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盛名的亚历山大东征
编著:(刘乐土)
战争地点:东方波斯等国
战争时间:公元前334年至324年
推荐理由:亚历山大东征,就战争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但从军事角度看,亚历山大的军事思想、指挥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
战争经过
公元前334年初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亲自率领远征军开始进行持续十年的东征。
当时的波斯帝国在昏君大流士三世的统治下,内政腐败,国势日衰。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边境地区仅部署骑兵两、希腊雇佣兵两万和舰船四百余艘。
亚历山大无征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到波斯军阻击。波斯军组成了约三万骑兵和步兵的战线,企图阻止敌渡过格拉尼库斯河。战斗开始后,亚历山大的先头部队佯装行动,诱使波斯军向左移动,待其队形出现间隙,就乘机率右翼主力渡河,猛扑敌阵中央。激战中,马其顿军发挥长矛优势,杀伤大量敌人,波斯骑兵亡千余人,其步兵遭马其顿军四面打击,迅速溃败,两千余人被俘。
初战告捷,亚历山大乘胜率远征军没小亚细亚西海岸南下,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等地,随后北上安哥拉,东进卡帕多细亚,再南下西里西亚。公元前333年10月,远征军在西里西亚东部的伊苏斯击败大流士三世指挥的16万大军,歼灭波斯的步兵、骑兵近十万人,而远征军仅伤亡五千余人。此战为远征军一举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
亚历山大率军继续南下腓尼基,排除波斯海军的据点,从而确保了远征军与希腊之间的交通线畅通。公元前332年春,远征军抵达滨海要塞提尔,遭到提尔人的坚决抵抗,经7个月的陆海夹攻,才攻破该城。后来,亚历山大又用两个月时间攻占加沙。至此,远征军彻底摧毁了波斯的海军基地,切断了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制海权。11月亚历山大占领埃及全境。
为对付马其顿方阵,大流士大量征募骑兵部队,将步兵用的短剑改为标枪和新式短矛,并在很短时间内就专门组建了一支拥有200辆装有镰刀的战车车队。
马其顿在埃及度过冬天,于公元前331年春返回提尔,接着率领四万步兵和7000名骑兵,挥师东渡幼发拉底河。9月22日,亚历山大的大军渡过底格里斯河后不久,侦察兵报告亚历山大,由大流士率领的波斯军驻扎在高加米拉附近的平原上,正在修整地面,为骑兵和战车开辟广阔的战场。
亚历山大得知消息后,立即调整装备和人员,做好迎战准备。29日夜,马其顿军前进到波斯军的正面扎营。
而大流士闻知马其顿已经逼近,立即命令部队摆好战斗队形。由于正面没有堑壕保护,又害怕敌军夜间采取突袭行动,十万大军只得全副武装、担心受怕地在寒风中整整站了一夜。
10月1日拂晓,决战开始。出乎波斯军的意料,马其顿军不是直接向他们进攻,而是向右斜方向移动,佯装攻击波斯军的左翼。大流士也指挥部队向军的右翼移动,致使他们的部队走出已经铲平的地点之外。他很快意识到,一旦离开平地,他的战车就会失去作用。大流士立即命令左翼骑兵绕过去,阻止马其顿军继续向右移动。亚历山大迅速派步兵前去阻击,但是被波斯占压倒优势的骑兵击败。
接着双方各派骑兵增援,于是,一场近距离的骑兵会战展开了。因波斯军在数量上战压倒优势,加上这些骑兵和马匹都有较好的铠甲护身,所以马其顿军的骑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即使如此,马其顿还是挡住了波斯的进攻。不一会儿,波斯军左翼出动刀轮战车。马其顿方阵前面标枪手、弓箭手立即上前迎战。勇敢的马其顿士兵用标枪和排箭截击战车,冲上去拖下车夫,杀死牲口。接着,大流士又把方阵全部调上来,同时命令左翼骑兵绕过马其顿军右翼,迅速迂回插向后方,企图形成包围圈。亚历山大急忙派骑兵攻向向马其顿军右翼迂回的波斯骑兵,他本人则率部纵深队形向前推,以等待时机,乘虚而入。此时由于波斯骑兵已经向马其顿军右翼,使中央和左翼之间出现了一个缺口。
战机终于出现。亚历山大率骑兵拼命向波斯军中间冲去,马蹄践踏在波斯人的身上,长矛直刺他们的面部,步兵也摁出击的队形,端起长矛,像刺猬一样向波斯军紧紧带来。
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大流士吓破了胆,他第一个溜之大吉。群龙无首的波斯军左翼顿时乱了阵脚。马其顿军则越战越勇,最后,突破了波斯军企图迂回包抄马其顿右翼的阵线。
与此同时,马其顿军左翼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但不久,马其顿左翼受到了波斯军的两面夹击,正追杀波斯军中央和左翼部队的亚历山大得知左翼告急,立即停止追击,迅速带领骑兵赶来救援。他们首先攻击的是印度波斯骑兵。
