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被车裂白起遭赐死,为何张仪能善终,分析原因后才知张仪高明

一、商鞅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成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变法完完全全地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面貌,把一个被视为蛮夷的边垂之国通过变法,一跃成为战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这是一种奇迹,并且商鞅的变法内容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分裂和动乱,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都涌现出来,无论哪一种学说,哪一种思想,都是为了改变战国的动乱,增强国家的实力,战国以来,各诸侯国不断追求变法图强,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逐渐演变为灭国之战。

商鞅

商鞅并不是战国第一个变法的人,战国第一个变法是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但商鞅变法却是战国历史上变法最彻底、最成功的,直到让秦国统一天下,让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商鞅对秦国统一天下的功劳无疑是最大,但是商鞅的结局非常悲惨。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21年,在他去世之后,商鞅立即遭到了清算,被人诬陷为谋反,而刚刚即位的秦惠文王相信了这些人的话,派兵捉拿商鞅,商鞅就逃到了他的封地,然后组织自己封地内的百姓造反,结果兵败被杀,然后被秦惠文王施行车裂的酷刑。

为什么商鞅的结局这么悲惨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变法得罪了人。

历史上所有的变法都会得罪人,商鞅变法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制,原本只要看出身就能子子孙孙都是贵族的政策,在商鞅变法之下变成了军功爵位制,变成了不看出身只看功劳的制度,极大地激励了秦人打仗立功的积极性,改变了秦国的政治力量。

商鞅与秦孝公

而那些受到变法冲击的老贵族们自然不会甘心,秦孝公在世时 ,坚决为商鞅站台,支持商鞅变法不动摇,但是秦孝公一去世,各种反对力量全部冒出来了,他们联合起来诬陷商鞅,是导致商鞅被杀的主要原因。

2、秦惠文王新君即位拿商鞅开刀。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他即使为新君后,立即拿商鞅开刀,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他反对变法,也不是因为商鞅变法时处罚了他的老师,而是为了立威。

因为商鞅在秦国变法21年,并且担任秦国执政官多年,秦国上上下下只知道有商鞅和变法,谁知道秦惠文王这个新君呢?而且商鞅在执政期间因为军功提拔了大量的军功阶层,掌握了秦国政权的核心力量,秦惠文王视商鞅为威胁。

新君即使最重要的是立威,不然新君没有权威,大臣会蔑视,尤其是像商鞅这样的老功臣,立威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级别越高,效果越好,秦惠文王杀商鞅就是为了立威,树立自己的威信,因为秦惠文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想要自主掌权做一些事,有商鞅在,很多事就做不了主,秦惠文王就听信那些对商鞅不满的人诬陷他,导致商鞅被杀。

商鞅变法

3、商鞅执掌变法与秦国朝政多年,贪恋权位。

秦国有一个叫赵良的人就曾经劝过商鞅,赵良说商鞅没有造福秦国百姓,说商鞅是靠变法建立起来的权威,而没有受到百姓的爱戴,劝商鞅放弃自己的封地,归隐山林,但是商鞅不听,商鞅不愿意放弃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权力、地位、封地,这是他后来被杀的原因之一,赵良都看出商鞅非常危险了,其他人难道看不出来吗?这也是商鞅被杀的原因之一。

二、白起

白起出身不明,但可以肯定他是靠着军功爵位制升起来的将领,他做到了左庶长、大良造的官职和武安君的封爵,成为秦昭襄王时期,最有名的秦国将领,白起在秦国指挥作战随便说几起战争都是非常有名的,比如伊阙之战,白起全歼韩国与魏国24万联军。

再比如鄢郢之战,这是秦国第一次攻破楚国都城,再比如长平之战,一战就歼灭赵国45万军队,白起打仗30多年,死在他手下的士兵就接近一百万人,这一恐怖的数字让人惊叹于白起的军事能力。

白白起与秦昭襄王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趁胜进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但是秦昭襄王拒绝了,与赵王议和,并接受赵国割地求和,没想到赵国居然反悔了,然后秦国再次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结果秦军战败,损兵折将,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出战,白起数次拒绝出战,并说道:秦王当初不听我的命令,现在结果如何?

