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墨子的生活环境以及学说的渊源

西周时代的封建政治,自春秋时代逐渐衰落。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他感慨其弊端,试图给予改变。但是孔子并没有对社会全面改造的勇气,只是将恢复周制作为理想。墨子生于孔子之后,时势变迁,其情形愈是严峻。墨子认为旧制度整个都要不得,若想拯救其弊端,非得推翻重建不可。所以,提出十大主张,对抗时代潮流,破坏旧制,重建新社会是墨子的理想。
孔子认为周道最完备,是上古三代文化的最高峰。所以,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为只要将社会秩序恢复至周代的秩序中,就能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了。墨子认为,周道靡废害世,不足以救时弊,所以“背周道而用夏政”。
墨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篡齐,楚越争强,秦国勃兴,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劫弱,众暴寡。不休止地争战,“杀人盈城、杀人盈野”。所以,提倡兼爱,非攻。他认为之所以有这些现象,是由于人与人不能相爱。所以要从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非得教人以“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则。人人兼相爱,就不会再相互攻伐了。
周代是贵族政治,统治者世袭爵禄,不劳而获,所以奢侈之风由来已久。春秋时代兼并战争扩大,出现了超级大国。这些大国,国愈大,资源就愈多,无形中更加助长了贵族阶层奢侈之风。儒家繁琐的礼仪,重葬久丧地说教更是火上浇油。贵族奢侈靡费,建立在对百姓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贵族挥霍无度,而百姓却“寒不得衣,饥不得食,劳不得息”。所以,墨子试图改造社会的经济结构,代之是“有力相营,有财相分,有道相教”互助的社会组织。
墨子属于贫贱的士阶层,无权无势,也不主张通过流血革命来改造社会。就利用古代的迷信心理,将他的众多主张,假托天帝鬼神,希望通过它们的权威迫使统治贵族相信他的主张,实践他的理论。他宣称天与鬼神都能赏善罚恶,敦促人们弃恶从善。
梁先生认为,墨子“尚贤”,“上同而不下比”等主张是对老子学说的反动。老子主张不尚贤,无为政治,对社会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老子是否在墨子之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我们不能假设墨子生存的时代,老子学说已在社会上流行。我以为老子思想的出现要孔子墨子之后。
史传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既乃以为其礼烦扰,伤生害事,糜财贫民”,在与孔学的斗争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他批评儒道有四,不信无志鬼神,厚葬久丧,沉湎声乐,持有命之说。针对儒家之弊,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主张。所以,梁先生说:“墨子创教的动机,直可谓因反抗儒教而起。”
当时部分学者认为社会污浊不堪,大有厌世、避世的思想发生。他们逃避两家、独善其身,以清高自命。墨子认为,这种思想行为,无助于改造社会,是意志薄弱的体现。墨子主张改造社会必须要积极有为,所以“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子弟,终日勤劳,以“自苦为极”,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在先秦时代,墨子属于显学。荀子讲:“世之显学,儒墨也。”但经孟子攻击后,二千年来,无人过问,以至于司马迁都不给墨子立传。儒家讲仁义,不言利。而墨子总是爱利并举,认为道德与利不相离,以利与不利作善与不善的标准。这是儒墨两家的最大区别处。
(0)

相关推荐