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是中国酒庄发展的最大障碍
“没文化”是中国酒庄发展的最大障碍
近日,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开始流传,文章称,不少特色小镇资金链断裂、商户逃离甚至沦为“空城”,499家特色小镇中至少有100个“文旅小镇”处于烂尾、倒闭状态,成功的特色小镇十不存一……
特色小镇的遭遇让我联想到中国很多酒庄的运营现状,酒庄是建设起来了,但是形同虚设,既没有达到企业宣传,也没有达到品牌教育,更不要说消费者体验式营销等目标,可以说中国现在的很多酒庄,钱花了不少,事却没几个干好的:
中国酒庄的困境看似是企业缺乏体验营销的理念与实践方法,其实背后是企业轻视文化建设、战略急功近利、组织冗余低效、缺乏创新精神等诸多问题综合造成的,其中核心一点就是酒企并不明白酒庄到底是什么?
正如我们常说的,酒庄是“地区消费者用酒一站式服务商”,换言之,酒庄是品牌、酒庄是组织、酒庄是产品,酒庄是销售,酒庄是流量,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酒庄必须首先是一种“文化”!
01
酒庄的文化现状
部分酒庄缺乏区域特色,甚至没有品牌特色,很多酒庄建在当地,结果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酒庄就在本地,结果和本地民情毫无关系,形同透明,自己的酒庄从哪来?自己的品牌从哪来?自己的技术从哪来?这些最基础的“溯源系统”都不做,哪来的传承?哪来的创新?
我经常开玩笑说这些酒庄是“无父无母”,另外一类酒庄则是“乱认父母”!茅台做的很好,但是你不是茅台!洋河做的很好,但是你也不是洋河!就算你有了茅台的原料、技术、工人,、你有茅台的品牌、历史与机遇吗?
所以我们经常说每一个酒庄都是唯一的,只有唯一性才有差异性,很多酒庄搞得文化建设自己人都不信,还谈什么推广与宣传?这根本还是缺乏文化敬畏心的表现。
现在很多企业都被华与华的“超级符号”以及金错刀的“爆款战略”洗脑了,动不动就谈什么“语言钉”、“视觉锤”、“极致卖点”,我在这里说句实话,绝大多数中国酒企现在谈“战略”简直就是自欺欺人!
企业初级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卖货!商业买卖的本质是等价交换,对于酒来说,就是首先你要能酿出一瓶好酒!(你们自己的品质如何,你们自己心里没数吗?)
对于酒庄来说,产品品质是根本的根本,作为一个食品企业,很多企业连基本的技术团队都没有,连基本的厂区生产管理都没有,连基本的服务组织都没有,又有何信心奢谈品质服务,更不要说酒庄运营?
02
只有商业,没有特色
酒庄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不是商业化,最怕的是没有特色的商业化,酒庄是酒企的名片,但是他还是要区域文化的名片,我们提出的三大溯源系统(文化溯源、品牌溯源、品质溯源),其根本的逻辑就是要结合企业本地生态与品牌诉求来构建完整的文化系统。
当今的消费者并不排斥商业化,但是商业化要有足够的价值供给,不然所有酒庄活动就会变成透支企业品牌的手段,特色小镇之所以会衰败,就是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每一个小镇都似曾相识,毫无特色可言,更不要说重复性消费了。
所以对于酒庄而言,首先要谨记两点:一是不要搞成参观学习式的酒庄,因为学习根本上是违背人性的;二是不要搞成技术性酒庄,因为少有消费者真的关心酿酒,我们做酒庄的体验式酒庄,包括酿造、消费、娱乐“三大场景”在内都应该本着“可玩可传播”为原则去建设,而支撑这一场景建设的是文化的挖掘与植入!
03
文化是酒庄生命力的来源
我们坚持认为:酒庄要有生命力来源于独特禀赋、差异化卖点、市场引领等赋能,这些决定着酒庄存在的价值。
酒庄存在的价值是解决价值消费外溢对酒类消费的开拓,是体现消费升级下新兴消费群体对场景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休闲消费的追求,是个性消费、多元消费下消费者对基于酒庄所营造的生活美学、生活仪式和酒类艺术的认同与追捧。
对于酒庄来说,最好是垄断性资源,第一是人无我有,第二是人有我精。
酒庄的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搞清楚自己是谁?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酒庄是许多酒企转型的重要路径,本质上就是认为中国地大物博,风俗迥异,经济的阶梯型与文化的区域性提供了大量的酒类消费细分市场,而每一个酒庄都是本地社会经济文化的有机组成与风土代表,只有深植于本地文化,作为文化的代表,酒庄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酒类消费一定是多元化的,中国酒企尽快从规模性向利润型转变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只有依托本地优势来完成自身的品牌文化价值建设,才能可能提升品牌附加值,从而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立足本土,发展特色,创造需求,大量的中小型区域酒企才能够尽快实现存量市场的市场占位。
最后,我们说的“没文化”,根本上是希望企业能够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文化,并且创新特色文化,从而构建差异化的品牌文化内容,最终实现品牌、品质等层面的高价值认知,为品牌与产品赋能,从而实现高价值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工作。
最后我们检验一个酒庄是否成功,有三个问题,大家可以自检一下:
第一个:你的员工平时喝不喝你的酒?
第二个:你周边的老百姓喝不喝你的酒?
第三个:你的员工愿不愿意带朋友来酒庄玩?
文/蔡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