,降水村崇文尚武的风气同样不能忽视。
降水村,位于降水河出水口与西江交汇之处,故名,据明嘉靖《德庆州志》载,降水河古称程溪、灵溪,因水口处有高十余丈之石崖(大绀石),水流从石面上飞泻而下,“其势如降”,所以得名“降水”,而在古代,降水口又名“程溪浦口”。先贤曾说:“山水大尽之处,其人文必兴。”此言诚不欺人。位于降水口的降水村,历来就是人文鼎兴之地,自唐以降,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题咏,更兼山川之形胜,在明朝中叶及之前,就有“程溪祀猿”、“青旗拥翠”两处景物别列为当时“晋康八景”之一。至明末东安建县之后,官府在降水口设置洚水墟,使得降水村的贸易人流更加大聚;可以说,降水村的文史是十分灿烂的。
除开龙母文化及自然风物,降水村的崇文尚武的风气更应得到关注和传承。降水村的文、武两个方面都有十分深厚的渊源,文的方面是以馨德学校为代表的学术文化,武的方面是以鸿飞国术为代表的功夫文化,这两个面的文化正是百年来降水村人精神文明总和的重要组成部分。降水人素来尚文,降水先民十分注重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如降水周氏先祖在为后世作字辈时,就取宋人《神童诗》中的“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四句作为字辈,用以勉励后人努力学习、建立功名。降水过去就有学堂,而第一家现代式学校就是创始于民国十七年的馨德学校,迄今已有九十三年历史,校名来源有两个说法,一说是源于取“明德惟馨”之意,一说是源于本地一位乡贤的字号。降水人素来尚武,原因是降水过去地处偏僻之地,多猛兽、山贼,本地人要抵抗来自外界的灾难,就必须要通过习武来强身健体、保卫家园,尤其是到了清末民国时期,降水一带练武风气大盛,当时有不少人到上游数公里的龙河村拜蔡李佛第四代宗师陈宝生为师,练习陈馆功夫,并且都学成归来,在降水继续将鸿飞国术发扬光大,现在陈馆功夫仍在降水各自然村中广泛流传。
明德惟馨,鸿飞入冥。正因为降水村历来有崇文尚武的风气,所以降水村历来都是人才辈出,即使降水过去地处群山环抱的偏僻之地,也因为有着良好风气而不会成为落后愚顽之乡。因此,笔者是十分强调在宣传降水龙母文化的同时,也应重视和宣传降水崇文尚武的风气。所以,笔者认为,将来重建降水程溪祖庙之时,也要重建馨德学堂、鸿飞国术社,作为降水学术文化、功夫文化的传承基地,也藉此向外界传播降水本土的优秀文化,这是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带动地方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作者:周业锋
部分图源:樊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