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瑭先生的《阴阳管见》标点及随记

何瑭(1474 -1543)字粹夫,号柏斋。明怀庆武陟(今河南武陟)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庶吉士,历编修、修撰。因忤宦官刘瑾,致仕归。瑾诛,复职。未久,因经筵触忌讳,谪同知开州,移同知东昌府,又致仕归。嘉靖初,起山西提学副使,后改浙江,进南京太常少卿、本寺正卿,历工、户、礼三部侍郎,谢病。升右都御史,掌留如,不就。家居十余年。瑭为诸生时,曾慕许衡、薛□之学。其学以当务致用为本。时王守仁以道学名于世,瑭独默然。指出陆九渊、杨简之学已流人禅宗。认为儒者之学,当务之为急。细而言语威仪,大而礼乐刑政,皆为当务,此类皆“当格而不可后者”,通过学问思辨,一旦卓有定见,则物格而知至。由此而发之以诚,主之以正,则必身修、家齐。从“当务之为急”的观点出发,他认为学与政本非二道,学以政为大。而那种“徒从事于记诵词章者,既不足道,而所谓道学者,又多用心于性与天道之间。及存心养性之说,名虽可观,实则无补。其可叹者多矣”(《儒学管见》)!他极力反对王守仁心一元论和不事外求的学说,力主在心为知觉、在物为理之说,批评“理出于心,心存则万理备,吾道一贯,圣人之极致也,奚事外求”的观点,于“修齐治平之道反有所略”,为“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于古人之道,未免差矣”(《明儒学案》)。认为本原性命之学,非当务之急,无与乎修齐之事,与清谈无异。他认为,五经、四书所载,皆儒者之道,于此而学之,则儒者之学。因而学当本五经、四书。而又特别推崇其中的《大学》,以为“莫要于《大学》”,《大学》之要又在于修齐治平之道。关于心性问题,他认为,人莫不以心为身之主,忿、恐惧、好乐忧患,皆为心之用,为心之已发之情。心之未发则为性,心之未发之时,必然廓然大公,无所偏倚,心之本,方得其正”,而一有偏倚,则不正,此为善恶之根。他不同意朱熹关于“心之未发,如鉴空衡平,无正不正之可言,必其既发,则正不正始有可见”的说法,认为心之正不正,虽见于既发之后,实根于未发之前。他又认为正心与诚意相互为用,互为先后:意不诚者,明知善之当行而不能行,明知恶之当去而不能去,为自欺之小人,而无从论其心之正不正;心有未正,则接人处世之际,往往随其所偏而发,不复加察,虽诚于好善恶恶,不免有时而失,故诚意之后,又继以正心。何氏在推重当务致用之学的同时,也着力于阴阳之学,自谓“反覆乎周、程、张、邵之书,出入乎佛、老、医、卜之说者,将二十年”(《阴阳管见》)。并且有所发明,多有与他人不同之论。如谓周敦颐太极之说“似矣而实非”。认为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五行,而天地皆为太极之分体。谓周敦颐以天为太极之全体、地为天之分体之说为“误甚”。所著有《阴阳律吕》、《儒学管见》、《柏斋集》等。何氏之学在心学甚盛之时不随波逐流,因而颇有特色。

 

《阴阳管见》读后随记

                                            原著<明>  何塘粹夫著

                                闲云老叟  标点随记

原文  :

造化之道一阴一阳而已,阳动阴静,阳明阴晦,阳有知,阴无知,阳有形,阴无形。阳无体以阴为体,阴无用得阳为用。两者相合则物生,相离则物死。微哉!微哉!通于其说,则鬼神之幽,人物之著,与夫天文地理医卜方技,仙佛之蕴,一以贯之,而为遗矣!

闲云老叟读后随记:

阴阳之理,是天地之正理,倘研究术数,不通阴阳,不会至高境地。此段首道阴阳之本,次道阴阳之用。阳是一种气,因此而无体,通过阴而落位;阴是一种物,因此而静,通过阳而运行。阴阳是物质的2个属性,天下之物,均缺一不可,故相离而物死,相合而物生。

阴阳相随,二者缺一则不成物。生活中更是处处是阴阳。比如一个计划的实现,开始的策划是阳,后来的实行就是阴了。如果你没有策划或是实行,这个事情就不会做好,即使做了,也不会是一个好的结果的。

原文:

天为阳,地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天,阳之阳也,故神而无形。地,阴之阴也,故形而不神。火,阳之阴也,故可见然终无形也;水,阴之阳也,故能化然终无知也。天变而为风,地变而为山,火变而为类,水变而为泽,雨雪霜露皆泽类也,观八卦之象则可知矣。

闲云老叟读后随记:

