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唯一梦醒者,却被骂成汉奸走狗!被李鸿章、梁启超等人所敬佩
洋务运动,大家都知道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的“师夷制夷”、“中体西用”等救国运动。
然而在当时郭嵩焘看来:
技术是无法救国的,船坚炮利并不能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就必须全面学习西方,仅仅想靠引进几艘军舰、几门大炮,如同隔靴搔痒。
首位驻外使节
1875年,云南边境发生了“马嘉理案”,清政府被迫放下“天朝尊严”,按英方的要求,派钦差大臣去英国“道歉”,因郭嵩焘懂得洋务,所以也就成为中国第一位外交使节。
承受这“屈辱”使命的郭嵩焘,已是人生暮年,“以老病之身,奔走七万里”,作“赔罪之旅”。
他第一次见证西方繁荣和文明,深受震动,他从上海到伦敦51天,两万多字的日记整理为《使西纪程》写文送回国内。
在文中,郭嵩焘首次提出“自强求富”的概念,这一点比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提出“国家组织造船制器和经济活动,增强了封建政权的军事、经济实力”等洋务运动等思想要更进一步。
概括成三点意见:
1、旗帜鲜明反对“华夷之辩”,反对视西方诸国为“夷狄”,主张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独立的文明国家来看待,主张开放国门,他说:
茫茫四海含识之人民,此心此理所以上契于天者,岂有异哉?而猥曰'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也’,吾所弗敢知矣!
2、一定要韬光养晦,以商代战,放下身段,虚心面对西方的文明,尤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后来历史学家徐中约先生说过:
郭嵩焘从不鼓动借助兵刃抵挡外国人,而是坚持不懈地阐释顺势而为的智慧,因为他意识到中国在军事竞赛中绝无胜算的可能。
3、客观评价西方列强,说他们也有2000年来的文明,尤其是英国之所以能发达的原因,就是在于“政教、文明、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他和清朝“八股文”做对比,并说这才是西洋所谓坚船和利炮背后真正原因:
西洋政教、制造,无一不出于学!......此邦术事愈出愈奇,而一意学问思辨得之!......人才国势,关系本原,大计莫急于学.
他还建议,在国内开设西式学馆,“行之有效,渐次推广至各省以达县乡,以广益学校之制”。
这种建议在30多年后的戊戌变法中才被重新提起。由此观之,郭嵩焘的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价值。
4、科技的发展,郭嵩焘对英国的电灯、电报、电话、马桶等现代化的生活,感到震惊,应该马上派青年来英国学习科学技术。
(注:以上内容均是根据汪荣祖的《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概括而来,这里向汪荣祖先生表示感谢)
这些内容,传回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泱泱大国,竟然要向夷狄之国学习,群起攻之,大骂郭嵩焘是汉奸走狗!
对此梁启超先生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有一段描述:
“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哎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板,才算完事。”
尤其是同行的副使刘锡鸿也忍无可忍了,直接和郭嵩焘划清界限,说他是汉奸,并列举他几大罪状:
“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
“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
甚至连招待外国人,不用茶水而用糕点、还想学习英语等等,都是向英国人妥协、投降!
刘锡鸿一生都是反对洋务运动的人,他都固守着“用夏变夷”的决心和希望,甚至说:
“今英国知仁义之本,以臻富强,未始非由久入中国,得闻圣教所致。”
不知道他怎么得出英国强盛,都是因为听到孔子的圣教所致的荒唐结论。
悲催的郭嵩焘
面对非议,郭嵩焘被迫回国后,朝内那些守旧派还想治罪,被李鸿章、曾纪泽(曾国藩的儿子)所救,被迫辞官回乡长沙,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全城遍贴揭帖,指责他“勾通洋人、汉奸”等等。在极度抑郁中,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当时晚清的中国,就是在铁屋子酣睡,满足自己是“泱泱大国”春秋大梦中,任何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都是叛经离道,都是要被绞杀的。
而郭嵩焘就是少数“大喊”的人,在封建时期,一个思想超拔的人,都是无法寄身的,所以郭嵩焘这种清醒的人,注定是孤独的,也是被排挤的。
伟大的郭嵩焘
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个人,而郭嵩焘是清醒看世界第一人,在一个“闻洋人之长便怒、闻洋人之短便喜”狭隘的时代,能保全自己,已经是万幸。
李鸿章一生敬慕郭嵩焘,在其死后,多次上奏要为其立传,并请赐谥号,均被慈禧所拒绝:
“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的书籍,颇受外界争议,所以不为其追赠谥号。”
汪荣祖先生
与曾国藩“和其光、同其尘”处世之道相比,可能郭嵩焘是迂腐的,不知变通!但是他也是伟大的,正如汪荣祖先生所说:
郭嵩焘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他的认知、思想、勇气和精神历程,抵达了一个传统士大夫所能抵达的极限。他的思想可以延伸到戊戌变法,甚至延续更远上百年所有革命行动。
郭嵩焘是晚清衰世一骑绝尘的先知智者,正因为他的很多思想行为在当时已经走得太远,大大超出了社会所能承受的程度,所以当时的人们不但跟不上他的步伐,甚至望不到他的身影,于是他几乎受到举国士人的讥嘲和辱骂。
自始至终他都成为时人攻击的靶标,成为难容于世的异类。孤独的先行者一生的结局是悲剧,这是郭嵩焘的悲哀,也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汪荣祖先生评价是中肯、客观的,不敢改一字,全文奉上。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