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孔子:论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孔子比不上秦始皇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毛主席评价孔子:论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孔子比不上秦始皇

————下面是文字版————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毛主席一生熟读经史,也深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对孔子的评价却很客观,既有肯定,也有批判。

毛主席对于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毛主席对孔子是十分推崇的。

毛主席早在长沙求学期间,以陈独秀为旗手的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毛主席也参与了其中,但是,与陈独秀提倡“打倒孔家店”不同,毛主席在这个时候对孔子还是很尊重的。

毛主席在1917年4月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体育之研究》,论述了国家发展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在这篇文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孔子七十二而死,未闻其身体不健。……此皆古之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

在这一年的11月,毛主席主办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学,在开学仪式上,毛主席还规定了一个仪式,就是“整队向国旗、孔圣行三鞠礼,职教、学生相向互行一鞠躬礼”。

可见,这个时候的毛主席对孔子还是非常推崇的,仍然把他作为“圣人”来看待。

第二个阶段,开始对孔子有所批判,但也不否定他的优点。

1918年1月,毛主席在杨昌济的推荐下,到北京大学做图书管理员,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毛主席的思想越来越先进,特别是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开始重新审视孔子。

尤其是毛主席回到长沙后,以《湘江评论》为主阵地,开始发表相关批孔的言论,说:“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

当然,毛主席对孔子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大搞批判,也不大搞赞扬”。

这样的观点,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也鲜明地表达过,强调说:“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1938年初,延安出现了一股风潮,广大青年争着抢着要到一线去抗日,其中就有抗日军政大学的一些教员,他们觉得,在抗大教书不如到一线打仗,因此,很多人都在写申请。

针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出席了抗大的一次干部大会,说:“黑格尔是马克思的老师,此人似乎当了一世教员。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起初做官,以后撤职,大概就是当教员当到死吧。我们要学习黑格尔,学习孔夫子。我们三四百人,可否出几个孔夫子,出几个黑格尔呢?孔夫子是圣人,几千年只此一个。”

可见,这个时候的毛主席虽然对孔夫子有批判,但仍然把他视为“圣人”,并没有全盘否定。

第三个阶段,就是毛主席晚年的时候,对孔子就完全持批判的态度了。

1968年召开八届十二中会议时,毛主席在闭幕式上说:“我这个人比较有点偏向,就不那么高兴孔夫子了。看了说孔子是代表奴隶主、旧贵族,我偏向这一方面,而不赞成孔夫子是代表那个时候的新兴地主阶级。”

1973年8月5日,毛主席读郭沫若写的《十批判书》,这本书是郭沫若的一本学术著作,对蒋介石、孔孟老庄以及秦始皇等人进行了批判。

毛主席正好这个时候又读了柳宗元的《封建论》,是专门评价秦始皇的文章,从正面对秦始皇的功劳进行了肯定,毛主席读过这两本书后,感慨非常深,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在这首诗中,毛主席把秦始皇和孔夫子并列来讨论,认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即使是被千百年来唾骂的“焚书坑儒”,其实也有值得商量的地方,而孔夫子虽然名气很大,但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却是“秕糠”,比不上秦始皇的贡献大。

可见,这个时候毛主席对孔子的评价,基本上是持批判态度的。当然,这也是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