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马老师学习,总结医案:阴部抽痛、经间期出血
颜晓钏
阴部抽痛
初诊:2011年12月22日。王某,女性,40岁。3年前无诱因下出现两大腿内侧抽痛,放射至阴部,不定时,持续时间约5-6秒,刚开始偶发,后越来越频发,甚至影响生活。3年间服用中西药均无效。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光,子宫前位,常大,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舌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肾养血,通络止痛。
方药:丝瓜络12g 竹茹10g 桑寄生20g 炒白芍30g 炙甘草9g 乌药10g 赤小豆20g 鸡血藤 15g 荔枝核10g 忍冬藤15g 川楝子10g,7剂。
二诊:2011年12月29日。药后上述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大便溏。中药守上方加木瓜10g,炒白芍加至50g,7剂。
按语:丝瓜络、竹茹、桑寄生为我院的养血通络汤,在治疗经络疼痛,手脚抽筋方面有奇效。鸡血藤:活血养血通络。忍冬藤:清热解毒,凉血通络。《履巉岩本草》说:忍冬藤“治筋骨疼痛”,马老认为忍冬藤对热瘀入络者肢体疼痛效果尤佳。方中运用芍药甘草汤养血柔经之功。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马老认为气行则血和,是乌药的特点。赤小豆既能散血又能通气,又能清热解毒。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川楝子疏肝清热,行气止痛,为通利之品,其通不在血而在气,以气行而血行,可治诸痛。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全方合用,养血通络,病除。
经间期出血
初诊:2011年9月22日。吴某,女性,43岁。平素月经周期30-35天,经期7-8天,色鲜红,有血块,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11年9月7日。近2年多来出现经间期出血,间歇性,量少,色时鲜红时暗红,2-3天干净,纳可,夜寐欠佳,二便调。经期外阴疼痛,性交时疼痛1年。既往史:“乙肝”病史,“子宫肌瘤”、“肾结石”病史。个人史:1-0-1-1,顺产1次,人流1次,现工具避孕。舌淡红,苔薄白,脉细。PV:外阴(-),阴道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常大,质中,活动可,压痛(-),双附件压痛(-)。
诊断:经间期出血(肝肾不足)。
治法: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止血。
方药:一贯煎加旱连草15g、女贞子10g、龟板胶10g、肾草15g、元胡10g,7剂。
Tab TMX 10mg×14# sig:1# bid
二诊:2011年9月29日。经期将近,带多。
一贯煎加元胡10g 、白蒺藜10g、贯众20g、椿根皮15g,14剂。
Tab TMX 10mg×14剂 sig:1# bid
三诊:2011年10月14日。交接痛除。一贯煎+荔枝核10g、橘核10g、白蒺藜10g,14剂。
四诊:2011年10月29日。LMP:10.21-10.26,一贯煎加荔枝核10g、橘核10g、白蒺藜10g、贯众20g、椿根皮15g,14剂。
五诊:2011年11月10日。经期阴疼,交接痛均除,带下多。中药守上方×14剂。
六诊:2011年12月1日腰酸,带多。知柏地黄汤加花麦肾20g、旱莲草20g、女贞子10g、杜仲12g,14剂。
七诊:2011年12月15日腰酸,带减。中药守上方加贯众15g、椿根皮15g,14剂。
八诊:2011年12月29日上症状均除。中药守上方,14剂。
按: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由北沙参、麦门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在传统治疗上,主治:阴虚胁痛证及疝气瘕聚。马老认为该患者肝肾阴虚,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气郁停滞,横逆犯胃,尤以经期为甚,故而经期外阴疼痛,而肝气不舒,肝脉郁滞,故而性交时疼痛。一贯煎在此应用,取其滋养肝肾作用,同时又兼顾了疏肝理气的作用,达到滋水涵木,疏土养金的疗效。该患者主要考虑肝阴不足为甚,在加减用药之始,加以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龟板胶等滋阴之品,患者有“肾结石”病史,而肾草广泛用于各种出血之证,在此既对本证有收敛止血之效,对兼症又有凉血抗菌的双重功效。此处用元胡取其利气止痛之效。白蒺藜平肝解郁,同时亦有报道白蒺藜有提高性功能的疗效,此处用以解除性交疼痛。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椿根皮清热燥湿,止血。荔枝核、橘核疏肝理气通络。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治疗,加花麦肾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杜仲补肾阳,取阴中求阳,得以阴阳双补之功。运用各药以达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止血之良效。治疗后症状全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