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轩 · 悦享记 |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宋玉
蒲公英八期种子
职务:北京市级政府部门公务员
爱好:摄影、旅游、看电影
签名:一棵需要经常晒太阳的向日葵
看到这么美的花,再糟糕的心情是不是也会变好一点儿。
这棵捡来时曾经奄奄一息的小花,这段时间在同事的照料下开得这么绚烂。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讨论生命的意义,这棵花的绽放为别人带来了心情的愉悦,这就是它生命的意义。而这位照顾他的人也会因为这棵小花的绽放,让自己感觉这段时间的付出非常有价值。
前两天跟几位朋友聊天,大家说起近些年感觉患抑郁症越来越多了。其中一位朋友说,他们单位一个八零后的年轻同志,家庭条件好、工作也好,上学时曾经是文科状元,看上去什么都好,近期却得了抑郁症。当问及什么原因让他不快乐时,答约,活着没意思。
昨天看到蒋老师分享的一篇关于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的文章,加上近几天的思考,突然明白:
人活着其实是希望被别人需要。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位犹太心理医生,二战期间,弗兰克尔全家被纳粹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气室中。他辗转囚禁在多家集中营,服了三年苦役,侥幸大难不死。
弗兰克尔发现集中营中死亡的囚徒,并非全都死于纳粹的屠杀,有些人是因为对活着充满了绝望,选择了自己放弃生命。
他努力劝阻对生命失去信心的人活下去。于是,他想办法让这些人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负有责任,
比如,他救的人中其中一个人有挚爱的孩子在国外等着他;而另一个人是位还有很多著作等待着他去完成的科学家。他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重燃他们活下去的勇气。这些人真的努力的活下来了。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他是被需要的,那他就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让人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面对死亡。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有无意义,竟成了生与死的区别。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刊发的一篇对《寻梦环游记》的影评,让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
“有人说,人会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在身体机能停止运转的时候,在生理上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是在别人来参加葬礼的时候,在社会中宣告了他的死亡,从此社会里不再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当世间再没有人记得他的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当你觉得自己对社会没有价值、对亲友没有价值、对世界的存在没有价值,也没有人关心你是不是还存在,活着就已经被遗忘,那你和死了还有什么差别?
有的人说,我活的很累,我一直在为别人活着。可当你没有愿意为谁而活着的时候,你恐怕连活都不想活了。
被别人需要,是好好活着的动力。
在《小王子》里,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
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惟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了。”
……如果你要是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会是欢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脚步声就会象音乐一样让我从洞里走出来。再说,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原来,被需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