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宋代很有名的一首荷花词,道尽了荷花的神韵

自古以来,荷花就备受文人青睐,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从汉代乐府诗《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到唐代李白《采莲曲》中的“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再到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历代文人关于荷花的名篇佳作可谓数不胜数。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苏幕遮·燎沈香》,便是宋代很有名的一首荷花词。尤其词中十六字“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历来为人所称道。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简单来说,即短短十六字,便道尽了荷花的神韵。并且它的作者周邦彦,词作一直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荷花词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清新自然。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周邦彦这首词除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荷花的神韵外,还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据记载,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周邦彦入汴京为太学生。而周邦彦的故乡,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钱塘(今浙江杭州)。因此当周邦彦看到汴京的荷花时,便想到了故乡的荷花,从而产生了浓浓的思乡情。

《苏幕遮·燎沈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首先,词的开篇“燎沉香,消溽暑”,即周邦彦通过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里闷热潮湿的暑气。这两句主要是营造出了一幅静境,所谓“心静自然凉”。而静心以后,也就能更好地观察自然界中的大小事物。于是后面的写景句,便都是词人细心观察后所得。“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即拂晓时分,屋檐下的鸟雀叽叽喳喳在呼唤着晴天。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即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一阵风吹来,荷叶便在水面一团团地舞动了起来。显然,这三句清新自然又美丽。且突出了荷叶的圆与青翠,以及一个“举”字,更是彰显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由于词人从“燎沉香”到“风荷举”,有一个长时间的过度,说明它也为下片的久客思乡埋下了伏笔。

然后,我们来看词的下片。“故乡遥,何日去?”,即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到了遥远的故乡,我到底哪天才能回去啊?接下来从“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开始,便是周邦彦对故乡的回忆及思念。即我的故乡本是在吴地啊,没想到现在却长年旅居在汴京。不知道故乡的五月里,我旧时的伙伴是否也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梦中回到了杭州西湖。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芙蓉浦”,通常来说指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不过词中指杭州西湖。一般来说,思念故乡肯定以我为主。但是这里词人并没有以自己为主,而是着重突出故乡的人是否思念自己,也就是主客移位来衬托出词人对家乡的思念。再加上梦回故乡,其思念之苦可想而知。

纵观周邦彦的这首词,虽不加雕饰,却巧妙别致,既写出了荷花清圆的神韵,又通过清圆的荷花,五月的西湖、渔郎,写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睹物思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总的来说,即使单从荷花的角度来看,周邦彦的这首词,亦是一首道尽了荷花神韵的佳作。当然,古典诗词中关于荷花的名篇佳作有很多,你最喜欢哪一首呢?

人的一生就该多读读古诗词。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练字”。“练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 的气质;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