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近几年来,该病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致再发性腹痛,伴发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一、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症,并因炎症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西医治疗

1、西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

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 r e n n e l n a n n 报道,故亦称为B r e n n e l n a n n 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因反复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炎,或局部受凉或饮食不节导致肠壁缺血,或交感神经兴奋致肠蠕动紊乱有关。由于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成人长,且肠系膜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的分泌、吸收、蠕动功能紊乱。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淋巴系统更容易被入侵。细菌或病毒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

常见的感染病毒有埃可病毒1和4及柯萨奇病毒B 1和B 5。极少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也可引发本病。细菌可通过淋巴液或血液进入肠系膜淋巴结。

此外,血吸虫、阿米巴原虫偶尔也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前者为肉芽肿炎症,后者可形成淋巴结脓肿。

2、西医治疗现状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

该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用西药治疗,虽能短期缓解腹痛症状,但对整体症状、功能恢复则相对较慢,且副作用较大,机体抵抗力降低,二重感染几率增加,并易反复发作。

经西药治疗炎症虽得到控制,但内滞未清,气运仍阻。

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

(一)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

1、中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该病是因小儿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对寒暖不能自调,易受外邪或食积,致中焦气机瘀滞,湿痰食互结,搏结肠间,经脉不通,故产生腹痛。因腹痛所涉及的脏腑以六腑居多,而“六腑以通为用”,故治疗从病因着手,从根本上治疗,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解毒散结为主,同时对症施治,如清热祛湿、消食和胃、健脾化积,从而使整体功能得以改善,若再能调理脾运,更可使其巩固不发。

此外,减少本病的发生还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生活习惯,增强小儿自身的机体免疫力。

中医学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于“小儿腹痛”范畴。外邪侵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以温养者,均可致腹痛。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受内外因素干扰,腹痛可因外感时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所诱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为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疾病症状,且腹痛范围广,多位于脐周,压痛部位以脐周多见,也有表现上腹或下腹部疼痛者,部位不固定,辨证病位在脾及肠胃。

(1)外感时邪

小儿卫外功能不固,对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侵,以寒、暑、热、湿邪入侵为多见。外邪入侵腹中,脾胃运化功能失司,邪滞于中,气机阻滞,血运不畅,不通则痛。如风寒之邪侵入腹中,中阳受损,脾胃气机失调,经脉拘急运行受阻,故痛急。《素问·举痛论篇》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或恣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之品,伤及脾胃,邪滞中焦,引发腹痛。暴饮暴食,胃纳过盛,损伤脾胃,脾运失司,食滞内停,气滞中焦,若脾运化无权,又引泄泻。《证治汇补·腹痛》指出:“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食生冷,寒湿留滞,气机失于条畅,通降不利,而发腹痛。恣食辛辣油腻,酿生湿热,积滞蕴结于肠胃,阻碍气机,腹痛则发。

(3)脾胃虚弱

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若素体脾胃虚弱,或腹痛日久,损及脾阳,中焦虚寒,脾胃功能失调,痰、湿、食停滞肠胃,阻碍气机,则成腹痛。《诸病源候论·久腹痛候》认为:“久腹痛,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

2、病因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因责之于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卫外不固,易受外感毒邪;脾常不足,易致脾胃之疾。

外因责之于六淫外邪侵袭。恣食生冷、肥甘厚味、油腻之品等则为发病的诱因,易聚湿生痰。

3、病机

为外邪侵袭脾胃,或寒饮内伤、饮食无度,脾胃功能失调,停滞中焦,则气机壅塞,血脉凝滞,痰湿食交阻,结于腹部,形成痰核(淋巴结肿大),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病源候论·论腹痛病诸疾》曰:“因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幼幼集成·腹痛证治》指出:“夫腹痛之证,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

 (二)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证治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辨证主要根据病因、疼痛性质、疼痛缓急等,同时结合临床辅助检查,以辨别其寒、热、虚、实。

1、治则:

解毒散结适用于诸证型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

急性期多以发热、腹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

缓解期多发热症状消失,但腹痛仍不规则发生,且病程发作天数较长。

由于本病病机概括为毒壅气滞,痰气互结,则该病的各种证型均可酌情配合解毒散结的药物,如玄参、浙贝母、夏枯草、牡蛎、板蓝根等,以利于本病的治疗。

健脾益气为固本之法

“万事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惟求本为首务”。

就本病而言,脾胃功能失调为其本。外感六淫侵入腹中,或饮食不节,均损伤脾胃。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壅塞,痰湿食交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健脾益气以增强脾胃之功为固本之法。

脾胃乃五行之土,位居中央,是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阳升阴降,互为因果,取得平衡与协调,使人体气机生生不息。脾为湿土,主运化,若脾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则致湿、痰等病理产物。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健脾益气之法,符合治病求本与本病病机之关键。