先天八卦,天于九位,九是阳之最,所以取天为老阳,阳之中分阴阳,天是阳之阳,火是阳之阴,阴之中分阴阳,地是阴之阴,水是阴之阳,

原文:

火阳也,其盛在天;水阴也,其盛在地。盖各从其类也,何以明之?日为火之精,月为水之精,近则为温为暑,火偏盛也,日远则为凉为寒,水偏盛也。四时之变于是乎生矣。地虽有火不能温暑,天虽有水不能寒凉,故曰其盛各有在也。

闲云老叟评注:

此段是说火水是阴阳的原因。火是阳,它的最极点的表现在天之上,而水为阴,它的最极盛的表现在地,就如先天之卦图,离卦在南,坎卦在北,就是说明此理。

原文:

或曰,水阴也,日流不息,安在其为静乎?流非水之本然也,水体凝而性静则也。其融火化之也。其流,天之运之也,天火无形,实为阴枢,而人不能见也,故谓水为动,误矣。何以明之,水气为寒,寒甚,则水非有待于外也,非自遂其性耳,然则水之为静也,昭昭矣。

闲云老叟评注:

此段是说并不是阴阳本身在动,而是外在的力量使然,就像一个卦,一个干支一样,本身并没有吉凶之别,只不过是外在的力量使然,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其他的人、事、物此类。文中用水做譬喻,甚妙。其中说到自性,自性本不是空,也不是有。

或曰,天有定形,故日月星辰之丽乎天,万古不易。今谓天无形,殆未可乎?曰:“此不难知也,既天有定形,日月五星人何以有盈缩之异乎?若谓日月五星虽丽乎于天,而不为天所拘,故有盈缩之异?不知上何所系,下何所承?乃万古不坠乎?盖天天阳气也,动而不息,其形至健,日月五星皆运于天者也。天行有常,故日月星辰万古不易,其右盈缩,则以象有大小,天运之有难易也,譬之,浮物于水,小者顺流而去,故疾,中者小迟,大者预迟,其势则然也,如此则谓天有定形者,其惑可解。谓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转者,其说不攻而自破矣。

闲云老叟评注:此处以天与星辰的关系来说明体用关系。

或曰天地水火恐未足以尽造化之蕴,不如以阴阳统之,予窃以为阴阳者,虚名也。天地水火者,实体也,二而一者也。谓天地水火未足以尽造化之蕴。此特未之察耳,盖人知水之为水,而不知寒凉润泽皆水也,人知水之为火,而不知温热光明皆火也。天宰之以神,地载之以形,水火二者交会变化于其间,万物由是而生,由是而死,造化之能事毕矣。自此之外,岂复余蕴乎?

闲云老叟评注:

作者认为,阴阳也是不存在的。还说明了一个观点,就是用神形之法来说明阴阳的组合才会形成万物的道理。

或曰,乾静专而动直,坤静翕而动辟,易大传也,今谓天专为动,地专为静何居?曰,易大传之为文,为乾坤不交而言也,乾有时不交坤,故谓之静,若其本体之动者,自若也。坤有时不受乾之交,故谓之动,然其本体之静者,亦自若也。观天地则可知矣。夫何疑乎?

或曰,易大传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今谓天为阳,地为阴,不亦异乎?曰,乾阳物也,其象为天,坤,阴物也,其象为地,兹非易道之彰彰者乎?曰言若是之不同,何也?各有指也。火阳也,虽附于天而未尝不行于地,水,阴也,虽附于地而未尝不行天,水火者,天地之二用也,故天有阴阳,地有刚柔,默识而旁通之,则立行不悖矣。

闲云老叟评注:

此处说阴阳相交而出现的各种情况。

或曰,周子之太极何如?曰,非吾之所知也。其说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生阴,极复之动,自今观之,则天之阳动者也,果何时动极而静乎?地阴之静者也,果何时静极而动乎?天不能生地水,不能生火,无与愚智者皆知之,乃谓阴阳相生不亦误乎?盖天地水火虽浑然不可离,实澯然不可乱,先儒但见其不离而未察其不可乱也,故立论浑而无别。愚窃以为阴之与阳谓之相依则可谓之相生则不可。

或曰,何谓太极?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太极也。周子之论何如?曰似矣而实非也。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则固谓太极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不外乎五行矣。自今论之,水,水也,火,火也,金木,水火土之交变也。土,地也。天安在乎?有地而无天,谓之造化,全乎?或曰天,太极也,故朱子以上天之载释太极,天道流行释阴阳。岂可谓之有地而无天乎?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中有乾,有坤,则天地皆太极之分,体明矣。以天为太极之全体,而地为天之分体,误甚矣哉。太极图为性理之首,而其有失如此,故不可不辨。