白起这一言论等于是嘲笑秦昭襄王的行为,秦昭襄王听说后强令白起出战,白起仍然不愿意出战,但只能接受命令出发,最后秦昭襄王赐死了白起,命令他自杀,白起无言以对,只能自杀而死。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赐死白起?

主要有三个原因:

1、白起不听从命令。

自古以来,臣不听君的命令,最终的结局就是死,白起不是不知道这个原因,但他就是不懂这个道理,秦昭襄王虽然是一代明君,但是不听君王的命令,等于是损坏了君王的权威,君王的权威可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战神白起

君权神授是古代的思想,白起面对的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无论君王是不是错了,他都不能违抗命令,这是白起被杀最重要的原因。

2、白起嘲笑秦昭襄王。

嘲笑秦王同样是重罪,虽然你白起的军事战略是正确的,但秦王考虑问题的角度不是军事,而是政治,无论秦王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白起可以提建议,如何决策在于秦王,即使秦王决策错误,那也不是白起的错,白起不能嘲笑秦王,这是死罪。

3、范雎嫉妒白起,在秦昭襄王面前诋毁了他。

范雎在白起之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是范雎嫉妒白起的功劳,另一方面白起是前任丞相魏冉提拔的,而魏冉就是范雎拉下马的,范雎鼓励秦昭襄王废除四贵,主张国君独掌政权,加强集权。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继续进攻邯郸,但是赵国收买了范雎,以政治利益引诱范雎建议秦王撤军,而白起不愿意这么做,双方政见不同,范雎诋毁了白起,导致白起被杀。

白起被赐死

三、张仪

张仪与商鞅和白起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张仪是纵横家,商鞅是改革家与政治家,白起是军事统帅,三人最大的区别是,张仪是靠一张嘴说话来做事的,而商鞅与白起都是实干家,这是有区别的。

张仪是鬼谷子的徒弟,属于纵横家,所谓的纵横家就是凭借一张嘴,游说各国形成新的政治联盟,或者破坏各国组成政治联盟,张仪为秦国效力,就是连横,而其他人为六国效力,比如苏秦,就是合纵。

纵横家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六个字:知大局,善揣摩。

张仪投靠秦国后,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依靠自身的才能成为相国,张仪还担任过魏国相国,并且暗地为秦国效力,居然还屡屡成功,这算是公开的间谍了,魏国居然还容忍了张仪,张仪一生最有名的事就是戏弄楚国,原本楚国与齐国结盟一起对抗秦国,张仪凭借一张嘴,再加上欺骗楚王说割地六百里,就扩散了楚齐联盟,这比千军万马都管用。

张仪

最神奇的是张仪戏弄了楚怀王,还居然敢到楚国去见楚怀王,然后他又动用一张嘴暗中游说他人,居然说动了楚怀王赦免张仪,这不是楚怀王太傻就是张仪太高明了,张仪的一生就是不断说动其他诸侯国不要合纵攻秦,在政治上保证了秦国不被六国围殴,这已经是张仪最大的功劳了。

张仪的结局也是善终,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喜欢大力士,不喜欢张仪这样的游说之客,张仪也看出来了,因为他的能力就是“知大局、善揣摩”,所以张仪主动提出到魏国去,秦武王还派车送张仪,最后张仪老死在魏国,没有受到任何迫害。

为什么张仪会善终,不会受到迫害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张仪知道大局,善于揣摩,张仪清楚知道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势,然后他能想到君王心中所想,提前为自己找到退路。

张仪就靠一张嘴

张仪在秦国时就感觉到秦武王会对自己不利,上行下效,也有秦国大臣看出秦武王不喜欢张仪,于是就有人开始诋毁张仪了,张仪看出来后,主动提出离开秦国,同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因为怨恨我张仪而发动战争,到时候秦国就能受益。

看到没有,张仪即使离开秦国,也是秦国利益为先的,让秦国觉得张仪是有用的人,这种建议没人会拒绝,张仪几乎所有的谋略都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从来不会考虑自己,这也是他的谋略屡屡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分析原因之后才知道张仪的高明,相比之下,商鞅与白起在这方面的能力不及张仪十分之一,商鞅看不出危险,白起同样如此,但张仪能提前看出来,并想出解决的办法,这就是张仪的高明,所以他就能善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