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密码-膻中穴
膻中穴
位置:膻中(dàn zhōng)穴是人体的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与第四肋间隙相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经穴释义汇解》云:“膻中,胸中两乳间曰膻,穴在两乳间陷中,故名膻中。
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4肋间,平第4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膻中穴。
膻中穴
穴位属性:膻中穴隶属于任脉,为小肠经、肾经、脾经、三焦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心包之募穴,气会。
曾用名:
亶中--《甲乙经》《巢氏病源》、《千金》、《外台》
元儿--《甲乙经》
胸堂--《千金》,
元见--《针灸大成》
上气海,元况--《类经图翼》
功效:宽胸理气、降逆止呕、降气止咳
主治:1、肺系、脾胃系及心脑系病证为主,咳嗽、气喘、胸痛、心痛等,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2、调理气机,肺气上逆、肝气郁结等。3、产后无乳乳腺增生等。
膻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骨体。主要布有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肋间神经
一、擅治上焦、中焦之病症
膻中穴位置在胸部,靠近心、脾胃等脏腑,依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原理,膻中穴对局部脏腑病证有较好效果。《灵枢·海论》记载:“膻中者,为气之海。”膻中又通于胸气街,为“标”“结”的所在地,所以更适用于上焦及中焦之病症。
二、调理气机之要穴
《难经》记载:“气会膻中”,疏曰:“气病治此”,膻中为气会,别名上气海,有调理气机之功效,对气逆、气滞、气闭等多种气病均有较好效果。
肺所摄之清气与脾胃运化之精微结合的宗气,聚集于胸中,《内经》记载宗气有贯心脉、行呼吸的功能,膻中穴可调理宗气,而宗气盛则更利于上焦功能发挥。
可针可灸,艾炷灸3~7壮;或依据不同体质艾条灸5~20分钟。
配伍规律
配伍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有足三里、肺俞、中脘、气海、天突。
穴位图
足三里和中脘是与胃相关的穴位,分别为下合穴和募穴,两穴均有调理脾胃的功效;天突穴多用于咳嗽等肺系病症,与肺俞穴均为治疗肺系疾病之要穴,两穴合用利于肺的宣降功能;气海位于下焦,可补益元气,膻中穴为“气会”,对先天之气、后天之气以及肺之清气均有一定调理作用。诸穴合用,增强了膻中调气之功效,扩大了治疗的病症范围。
现代研究
膻中穴位于人体胸腺的部位,可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活动,研究发现点按膻中穴后神经冲动沿肋间神经上行,上行大脑后激活脑干网状系统,可影响血管脑调节中枢,起到血液重新分配之效。
也有研究发现针刺膻中穴后可升高乳少症患者的脑垂体泌乳素,促进乳汁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