闲云老叟评注:

此处说太极之理。

或曰张子之正蒙何如?太虚即气,太虚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可见,散则丽明不得施而无形可见。因其可见而谓之有,因其不可见遂谓之无,故谓圣人不言有无,言有无,谓诸子之陋,此其书之大指也,殊不知造化之道,阳为神,阴为形,形聚则可见,散则不可见,神无聚散之迹,故终亦不可见,今夫人知觉运动皆神之所为也,是岂有形可见乎?观人则造化之妙可知矣。张子之论,盖以意见窥测而未至者也。

或曰邵子之经世何如?曰,元会运世之分,无所依据,先儒已有议其失者,今不执论天,以日月星辰变而为寒暑昼夜,地以水火土石化而为雨风露雷,此其书之大指也,自今观之,暑寒昼夜皆主于日月星辰而有焉。风为天所变,雷为火所变,雨露皆水所变,其理甚明,少思则得之矣。火为风,石为雷,土为露,岂不牵强之甚哉,且其取象,乾不为天而为日,离不为日而为星,坤方为水,坎反为土,与伏羲之易象大异。乃自谓其学出于伏羲之先天图,不知其说也。

或曰,子自谓所论皆出于伏羲之易,其详何如?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伏羲易象之本也。乾离皆生于阳,故谓天火为阳,坤坎皆生于阴,故谓地水为阴,乾变初九为初六则为巽,故谓风为天之变,盖天下交于阴也,坤变其六三为九三,则为艮,故谓山为地之变,盖地上交于阳也。离变其九三为六三,则为震。火为阴,伏则奋击而为雷,为火之变,坎变其初六为初九,则为兑水,与阳交则相和而为泽,故谓泽为水之变,艮坤离震相比,从其类也。乾兑坎巽相远,无乃以乾为阳,可不行于地之分,坎为阴之阳,亦能上于天之分,故两易其位,易耶?若以兑为巽,以巽为兑,则阴阳之分,尤为明,顺然非后学所敢断也,故发此意以俟再来之伏羲正焉。

(0)

相关推荐

  • 阴阳法进阶学习解读之五

    干支分论,是极为隐秘的内容,浸润命理多年的老手,很可能以为是民间所论的大运干支要上下五年分看.不经点拨,怎么分,怎么论,那是不知道的.不经过细心揣摩,就算解读了,点拨了,可能照样是一头雾水. 不明白不 ...

  • 道家古籍——《阴阳管见》

    道家古籍——《阴阳管见》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先后天叠加,分阴阳、定顺逆。放大9*60倍,考察遁甲起源

    阳顺阴逆的由来 先天八卦描述一个基础方向(远近),如下: 顺时针依次遍历先天八卦中的各卦,可以得到阳四卦(震离兑乾)由近及远,阴四卦(巽坎艮坤)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是往,由远及近是来.<易> ...

  • 张仲景唯一补肾的方子!无论阴虚、阳虚,还是阴阳两虚,都能调理

    有的小伙伴说,我肾阴虚,大夫开了很多补阴的药,像阿胶.地黄.黑枸杞.海参.龟甲等,吃了很久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咋回事呢?难道我遇到庸医了?也有的小伙伴说,我肾阳虚,大夫开了很多补阳的药,像人参.鹿茸.锁 ...

  • 阴阳双补栗子汤

    正常情况下,冬天人体能量都转入肾脏,肾气渐强.但对于肾气虚弱的人,下元空虚,无法承载多余的能量,就像用薄薄的塑料袋装金条,金条再好也得漏,所以容易出现小便频繁.夜尿多.泄泻等问题.针对肾气不足导致的小 ...

  • 事不通,乃阴阳不合,唯有调理阴阳相当而融...

    事不通,乃阴阳不合,唯有调理阴阳相当而融通,或商量或协商或切磋,就是阴阳之主宾角色转换互动的过程,观音而调音,以至主宾或宾主相当和合.若不善调和,事塌,咎.

  • 五行与阴阳五行的来源

    人们常说"阴阳五行",实际上,从源头上说,阴阳与五行并不是一家人,只是到了后来才联姻融合为一体.至于什么时间"捏"在一块的,包括研究阴阳五行的专家学者们也没有得 ...

  • 上热下寒、心肾不交!简单三个调养法,疏通淤堵,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现在「累」「困」「没劲儿」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口头禅.原来累了.困了睡一觉就又生龙活虎了,但现在情况好像有些不同,即使睡得够多了,还是觉得不解乏. 常常觉得很累,不仅全身乏力.腰膝软瘫.记忆力下降. ...

  • 汉剧 阴阳河挑水

    汉剧 阴阳河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