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为其做传的小太监
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导致人格分裂,太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由于其人格分裂,因此在行为方式上便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加上艺术作品的推波助澜,太监别便有了死太监和臭太监的绰号。诸如东汉的十常侍、唐朝的李辅国、宋朝的童贯、明朝的王振、魏忠贤等太监们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表演,更是为“死太监”提供了佐证,但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也有很多表现非常抢眼的太监,他们所作所为连正常人也常会感到自愧不如。
清未慈禧太后身边有这么一个小太监叫寇连材,由于做事谨慎,很得慈禧的赏识便被派到光绪身边做卧底,但与光绪相处时间长了,便产生了感情,同时被光绪在甲午海战期间的所作所为所感动,于是不仅没当卧底,反而将慈禧太后的情况报告给光绪。慈禧发现寇连材在光绪什么基本没什么用,于是便把他又调了回来了。而此时的寇连材已经不是离开时那个没心没肺的小太监了,他决心凭一己之力来改变大清国的现状。
他对慈禧太后哭谏不成,便将哭谏变成死谏。他用自己能接触到慈禧太后的便利条件,将写好的奏折递给了慈禧太后。奏折的内容有请太后归政于光绪;不要花费钱财修圆明园;要顾及京师百姓疾苦;赎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等10条。慈禧太后读了奏折大怒,于是寇连材求仁得仁。
刑场上,寇连材整整衣冠对着皇宫拜了九拜,对自己父母的方向扣了三个头,从容不迫的说“如此,足千古了!”
在满清,一个小太监的死,就如同死了个蚂蚁,死了个臭虫一样,不会引起任何一丝的波澜,冦连材的死也是如此,但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个英雄,并为他视死如归的勇气所折服。
一个为太后服务的小太监,只要把太后伺候好了,便可衣食无忧,甚至平步青云,至于国家大事,那不是小太监应该管的事,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文化传承,让明知必死的寇连材,置生死于不顾,勇敢地站出来,为了国家,说了自己想安说的话。寇连材求仁得仁,他的死也就比泰山还要重了。
为小太监寇连材所感动,梁启超专门为其做《烈宦寇连材传》,如此,寇连材可以不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