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旺百病除!养好脾脏,只需做这两件事

脾胃是人体的能量之源头,它们管着能量的吸收和分配,中医学脏腑生理功能认为: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依赖于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营养精微物质,因此,脾为''气血生化之根源'',又称脾为''后天之本''、''人体之仓廪也''。

故古代医学家有一句格言''脾旺百病除'',思发于脾,而成于心。脾气健旺则气血旺盛;若脾气虚弱,食欲便会减少,则面色淡而无华,?脾气虚,则血少,血少则发无以得生。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脾为后天之本,充养全身,脏腑局部之正气亏虚,亦与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来说,脾胃虚弱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中医认为脾脏有摄血统血的功能,同时脾脏和胃同为中焦,为决渎之官,和胃相表里。

正气源于水谷精气,亦即李东垣所论的胃气、元气。胃气和元气的盛衰,又与脾之功能强弱有内在联系,脾旺则正气充盛,脾弱则正气不足。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首先,脾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储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古代医家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脾胃,注意饮食营养,患病治病时,用药及忌口均要顾及脾胃。

要想养脾健脾,多做这两件事

01 多疏通脾经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过核骨小头后(第一跖骨小头),上行到内?前边,走到小腿内侧,沿胫骨后边走行,当走到内踝以上8寸的部位,分叉出足厥阴肝经之前,经过膝膑,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归属于脾,联络胃。

向上穿过横膈,沿食管两旁上行,联系舌根,散布在舌下。它有一支脉,从胃分出,上行穿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身体有一些不适,可以坚持每天按摩脾经的大都、商丘两穴各3分钟。大都在右脚大脚肢左边靠近较低1厘米处,商丘在脚腕凹处;坚持按摩小腿脾经,再加上肾经的复溜穴可治痛风。复溜穴在小腿肚后面,靠近脚腕约5厘米。脾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

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其中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冲门都是一些比较常用的穴位。脾经穴位对妇科病也颇有疗效。

许多女性在经期也会出现脸部浮肿,月经量多,颜色淡的症状,这就是脾虚。脾是运化水湿的,当脾气虚就不能正常引导身体的排泄,牵连到体表就会出现水肿。

补充脾气用背俞穴最有效,在肩胛骨最下面靠近第七脊椎,向下数到第十一脊椎,从正中线向外1.5寸就是脾俞穴。

可以采用艾灸或者拔罐的手法来调节脾气,艾灸3分钟或拔罐5分钟,效果最佳。同时,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多吃补脾健脾的食疗方,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02 流传400年的补脾妙方 — 八珍糕,你不可不知

这是明朝医师陈实功家传秘方。他一生注重脾胃的保养,活到80多岁,留下了八珍糕的方子。陈实功称其:“服至白日,身轻奈老,壮阳元阳,培养脾胃。”

八珍糕,这经典的古代验方就是由下面八味食材熬制而成。它们配伍使用具有健胃消食,补脾祛湿,调理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色萎黄等之效。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不偏,所以也被人称为千年养生第一糕。

和一般八珍糕相比,这款八珍糕粉是在十几味道地药材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它对肠道中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增强作用,可抑制有害菌生长,它在肠道中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

通过低温烘焙,加入低聚果糖,再精研细磨成粉状,采用传统加工方式,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中医历来强调,食物越细碎越容易被人体消化与吸收。八珍糕补脾胃,对于脾胃本就虚弱的人来说,经过精细研磨的八珍糕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同时也减轻了脾胃的负担,尤其适合脾胃不适的幼儿食用。

八珍糕粉闻起来有一点中药味,但是口感不苦,有点类似米粉的味道。可用少许温开水调匀后加入适量开水搅拌均匀,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蜂蜜、牛奶等物。幼儿食用,可加入八珍糕粉用来熬粥。

适用人群

  • 成年人:饮食不规律,或多食油腻辛辣冰冷,脾胃被伤害,导致免疫力低下;

  • 小儿:肠胃薄弱、消化不良、积食增多,不爱吃饭,容易生病者;

  • 老年人:脾胃虚弱,运化能力差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