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1、艺术手法上:(1)衬托环境(2)者具有象征意义、比喻义。

(3)双关手法,内涵丰富。

2、人物上:突出或丰富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寄托人

物情感

3、情节结构上:(1)线索作用。某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线索,使情节集中,结构严谨。(2)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3)为下文写……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4、主题上:揭示或深化主题

5、读者体验:如果结尾出现某物象,语言含蓄委婉,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一条裤子的结尾的小菊花)

物象作用题: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1.提问形式:联系全方,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题方略: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例1.20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6分)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溜索阅读答案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6分))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例2.  2013年新课标1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2.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3.“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4.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5.“骑士跳栏!”

6.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7.“玉兔食菜!”

8.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9.“山羊爬坡!”

10.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11.“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12.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13.“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14.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15.“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16.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17.“简直太神了!”

18.“嗯,你信吗?”

19.“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20.“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21.“给它这块鸡脯。”

22.“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23.“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24.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25.“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26.“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27.“哎呦,我

28.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29.“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30.“见鬼去吧!”1.“谁要搜你的身子!”

35.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36.开门的是他女儿,十五六岁光景。

37.“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38.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39.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40.“带回来什么没有?”

41.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6分)

答案: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的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例3.2014年新课标卷2《鞋》: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

①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②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③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④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⑤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⑥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⑦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⑧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⑨ “合适吗?”

⑩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11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12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13 “你疼我也疼。”

14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15 “我心疼。”

16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17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18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19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20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21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22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23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24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25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26 后记:

27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

②鞋就是主人公玉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③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