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姓屈!那姓什么?

屈原

屈原:其实我姓芈

屈原姓芈!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已经把这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姓给普及了。屈原是楚国公族,也就是说,他和楚国国君同姓,姓芈。

芈姓的起源很早。《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之后)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那么,为什么不称之为芈原或芈平呢?这是因为在先秦时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样的。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说,图腾是姓的最早来源。母权制早期,世系从母系计,所以凡在一个氏族名下(即同一图腾)的全体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随着社会的演变与进步,氏族图腾逐步转化为族姓,而这姓正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氏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自出,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姓氏区别

“姓”、“氏”的区别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其实是说,通过“宗法制”逐层分支之后,源自同一血亲祖先的“姓”,所衍生出的血缘群体间的血缘关系已经十分淡薄了;以“氏”为代表的宗族的地位开始上升,并世代相承,以确保宗庙不绝祭祀。

这一现象在春秋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以周王室姬姓为例:《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所以,当这些姬姓诸侯国君带着他们身后的“宗族”到新开拓的土地上去建立国家,再经过几百年的生长藩息,直到春秋时期的时候,足可以称之为遍天下了。

历史发展

在商周以前,姓是用来区别婚姻和家族渊源的,所以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

只有贵族才有氏,而贫贱者则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姓的形成主要用于帝王或大型家族,且数量很少,以母姓为主,形成后也较为稳定。

氏的起源于姓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数量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秦汉之前,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姓和氏的使用场合是有区别的。

氏的大力发展是在周朝时期,因为广大的地区和土地需要控制,将土地分封大量的诸侯。

而各诸侯国的后人及其下面的贵族大夫大都以封国或封邑等名称作为氏,导致氏的繁衍越来越多,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由于后来氏越来越多,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趋向融合,不再严格区分。

汉代以后,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氏的获得方式

一:以国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晋为自己的氏。

二:以封地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代子孙便以晋为自己的氏。

三:以血缘关系为氏,在古代与各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称为氏,如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子称王孙苏。

四:以贵族的为氏,在古代会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因而须另外立氏,所以这些贵族的子孙以其父(祖)之字为其氏,如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自己的氏。

氏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多支,分散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个用以区别子孙的分支的标志就是氏。也就是说,“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由于古代用氏来表明贵族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因此,后世的人在行文中常常用某氏某氏来称呼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称王国维为王氏,称郭沫若为郭氏,这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流俗,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见到。按照中国的礼节,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可以称其官号,没有官号的人则称字、称号更为文明一些,如称王国维为王静安、王观堂,称陈垣为陈援庵,称金毓黻为金静安,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