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诗人李商隐:一世落魄,半世骂名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诗人,一生可谓都在矛盾中度过,他有一位既是兄长又是恩人的朋友,这位朋友陪着他度过了最难的时刻。

但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朋友政敌麾下工作,引得兄弟反目,恩断义绝,这个人就是李商隐。

他想做忘恩负义的坏人,心里过不去。他想当讲义气的好兄弟,生活不允许;李商隐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商隐的故事吧!

兄弟情谊

李商隐年轻时曾给京兆尹令狐楚做秘书,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能得到这样人物的垂青,李商隐感觉自己真是福星高照。

不过,李商隐不知道,他最大的福星不是令狐楚,而是其儿子令狐绹。

李商隐和令狐绹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曾经,李商隐落第,令狐绹为了安慰他,带他到大雁塔,在塔下石碑题字,两人的名字并肩而立,李商隐一直把令狐绹当自己最亲的兄长。

十年后,李商隐还是秘书,但是令狐绹已经成为朝廷最贵重的宰相。

时过境迁,两人的关系也变得疏远了很多。

李商隐拜访,令狐绹却迟迟不见他,他只好灰溜溜的离开。

在令狐绹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李商隐,开始回忆他和令狐绹的点点滴滴,为何他和好兄弟会走到今天?

记忆回到十年前,李商隐还是一个穷苦小子,因为散文写得好而小有名气,令狐楚看到李商隐的文章,连连称赞。

听说李商隐家境不好,爱才的令狐楚就想帮帮他。

但是少年热血,哪里肯受嗟来之食?于是令狐楚就找了个让李商隐给自己写公文的借口,作为报酬,给他工资,还把儿子们介绍给他。

就是这个时候,李商隐认识了令狐绹。

李商隐和令狐绹一同学习,一起科考。

令狐绹运气好,一举得中,而李商隐从他十九岁开始第一次落第后,就没有考中过。是李商隐能力不行?

其实并不是。李商隐时代的考试靠的不是才华,而是关系。

如穆宗长庆元年考场舞弊案,三十三名上榜人中有十四人胸无点墨、不学无术,都是官宦子弟,科举成了他们的父祖辈与考官的一次利益交换。

李商隐心有怨言,但他不敢破罐子破摔。

他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要养活,还要花钱把死在异乡的姐姐和父亲的墓地迁回老家,这些都需要钱,所以他必须出人头地。

想到这些,李商隐只能一头扎进书堆里。

这一切令狐绹都看在眼里,当李商隐第五次到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时,令狐绹决定帮他一把。

进士科考试不糊名,考官可以清楚看到哪份答卷来自哪个考生,礼部侍郎不耐烦地判着这几千份卷子。

他转头问好朋友令狐绹:“这里面有跟你关系好的吧?谁呀?”

令狐绹头也不抬,回道:“李商隐。”

礼部侍郎又问:“还有呢?”依然是一样的答案。

问了三遍,令狐绹回答了三次“李商隐”,斩钉截铁,没有别人。于是,李商隐成功上榜。

但这也使别人有了戳李商隐脊梁骨的机会,说他是靠关系上位。

人有时就是这样可笑,明明自己未必多高尚,却还是五十步笑百步。

李商隐没办法辩驳,他的确是靠着朋友的关系才上了榜。

就算他再有才华,现在在别人眼里,他和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没有什么区别。

兄弟反目

考中进士只是第一步,李商隐要等待有职位空缺,才能做官。

没官就没钱,李商隐还是穷光蛋。

就在这个时候,李商隐的伯乐令狐楚去世了,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李商隐尽自己的努力,和令狐绹一起料理后事。

但是此时,李商隐已经一年没有收入了,他不好意思跟令狐绹开口,只能抓住一切机会攀援而上。

于是,打理完令狐楚的丧事,他便与令狐绹告别,进入王茂元幕府工作,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

在令狐绹看来,李商隐这样做是忘恩负义,令狐楚当年视他为亲儿子,但现在父亲尸骨未寒,他就攀高枝去了。

更重要的是,令狐楚生前和王茂元是政敌。

后来人们骂李商隐“背恩无行”就源于此。

李商隐不愿意多解释,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但是面对好友令狐绹他还是想再解释一下,于是给令狐绹写诗“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

意思是,我自知无法报答你对我的深情厚谊,但请你放心,你不必怀疑我对你的赤诚之心。

令狐绹收下了这首诗,但是心里对李商隐的感情,已经回不来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令狐绹成了皇帝最宠爱的大臣,而王茂元死于战场,李商隐靠山倒塌。

此时李商隐的母亲又去世了,事业不顺,亲人离去,李商隐倒霉得不能再倒霉了,只好去求令狐绹。

于是便有了开头李商隐拜访令狐绹,碰了一鼻子灰的故事。

其实令狐绹不搭理李商隐,除了之前的误会,还因为李商隐的性格。

李商隐这个人喜欢吹捧那些被朝廷打压的人,似乎这样能显得他富有正义。

但在令狐绹看来,李商隐就是刺猬,不能碰。

甚至有一次,在令狐绹打压政敌时,李商隐还帮政敌,给人家文集写序,气得令狐绹跳脚。

但李商隐还是一副可怜相,说自己贫穷卑微,是无奈之举,心里还是感恩令狐绹的,让令狐绹想骂骂不出口,想打下不了手。

无人理解

令狐绹再登大雁塔,此时的大雁塔已经残破不堪,但是令狐绹还是找到了当年和李商隐的题字,回想少年情谊,不禁感到内心凄凉。

也许是令狐绹内心对李商隐有一丝不忍,偶尔他会寄一封信给李商隐,聊聊闲话,但是李商隐要是想求官,令狐绹便不搭理他。

李商隐想和令狐绹重归于好,但他知道,此生恐怕不行了。

他很想把自己心里的痛苦找人说说,但是有谁愿意相信他呢?

想到这,李商隐只好苦笑着摇了摇头。

年纪大了,李商隐常常回想年轻时的事情,他心里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他李商隐才华惊绝,却考了四次进士,最后因为他是令狐绹的朋友而进士及第?

为什么他投靠王茂元要被以“背叛”解读?

为什么他曾指天发誓:自从开始考进士,我李商隐从来不曾巴结权贵,钻营人脉,却没有人听他的?

也许,人们只关心符合他们价值判断的“真相”。

对世界失去信心的李商隐,默默地编着自己的文集,这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四十出头,便去世了。

李商隐一生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到头来几乎通通失败。

他的解释,在别人看来都是掩饰,最终他只能将心里的苦,写成语焉不详的诗歌,反而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也就是《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结语

今天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内心世界,李商隐的一生背负了很多误解,他想解释,却无人倾听。

世人只相信他们想相信的真相,对于李商隐来说,一切的解释都过于苍白,无人理解,是他最大的痛苦。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