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泉州市(47)充满智慧的桥(10P)
充满智慧的桥
洛阳桥夕照
洛阳桥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三项世界先进技术(就是在今天也是先进的),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可以报专利,拿奖状,评高级职称了。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 位于泉州市区东部13公里,洛阳江入海处。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360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鼻祖,一千年前开创了浮运架梁的先进施工方法,发明了牡蛎固基替代速凝水泥。
现桥长731.29米、宽4.5、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洛阳江水没有了,但洛阳桥的风采犹在,因为洛阳桥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洛阳桥濒临出海口,位于风大水急的洛阳江上。在这样的地段上建桥,桥梁基础的稳定就是一个大问题。前人所用的打桩筑基,天然土基上直接砌筑巨型刚性石礅的经验,均不适用。
洛阳桥近千年前首创了现代称为“筏形基础”的新型桥基,解决了软土地基上修桥的关键问题。这里的所谓筏形桥基,是在江底沿轴线满轴抛大石块,并向两侧展开相当的宽度,形成一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础。洛阳桥的筏形基础宽约25米,长1000米,提高江底标高3米以上。而近代桥梁建筑中所谓的“筏形基础”,其历史还不到100年呢。另外,在没有现代速凝水泥的条件下,应该怎样使桥基和桥墩联结稳固呢?桥梁建设者们因地制宜,“以蛎房散置石基,益胶固焉”,创造了种殖牡蛎固基的巧妙方法。
洛阳桥的桥面用高约50厘米,宽约60厘米,长约11米的大条石 7 根组成,全桥共计300余块大石,每块重达20--30吨。要在风大浪急的海面上架设如此巨大的石梁,无论是施工方法还是施工工程都是一道难题。
这个难题的解决,可谓桥梁史上的一大创举。这就是利用潮汐涨落,浮运架梁。其具体做法是,待桥礅筑到预定的标高后,趁涨潮之际,把预先放有待架石梁的木排,架到两桥礅之间,退潮后,石梁便落到桥墩上了。这一施工方法,至今仍得到应用。
中国人民的智慧不是吹出来的,洛阳桥就是明证。
夕阳下的石塔,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夕阳下桥亭长长的影子,到中洲岛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你可以估计一下巨型条石的长度(11米)
如果有江水,这里风景应该不错
石头狮子的造型,还可以辨认
塔影下的船形桥墩
守桥将军是居民膜拜的对象
千百年来守桥将军和蔼的守护过往的行人
一天24小时值班
沧桑岁月中的守桥将军
选择美丽的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