印度波斯骑兵同马其顿军左翼的战斗仍在紧张地进行着。阵地上杀声阵阵,尘土飞扬。突然,亚历山大率援兵从尘雾中冲杀过来。于早整个战役中最激烈的骑兵会战开始了,联军前后攻击,波斯军无力招架,又闻大流士已逃,早已斗志全无,纷纷落荒而逃。
此战以后,马其顿军向南进入巴比伦,接着又攻下波斯王宫波希坡里。
公元前330年6月,亚历山大率部离开波希坡里,向北朝埃克巴塔纳进击,追踪大流士,但大流士已带着财宝和随从逃跑了。马其顿军进行了休整,接着又继续率部追击,11天行军六百三十多公里,终于赶上了大流士,可是大流士已经被以他的近卫比苏斯为首的叛军谋杀了。
大流士一死,亚历山大便成了波斯王的唯一合法的继承者。波斯与马其顿合并为一个大国,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被称为“大帝”。亚历山大称“大帝”之后,靠武力夺得的政权并不稳固,边境动乱,残敌尤在,而帝国东部也尚待征服。
公元前330年深秋,亚历山大首先征服里海地区,肃清残敌。次年春天,他率军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巴克特里亚地区,并建立亚历山大城。接着,马其顿军又经粟特的皇城马 尔罕,进抵锡尔河,消灭了当地的“骑兵游击队”和当地的部落首领斯皮塔米斯率领的反抗大军。
随着东北边疆的平定和军事改革的进行,亚历山大的野心随之膨胀,矛头又指向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27年春,亚历山大率领约两万七千到三万人的步兵、骑兵远征印度。
征服奥托斯班那以后,马其顿军继续向南,渡过印度河,取道坦叉始罗,到达布克法拉城,之后又率军向赫达斯庇河推进。
这时,在赫达斯庇河的对岸,集结了印度骑兵4000人,步兵三万人,战车300辆以及200头战象。印度王波鲁斯亲自坐阵,沿河设防,决定阻挡马其顿恽向印度进军。亚历山大得悉,立即派人回印度河调运船只,他自己则率领两万名步兵,5000名骑兵和5000名印度同盟军继续前进。
公元前326年6月初,马其顿军队到达赫达斯庇河。亚历山大首先派使节向印度王波鲁斯发出通牒,要求他放弃阻击,亲自向亚历山大表示臣服,结果遭到波鲁斯的坚决拒绝。印度军队隔岸严加防守,戒备森严。但亚历山大巧设妙计,亲自指挥,最后还是抢渡成功。
波鲁斯接到马其顿部队渡河的消息后,犹豫不决,难以下定决心。面对步步进逼的马其顿大军,波鲁斯决定派他的儿子率领2000名骑兵和120辆战车前去迎战。
在波鲁斯优柔寡断、难下决心的时候,马其顿军乘机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当印度军赶来时,亚历山大立即带领骑兵猛扑过去,印度军卒不及防,结果,波鲁斯的儿子和400名士兵阵亡,战车上的士兵也迅速当了俘虏。
波鲁斯听了逃兵的汇报,后悔不迭,他决心不论情况如何,立即行动,以全部兵力向亚历山大进军。这时,波鲁斯虽知道马其顿留守的大本营的另一支部队正在渡河,但他认为这不是主力,只留下几只战象和少数兵力驻守营地,主力则准备跟亚历山大率领的主力决一死战。
波鲁斯选择了一个平坦的地形,将3600名骑兵、3万名兵和180辆战车、200头战象摆成战斗队形。
亚历山大看到印度军展开阵势,就立即命令骑兵停止前进,就地休息,恢复体力,等待步兵到达,接着根据印度军的部署相应展开队形。
战斗开始后,亚历山大率领约一千名弓箭手向印度军左翼进攻,印度军难以招架马其顿军的排箭和马匹的冲撞,部署立刻被打乱。混乱之际,亚历山大的近卫骑兵飞奔敌军左翼,进行猛烈冲击。波鲁斯急忙抽调右翼骑兵前来支援,迎击亚历山大军。马其顿军左翼看到印度骑兵全部投入战斗,便乘机插向印度军右翼的后侧。波鲁斯见此,立即改变计划,以较强的力量对付马其顿右翼,其余兵力侧集中对抗马其顿军左翼骑兵。
这样,波鲁斯的计划被亚历山大的行动全盘打乱了。印度军被迫分兵两路,亚历山大抓住这个机会发动攻击。 印度军的正面兵力难以抵挡,急忙向中央的战象阵线上退却。战象则立即向前迎击马其顿骑兵,哪知早已准备好的马其顿方阵也奋勇向前,骑兵乘机后撤。他们把战象和驭手包围起来,从四面八方向他们投枪射箭。
战场越缩越小,双方混杂在一起,他们各自为战,拼命砍杀。挤在中间的战象胡乱冲撞,那些无人驾驭的战象,更是疯狂地横冲直撞,不遗余力,不管是敌是友都受到践踏。最后,战象精疲力竭,无力冲撞,就自动后撤。马其顿骑兵乘机把印度军全线包围起来,马其顿方阵把盾牌连接起来,组成密集队形,紧紧地向对方压过来,印度军遭到惨重损失,只有少数人从马其顿骑兵的空隙中逃了出去。
当战斗正酣时,马其顿军的牵制力量适时赶来,接替了已经疲劳的马其顿军,担负起追击印度士兵的任务,继续大量杀伤印度士兵。战斗中,波鲁斯虽然伤痕累累,但仍然坚持苦战,直到最后因失血过多无法支持,才被迫放下武器。
赫达斯庇战斗结束后。
公元前326年深秋,马其顿军队离开赫达斯庇河,向南攻陷桑加拉,接着准备抵达希发西斯河,以平定整个东疆。但此时,军中疫病流行,长期征战使得士兵们疲惫不堪,纷纷要求不再远征。最后,亚历山大不得不决定停止东征并撤军。公元前32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队回到新都巴比伦,结束了长达十年的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