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改用培育钻石,这个信号说明了什么?
昨天,几乎所有财经类和时尚类外媒都报道了一个消息:潘多拉珠宝(Pandora)将全面弃用天然钻石,改用培育钻石生产其中的一个系列,并将很快投放市场。
这个新的系列叫Pandora Brilliance,可以翻译成“闪耀潘多拉”。它将首先在英国市场投放,并“希望能尽快在全球范围销售”。
▲ Pandora Brilliance
潘多拉CEO亚历山大(Alexander Lacik)还特意为这个系列做了一则广为媒体转载的公开声明:
钻石不仅是恒久远的,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Diamonds are not only forever, but for everyone.)
▲ 图源:Pandora
业内对于这个消息反响热烈,因为潘多拉是全球最大的珠宝生产商,年产量大约在8500万件,所以它的“转型”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虽然潘多拉珠宝中仅使用了5万颗钻石(占极少数),但全面改用培育钻石这个声明,是一个很有力的行业信号。
外媒的评论,一般都集中在两点,一个是“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培育钻石的价格优势”。从目前的趋势看,可持续发展确实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并且正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判断一个品牌是否值得尊敬和选择的首要因素之一。虽然官方机构对培育钻石能否应用“可持续”为宣传语的问题依旧有争议,但从受众(即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培育钻石和可持续之间,已经有了一种牢不可破的关系。
当然,《钻石观察》依旧要指出,认同培育钻石行业的可持续特征,并不等于认为天然钻石行业就不是可持续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客观地讲,在碳中和、环保、人文建设等方面,天然钻石的近年表现是很杰出的。我们不能太片面地看问题,更不能夸大其词地做宣传。
除了“可持续”和“价格优势”之外,潘多拉事件还有两点(在我个人看来很重要的)启示。
1、市场定位
我们看一下Pandora Brilliance的产品定位:
材质:14K金+培育钻石
设计:时尚风格
价位:基本与戴比尔斯的Lightbox持平(如下图)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潘多拉对于培育钻石这类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定位,是和Lightbox十分相似的,即“时尚珠宝”。如果说Lightbox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培育钻石珠宝品牌之一,那么现在加入了潘多拉之后,培育钻石在(西方)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就已经基本锁定在了“时尚珠宝”类别,与天然钻石所代表的“高端、奢侈、稀缺、恒久”形成了强烈对比。
这是巨头之间的一种默契,它正在逐步引导消费者对一类产品产生某种固有的概念。
2、行业瓶颈
如果巨头们正在(有意无意地联手)引导消费者将培育钻石锁定在廉价的“时尚”领域,那么会对目前那些大举挺近婚庆类市场的培育钻石品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个问题如果细细想来,是有那么一点点让人担心的。
现在业内有几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培育钻石应当以“低价”的特性定位在时尚领域,另一种认为,培育钻石完全可以凭借其“真实性”在高端珠宝领域和天然钻石一较高下。当然也有第三种观点:两头都要占,因为培育钻石的综合优势很大。
我个人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培育钻石确实可以“两头都占”,因为它是一种新产品,处于快速扩张期,而且市场占比很小。但是三年后、五年后,当培育钻石真的如Diamond Foundry所认为的“产量超过天然钻石”的时候,它还能在终端市场上保持“两头都占”的状态吗?
不知道。
就我目前能看到的情况,西方世界正在极力将培育钻石往时尚珠宝领域推送,而且这种推送似乎很成功。当然也有一些品牌正在力推大颗粒培育钻石为主的婚庆市场,它们之间也属于某种博弈关系。只不过Lightbox并未进入中国,Pandora Brilliance也会在英国首发,所以看上去似乎离中国市场还“很遥远”,还没有产生大规模影响力。
在它们进来之前,我们该做点什么呢?这是我一直想跟各位睿智的小伙伴请教的问题。
假如中国的培育钻石品牌公司们提前做好了准备,说不定真的可以做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市场定位,以迎接西方巨头的到来。这需要整个行业都在提高警惕的同时,联合起来做好市场教育工作。现在中国培育钻石市场还很小,和欧美无法相提并论,但未来的市场体量会很大,这一点我从不怀疑。在这么大的体量里,培育钻石会定在哪里,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届时国人依旧是照着“欧美标准”行事的话,那些今天试图在婚庆珠宝领域和天然钻石一较高下的同志们,估计日子会比较难过。
大伙儿真的准备好了吗?
May the DiamondSpectator®️ be with you.
商务合作微信号:diamond-spect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