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邓巴的自我辩白:为什么我的理论已经对了30年
*前文 “邓巴数”理论没有科学依据,如今 当代著名的进化心理学家 罗宾·邓巴 亲自撰文捍卫自己的理论。
整整30年前,我就在脑中勾画出一张灵长类动物群体规模与它们的大脑体积的关系图:大脑越大,群体规模就越大。我很想知道,是否可以用这种关系定量预测人类的群体规模。
我计算出的数字是150。由于这个数字似乎很小,我赶紧去图书馆寻找有关人类自然群体规模的数据。狩猎-采集者生活在多层次的社会中,个人组织形成了一个分层的结构——家庭在团队中,团队在社区中,社区在部落中。
社区的组织水平几乎正好是150人。因此,"社会大脑假说" 和 "邓巴数" 诞生了,前者指的是灵长类动物的群体规模和大脑规模之间的关系,后者指的是人类的自然群体规模大约为150。
多年来,邓巴数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例如,它被用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同时也是 "秘密握手" 在线安全算法和机器人检测软件的基础。
建筑师们一直在考虑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而商业界也对其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在谷歌学术上罗列了近1400篇论文,有26500000次点击。”
质疑之声
这种曝光度也许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他研究人员的质疑。在科学事业里,质疑是有益的:它们迫使我们仔细评估论据,并因此总是为新的发现指明道路。但关于邓巴数的质疑,则并不总是如此:大多数的批评只不过是在搅浑水。
尽管证据越来越多,但同样的批评却以令人怀疑的宗教热情式地涌现。最常见的说法是,人类的行为是由文化决定的,因此不能像灵长类动物的行为那样受生物规则的约束。这种说法的另一个变种是,像LinkedIn这样的网络平台使我们有可能保持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持这些说法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邓巴数适用于高质量的关系,而非社交网络中更随意的、超过了150个有意义的朋友关系。
然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声称,通过显示社会大脑方程对人类社会群体规模的预测不足,最终揭破了我的理论。唉,他们的研究使用了有缺陷的统计方法,没有考虑到现在有大量支持我的证据。
发展中的邓巴数理论
在过去十年中,个人社会网络和自然社区的规模近似于150,以非常独特的分层结构为特征的证据已经大大增加。我们在电话网络、Facebook群组、军事战斗单位和在线游戏环境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这个数字也适用于教堂会众、《多姆士达书》中列出的盎格鲁-撒克逊村庄以及与石圈有关的青铜时代社区。
这种分层结构在社区和个人社会网络中反复出现,每一层人数都是紧挨着的内层的三倍。事实上,同样的层级,同样的规模,在猴子、猩猩、海豚和大象的多层次社会中也反复出现。只是人类社会具有更多的层次。
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
我们也填补了许多行为和神经认知方面的细节,这些细节是社会大脑假说的基础。十几项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在人类和猴子中,个体的社会网络规模与他们的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规模相关——管理社会关系的大脑回路。
同样,将这些群体维系在一起的基于肢体接触的结合机制——一种利用大脑内啡肽系统的机制——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中都很常见。这就是为什么拥抱和身体接触在我们的关系中如此重要。
如何做统计
斯德哥尔摩研究的真正问题是,它犯了一个 "统计学101"(原本是国外选课系统里统计学的序号) 的基本错误--我甚至在1992年的原始论文中就提醒过。他们使用叫做回归分析的技术来计算群体大小和大脑大小之间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还不错——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回归分析有不同的形式。
斯德哥尔摩的研究使用了最常见的形式——"最小二乘法回归"或LSR。这是为在实验中使用而设计的,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精确地指定X轴上的数值(在我们的例子中是大脑大小)。在这种情况下,LSR会从根本上低估真实的斜率,从而产生误导性的结果。
此外,我们现在知道,社会大脑关系实际上由四个等级组成。这也导致LSR低估了斜率,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在这些情况下,特别是当我们想进行预测时,特别推荐使用 "缩小的主轴回归",或RMA。更好的是,我们应该应用正确的等级方程式,否则我们可能会有很大的偏差。
这种对比反映在这两种方法对人类预测的群体大小上。对于同一数据集,斯德哥尔摩研究使用的LSR方法的结果是71,而我最初使用的RMA方法为158。
他们的第二个问题源于对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社会行为的理解,出奇地贫乏。如果他们花点时间阅读一下我们在过去十年里发表的文章,正如我最近的书中所总结的那样,那些研究作者就会能自己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尴尬。
https://phys.org/news/2021-05-theory-humans-friendships-withstood-yea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