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为“苏松画派”的先声,为吴门派支流

宋旭(1525―1606年后),明代画家。字初穤,号石门、嘉兴(今属浙江)石门山人,(明画录作字初旸,式古堂书画汇考作字初旸,号石门)。后为僧,法名祖玄,又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为“苏松画派”的先声,为吴门派支流。博宗内外典,通禅理。善山水,兼长人物。万历间名重海内。师沈周,学有师承,故出笔逈不犹人。其山头树木,苍劲古拙,巨幅大幛,颇有气势。与云间莫廷韩,入芟山社绘白雀寺壁,时称妙绝。赵左、沈士充、宋懋晋等都出于他的门下。其识款喜用八分书。万历三十三年(一六0五)作罗汉图、平沙落雁图,时年八十一。《嘉兴府志》、《明画录》、《无声诗史》、《图绘宝鉴续纂》、《读画辑略》、《珊瑚网》.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五岳图》卷及上海博物馆藏《天香书屋图》轴等。
明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雍容华丽的“院体”和雄劲阳刚的“浙派”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一直到明代中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文人个性意识的自觉,尤其是苏州“吴门画派”的崛起,承继元画精神的传统文人画才逐步取代“院体”,成为画坛发展的主流。到明代后期,名家辈出,各标门户,一时画派纷呈。其中山水画科,以董其昌、顾正谊为代表的“华亭派”影响最大,此外以赵左为首的“苏松派”和沈士充创立的“云间派”亦深具影响力。以上三派画家,艺术旨趣近似,风格互有影响,且均是松江(晚明松江府治,今属上海市)人,故统称“松江画派”。其中的“苏松派”和“云间派”均源于“吴门后劲”、晚明著名画家宋旭。
宋旭师法“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画风似沈氏而又独具个性,亦宗法巨然、王蒙。其山水高华苍蔚,笔墨苍劲古朴,意境幽深,所作巨幅大幛,气势磅礴,开“苏松画派”之先声,万历年间名重海内。宋旭曾与“华亭派”画家莫廷韩(1537-1587年)入芟山社绘白雀寺壁,时称妙绝。宋旭遁入佛门以后,隐居佛寺,潜通禅理,一生画笔不辍,八十一岁时尚绘《平沙落雁图》轴,清逸传神,传为美谈。
从宋旭流传至今的画作可知,其所绘山水大都气象雄逸,构图紧密,景物细致入微,用笔缜密沉着,善于运用勾、皴、点、染的不同技法,抒状风、晴、雨、雪的不同山水景貌,所绘峰峦、丛树、溪泉、房舍,浑然一体,呈现出峦光山色、朴茂静穆、情景交融的天然意境。尤其难得的是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厚,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其画继承发扬了宋、元讲求士气逸格、缜密秀雅的文人画传统风格,追求摹古之风,同时师法自然,布局疏朗明媚,景物深窅疏淡,笔墨苍润清逸,于萧简疏丽中追寻清旷雅致、静谧幽深的自然意趣,寄寓了作者窥透世事红尘、寄情山水的幽雅情怀,令人观之眼界肃清,清心寡欲,在向往之余,生起无限联想。宋旭传世的山水画作,现多分藏于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山东、沈阳、重庆等地的博物馆。
《柳荫垂钓图》画面严谨大气,意境幽静隽雅,笔墨朴茂,设色古雅。所绘仲夏山川美景,远处山峦巍然绵延,丘石嶙峋,林木浓荫苍翠。群山中有数间楼阁房舍,碧瓦飞檐,有的轩窗洞开,露出帷幔帘卷,似有人临窗观景。山脚下一泓湖水绕山而流,河面宽阔,水流澄澈,山色丛树倒影隐映波光潋滟;河流上一座木桥横跨,湖岸浅滩边柳树浓茂苍劲,枝叶繁密,柳丝垂拂;河边一株歪脖柳树,树干欹斜伸向河面,垂柳枝下,一只乌篷木船泊于水面,船首一头戴斗笠、盘腿而坐的渔翁正于水中垂钓,意态闲雅。整幅画布局高远而浑厚,远山近水纹络清晰流畅,尤其是山峰丘崖以险峻取势,青松、柳树以轻柔为美,峰峦树林,各显风姿。用笔精致娴熟,苍劲古拙,苍中带秀,柔中寓刚,房舍、楼阁、拱桥以工笔描绘,细密精致;峰峦用干笔皴擦,墨晕渲染,深得元人山水笔意之妙。
《山水图》轴,画境广阔深远,气象万千。所绘高山耸峙,巨峰凌空,山头乱石累累,白云飘渺间一瀑布如白练飞溅而下,山底溪流蜿蜒曲折,两岸怪石嶙峋,丛树群生,青松茂密;溪流旁有木屋数间隐映于密树之中,屋内有人凭轩眺望山色。图中山石勾染,皴法多用秃笔中锋,枯树、苍松勾勒细致自如,所画木屋、人物虽小,却形神皆备,意趣横生。整幅画构图高远,秀逸古拙,意境冷峭幽深,笔法工细严谨,苍中带秀,平中求奇,静中寓动,色泽清新妍丽,别具神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