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8)一个古城老地名的消失 ——悠长的鼓楼洞变身“崭新”的武昌路隧道
相关推荐
-
【民间故事】仙人洞的传说
仙人洞的传说 在白露山区,由刘家村到余村的路上.有一座像铁耙形状的山,人们称之为前岩.在山的悬崖下有一个大岩洞,叫仙人洞.洞的下面是一条由山脚到山顶的弯曲陡峭的山路,如果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的人,都会想到 ...
-
千年“长街”解放路(作者:老武昌人)
(本篇所涉及武昌老地名"长街"."南湖堤"."南湖"."中山路"."大堤口"."南楼&qu ...
-
姜堰,多少老地名在消失?
前期,市地名办对姜堰区三条道路命名进行公示,其中关于新桥小学北侧的道路拟命名为: 新北路 XINBEI LU 新北路东西走向,东起阳光路,西至人民北路,长约856米,宽16米,黑色沥青路面.因该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1)在武汉的侵华日军“笔部队
日本文人投戎忙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日本文学界出现为侵略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的所谓"国策文学". 1937年"七七事变&qu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2)汉口日租界边的大火— 解读两张辛亥革命阳夏保卫战老照片
2017年底,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网站上,出现了一批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期间,外国人在武汉拍摄的老照片.从照片的EXIF信息中可以查看到,照片是2017年初该网站用CANON相机翻拍上传的.虽然其中的很多照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3)“张恨水”之名始于汉口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曾任报人30多年,章回小说.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民国第一写手.一生创作中长篇小说120多部,20世纪40年代曾有7部小说同时开工.他的的小说<啼笑因缘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4)扫盲与上幼儿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群众性的扫盲运动中,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广泛充分的宣传动员,良好协调的组织管理,规范适用的教学工作,灵活多样的扫盲形式,解决了群众文化水平低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的高潮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4)汉口美国领事馆的变迁
1861年汉口开埠,根据中美两国达成的协议,第一位美国领事于1863年到达武汉.1903年,该机构成为总领事馆.1915年美领馆搬入汉口江边地标性的红砖巴洛克式建筑中.1937年武汉成为抗战中心,美驻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6)岳飞鄂州驻军物证或可确定
武昌刘文斌先生系民间古砖收藏家,他手里有一批宋代古砖,这批古砖,<楚天都市报>2007年11月9日曾予以报道,据刘文斌先生透露,这批古砖得之于黄鹤楼下一旧宅,但至今尚无人破译,说不清是什么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7)珍贵的“汉口重修西会馆碑记”拓片
2018年1月28日,全国普降大雪后的一天,在列车一路晚点的情况下赴京. 带的书翻看完了,再看手机,意外发现一件拍卖物品,没有名称,细看正是汉口的旧物--山陕西会馆的拓片,当即参拍.其后在忐忑中抵北京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8)宝庆码头突现张公坟
2017年11月的一天,一个表述方位的微信聊天,引起了人文武汉学会成员的注意.11月9日上午,人文学会副会长侯红志,顾问.武汉方志专家王汗吾,以及昌庆旭.韩少斌在新安街社区工作人员王光老师的指引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