临证可选用黄芪、白术、茯苓、砂仁、山药、薏苡仁等甘温健脾悦脾之品。

清热消食为治标之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临床常见发热、腹痛或恶心呕吐等症,是痰热和(或)食积互结、气机阻滞、枢机不利、胃失和降的病理表现,急则治其标,以清热和(或)消食为治标之举。

可选用金银花、连翘、菊花、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和(或)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等消食药。

2、辨证论治: 

湿热蕴结证

证见脐周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咽红,烦渴引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腹部彩色多普勒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治以清热化湿,理气止痛,佐以解毒散结。

处方以消瘰丸合香连丸加减。

常用玄参、牡蛎、夏枯草滋阴降火,消痰软坚;

连翘、紫花地丁、黄连解毒;柴胡疏肝开郁、和解退热;

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浙贝母、半夏清热化痰,散结消壅。

饮食积滞证

起病前均有伤乳或伤食的病史,证见脘腹胀满疼痛,纳差,嗳腐吞酸,或痛后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咽红,舌红,苔腻,脉滑实。腹部彩色多普勒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治以消食化积,解毒散结,行气止痛。

处方以香砂平胃散或保和丸或枳术丸加减。

常用苍术、砂仁、厚朴、陈皮祛湿行气;

木香、香附和胃健脾,行气止痛;

白芍、甘草解痉止痛;

连翘、紫花地丁、黄连解毒;

山楂、神曲、炒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消食化积。

对于此证,治疗应调护并重,须节制饮食,再予以药物治疗。

脾虚气滞证

证见腹痛时常反复,时作时止,纳呆食少,有时呕吐,大便溏薄,形体偏瘦,神倦乏力,面色黯淡,舌淡红,苔白或腻,脉细或滑。腹部彩色多普勒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治以健脾化积、解毒散结、行气止痛。

方用香连丸、橘皮竹茹汤或参苓白术散合消瘰方加减。

可选用牡蛎、夏枯草消痰软坚;

玄参、连翘、黄连解毒;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

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

半夏、陈皮理气清胃,化痰散结;

山楂、神曲、炒麦芽、鸡内金消食化积;

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健脾益气。

腹痛主方

中医学中小腹部位属少阴肾,少腹属肝,脐旁左右属冲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部位以脐及脐下为主,重者累及右下腹。

小腹疼痛明显时可采用温阳利水的真武汤(淡附片、炒白芍、茯苓、炒白术、生姜)加减治疗。

少腹疼痛明显时可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柴胡疏肝散(柴胡、芍药、枳壳、川芎、香附、陈皮、甘草)加减治疗。

特别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李倩博士 

(0)

相关推荐

  • 小建中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方剂出处]汉·<伤寒论> [标准配方]桂枝二钱(6g)芍药四钱(12g)甘草钱(3g)生姜三片大枣四枚饴糖六钱(18g) 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腹 ...

  • 小儿腹痛治验一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一例

    年初四一大早就有一电话求医.侄子的同学的孩子,5岁,男,初二下午开始出现腹痛,腹痛一天半多,腹痛剧烈.回老家过年,因孩子腹痛不得已初三就赶回济南,去省立医院就诊,做了B超检查,没发现大问题,就给开了一 ...

  • 小儿肠系淋巴结炎腹痛乱用抗生素是不对的,看中医如何解决!

    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三春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者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候伴 ...

  • 【技能提升】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患儿可有外感风邪.乳食不节或不洁.情志不畅等病史或诱因. ( ...

  • 第24讲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黑板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一.概述 二.原文分析 4∼7条∼9条 论历节病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 8条:论风湿历节证治 分析:诸肢节疼痛:遍历.递历多个关节 主症 游走性,关节肿胀 身体魁羸┬关节肿大 ...

  • 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

    小儿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随着近年超声影像医学发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诊率越来越高. 因肠 ...

  • “离魂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离魂证是指一种特殊的感知异常,即患者产生一种超脱自身或躯体分离的感觉,一般发生在清醒状态.至于睡眠或半睡眠时出现的异常,虽然与之有明显差别但古代文献仍称之离魂,故聊备之.<灵枢●本神>篇云 ...

  • 惊恐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惊恐是指易惊善恐,情志反应失其常度的病证,至于常人因惊恐造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发生种种症状,此乃因惊恐而得病:此外,因妄有见闻,惊怖恐惧,神不自主者已涉及癫狂病证,前者之惊恐乃病因,而后者乃癫狂之症状 ...

  • 白癜风中医病因病机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表皮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中医称"白癜"或"白驳风", 好发于皮肤皱褶及暴露部位,属慢性.难治疾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白 ...

  •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深刻解读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值得一读)

    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一个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 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 ...

  •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继续引用已发表的文章,论证肝肾脾胃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脾肾的亏虚和血瘀均可诱发骨质疏松.其最主要病因是肾虚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骨痿 ...

  • 淋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介绍

    淋证是中医内科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淋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与大家分享: 1.膀胱湿热 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